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北片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5道小题。其中,第1-3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二题为“阅读 第三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积累与运用(21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12分) (1) 随君直到夜郎西 (2)但愿人长久 (3) 吹面不寒杨柳风。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 ,一夜征人尽望乡 (6)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 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 前的事情的语句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6分) ①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yon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②尽管 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 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谣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根据拚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屋yan 高邈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2分) 改为 (3)文段中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句(2分)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 《茶馆》《四世同堂》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 集》《园丁集》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北片区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试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 25 道小题。其中,第 1—3 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二题为“阅读”; 第三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1)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吹面不寒杨柳风。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6)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大海吞吐日月,蕴含群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 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 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 6 分) ①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 yán 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②尽管 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 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谣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1)根据拚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 分) 屋 yán 高邈. (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2 分) 改为 。 (3)文段中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句(2 分)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 《茶馆》《四世同堂》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 集》《园丁集》。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 是谦称 阅读(6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4-5题(5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 了高度的统一。 5、这首元曲抒发作者 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 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6、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分) (1)俄而雪爨(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与诸小儿游( )(4)唯戎不动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 是谦称。 二、阅读(69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4-5 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 了高度的统一。 5、这首元曲抒发作者 的感情。(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 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6、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 分) (1) 俄而雪骤 (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尝与诸小儿游( )(4) 唯戎不动(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 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 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 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 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 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 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 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 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 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妺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 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 好儿活 10、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作用?(4分) 答:
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18 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录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 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 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 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 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 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 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 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 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 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 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 好儿活…… 10、标题中的“秋天”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句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13、赏析下列句子语言,并简要分析(3分)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从描写的角度) 答 14、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4题。(18分) 父亲的阳光(作者: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 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 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 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 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己脆如薄纸,稍稍一 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 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 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艿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 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 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 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 “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
1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句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2、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13、赏析下列句子语言,并简要分析(3 分)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从描写的角度) 答: 14、这篇文章最后浓墨重彩的写菊花的原因?(4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4 题。(18 分) 父亲的阳光(作者: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 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 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 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 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 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 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 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 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 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 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 “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
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 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 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 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 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 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 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 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 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 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 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 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 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6日) 15、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6分) 父亲垒堆玉米 父亲稻田织锦 父亲被雨淋透 16、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 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从修辞的角度) 答: 1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 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C.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 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D.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 美之情
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 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 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 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 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 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 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 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 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 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 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 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 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1 月 26 日) 15、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6 分) 父亲垒堆玉米—— ——父亲稻田织锦—— ——父亲被雨淋透 —— 16、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 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从修辞的角度) 答: 1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 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C.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 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D.本文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为了家人的幸福而终日劳作的品质,抒发了对父亲的赞 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