福建省平和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平和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命题人:张春凤审核人:县中学教研室 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20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根据要求填空。(8分,以回答最好的4道题计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3)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6)《木兰诗》中写宿营之戒备警惕,亦点出战地生涯之艰苦卓绝的诗句 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hi)痛的热爱。炽痛:热烈旺盛 B.但是他哽(ge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住:声气阻塞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ying)。 义愤填膺:肚 D.这是荒园,人迹(n)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至:稀少 七年级语文·1
福建省平和县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3、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第二次游历时,应“羚羊号”船长的雇请,乘船到太平洋一带 航海,因遇风暴,“羚羊号”触礁沉没了 B.《朝花夕拾·无常》一文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 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立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 D.鲁迅在《父亲的病》和《琐记》文章中塑造了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 恶、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她就是衍太太。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3分)字数在60字左右)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格列佛逃离大人国的主要故事情节。 ②请简述《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梗概。 4、综合性学习。(5分) 汉宇是中国唯一官方文字,应用汉字就是传承中国文化。今年,第 四届“中囯汉字听写大会”平和选拔赛在某小学场地圆满落幕。此次比 赛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应用与书写的关注。下面请根据要求,回答问 题 [探究材料]请探究下面材料反映岀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出 你探究的结果。(2分) 材料:周先生是某领队老师,他说他在键盘上打字如飞,但手写的 机会变少了就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字也没有以前写得漂亮了。在 观看比賽过程中,他深受打击:两轮听写下来,他最好的情况是只写对 了一半。而社会上类似周先生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探究结果:(1)社会现象 (2)产生原因 七年级语文·2
[规范用字]比賽结束后,同学们找了家快餐店准备吃饭,他们点菜 的时候看见公告栏上有如下内容 素菜2元:炖罗卜…… 晕菜3元:没菜扣肉…… (3)请找出错别字并更正。看到这样的公告栏,参赛的同学们纷纷表示绝 不做“这样的老板”,那么我们平时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呢?请你给参赛的同学们提一条建议。(3分) 改为 改为 改为 建议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40分) 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3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 稍宾客其父,或以饯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及鲁肃过寻阳 (3)见往事耳()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旦辞黄河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 B.不能称前时之闻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言多务,孰若孤关山度若飞 D.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七年级语文·3
8、甲乙两文谈的内容都跟学习有关,因为“不使学”,天才方仲永沦为“众 人”。假如乙文中的吕蒙成为方仲永的好朋友,仲永的命运会改变吗? 为什么?(3分) (二)阅读《闻一多的说与做》选文,回答9-12题。(13分)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 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 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 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窺因,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 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 壁”。 (2)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 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4)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 备再跨进大门 (5)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贲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9、说说文中第(1)段划线处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3分) 10、第(2)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中运用两个“不”,两个“无”。请试 着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11、第(5)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七年级语文·4
12、有人说,“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做法并不只存在像闻一多这 样的伟人身上,其实普通人也该如此。请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谈谈 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六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 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 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苿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刚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 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A平时吃饭,奶 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 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給奶奶,可毎次都会 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眀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 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 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 钱买。B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 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 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 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 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 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 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 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 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γ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 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 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 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 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 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 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 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 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奶奶 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七年级语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