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实验(实)类型对应的序实验(实学教学方(演示、验课程目实验(实践)内容法号(践)项目时证、综合、标设计研究等)①使用仪器配备的校准轴校对同轴度测量仪;②将被测光轴取出,安装零件;演示教③旋转光轴一圈,读取百分表的读数,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学法、同轴度测所得;实验验证目标321量法、启④在光轴的不同截面测量,记下读数;发式学法③测量套筒,应在套筒外表面和内表面各自旋转一圈,记下读数:③将数据取平均值并和图纸要求比较,判断其合格性。①安装传感器安装;②安装触针:③放置被测物体;演示教④自动根据传感器触针位置讯号自动学法、表面粗糙定位零点,仪器上LED光条显示为绿实验验证目标322度测量法、启色区域土2格(必要时应加手工修发式学正);法传感器扫描基面要与被测件的表面相平行,完成测量过程,保存测量数据。合计4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课程目标成绩比例(%)作业实验课堂活动期末考试28
28 (二)课内实践项目内容及安排 序 号 实验(实 践)项目 实验(实践)内容 学 时 实验(实 践)类型 (演示、验 证、综合、 设计研究 等) 教学方 法 对应的 课程目 标 1 同 轴 度 测 量 ①使用仪器配备的校准轴校对同轴度 测量仪; ②将被测光轴取出,安装零件; ③旋转光轴一圈,读取百分表的读 数,记录,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 所得; ④在光轴的不同截面测量,记下读 数; ⑤测量套筒,应在套筒外表面和内表 面各自旋转一圈,记下读数; ⑥将数据取平均值并和图纸要求比 较,判断其合格性。 2 验证 演 示 教 学 法 、 实 验 法 、 启 发 式 学 法 目标 3 2 表 面 粗 糙 度测量 ①安装传感器安装; ②安装触针; ③放置被测物体; ④自动根据传感器触针位置讯号自动 定位零点,仪器上 LED 光条显示为绿 色 区 域 ±2 格 ( 必 要 时 应 加 手 工 修 正) ; ⑤传感器扫描基面要与被测件的表面 相平行,完成测量过程,保存测量数 据。 2 验证 演 示 教 学 法 、 实 验 法 、 启 发 式 学 法 目标 3 合计 4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课堂活动 作业 实验 期末考试
50152040课程目标150101530课程目标21055课程目标31030合计20304010100(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课程考核考核分良好中等优秀目标点方式值及格不及格(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0-59分)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考核课堂抢答、问抢答、间抢答、问抢答、问抢答、间5点1活动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课程(59-0习(100-90习(89-80习(79-70习(69-60习目标分)分)分)分)分)1考核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作业15点2(100-90分)(89-80分)(79-70 分)(69-60分)(59-0 分)考核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20点3(100-90分)(69-60 分)(89-80分)(79-70分)(59-0分)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考核课堂抢答、问抢答、问抢答、问抢答、间抢答、问5点1活动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课程(89-80(79-70(69-60(59-0习(100-90习习习习目标分)分)分)分)分)2考核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作业10点2(59-0分)(100-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考核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15(69-60分)(59-0分)点3(100-90分)(89-80分)(79-70分)29
29 (二)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1 5 15 0 20 40 课程目标 2 5 10 0 15 30 课程目标 3 10 5 10 5 30 合计 20 30 10 40 100 课程 目标 考核 点 考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程 目标 1 考核 点 1 课堂 活动 5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100-9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89-8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 : 选 人 、 抢 答 、 问 卷 、 随 堂 练 习 (79-7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69-6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59-0 分) 考核 点 2 作业 15 学习通作业 (100-90 分) 学习通作业 (89-80 分) 学 习 通 作 业 (79-70 分) 学习通作业 (69-60 分) 学习通作业 (59-0 分) 考核 点 3 考试 20 考 试 得 分 (100-90 分) 考 试 得 分 (89-80 分) 考 试 得 分 (79-70 分) 考 试 得 分 (69-60 分) 考 试 得 分 (59-0 分) 课程 目标 2 考核 点 1 课堂 活动 5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100-9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89-8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 : 选 人 、 抢 答 、 问 卷 、 随 堂 练 习 (79-7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69-6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59-0 分) 考核 点 2 作业 10 学习通作业 (100-90 分) 学习通作业 (89-80 分) 学 习 通 作 业 (79-70 分) 学习通作业 (69-60 分) 学习通作业 (59-0 分) 考核 点 3 考试 15 考 试 得 分 (100-90 分) 考 试 得 分 (89-80 分) 考 试 得 分 (79-70 分) 考 试 得 分 (69-60 分) 考 试 得 分 (59-0 分)
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学习通活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动:选人、考核课堂抢答、间抢答、问抢答、间抢答、问抢答、间10点1活动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卷、随堂练习(100-90习(89-80习(79-70习(69-60(59-0习分)分)分)分)分)考核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学习通作业作业5课程点2(79-70分)(59-0分)(100-90分)(89-80分)(69-60分)目标实验报告基3实验报告完本完整、规实验报告完实验报告不实验报告完整、规范,整、规范,范,有瑕完整、规有小瑕症。整、规范,数据可信、考核疵。数据可范,数据可实验10数据可信、数据可信、,点3处理正确。信、处理基信、处理错处理正确。处理正确本正确。有误(59-0有小瑕疵(100-90分)有小瑕疵(89-80分)瑕疵(69-60分)(79-70分)分)课程考核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得分考试5目标点4(69-60分)(59-0分)(100-90分)(89-80分)(79-70分)合计100-八、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序号备注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名称对应实验项目1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量2同轴度测量仪同轴度测量九、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选用/教材及实训指导书周细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北京出版社,2021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自编:工程制图II实验指导书.2024年3月。(二)参考书目序号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名称(或版本)1马惠萍机械工业出版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3版)2023年05月2胡业发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08月30
30 八、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序号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名称 对应实验项目 备注 1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表面粗糙度测量 2 同轴度测量仪 同轴度测量 九、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教材及实训指导书 周细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北京出版社,2021 年 3 月。 广东科技学院自编.工程制图 II 实验指导书.2024 年 3 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马惠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案例教程(第 3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年 05 月 2 胡业发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08 月 课程 目标 3 考核 点 1 课堂 活动 10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100-9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89-8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 : 选 人 、 抢 答 、 问 卷 、 随 堂 练 习 (79-7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69-60 分) 学 习 通 活 动:选人、 抢 答 、 问 卷、随堂练 习 (59-0 分) 考核 点 2 作业 5 学习通作业 (100-90 分) 学习通作业 (89-80 分) 学 习 通 作 业 (79-70 分) 学习通作业 (69-60 分) 学习通作业 (59-0 分) 考核 点 3 实验 10 实验报告完 整、规范, 数据可信、 处 理 正 确 (100-90 分) 实验报告完 整、规范, 数据可信、 处理正确。 有 小 瑕 疵 (89-80 分) 实 验 报 告 完 整 、 规 范 , 有 小 瑕 疵 。 数 据 可 信 、 处 理 正 确 。 有 小 瑕 疵 (79-70 分) 实验报告基 本完整、规 范 , 有 瑕 疵。数据可 信、处理基 本正确。有 瑕 疵 (69-60 分) 实验报告不 完 整 、 规 范,数据可 信、处理错 误 (59-0 分) 课程 目标 3 考核 点 4 考试 5 考 试 得 分 (100-90 分) 考 试 得 分 (89-80 分) 考 试 得 分 (79-70 分) 考 试 得 分 (69-60 分) 考 试 得 分 (59-0 分) 合计 100 ——
3王伯平2020年01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4周兆元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03月5陈飞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5版)湖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02月(三)网络资源(1)超星平台,网址:https://moocl.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16618735.html;(2)大学慕课,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2028013。十、其他说明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审订人:唐联耀审批人:严其艳制定人:王娇娇时间:2024年06月28日31
31 3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01 月 4 周兆元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 4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年 03 月 5 陈飞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 5 版)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24 年 02 月 (三)网络资源 (1)超星平台,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16618735.html; (2)大学慕课,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IT-1002028013。 十、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 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制定人:王娇娇 审订人:唐联耀 审批人:严其艳 时间:2024 年 06 月 28 日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机械工程导论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mechan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课程编码11007C0015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考查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程考核方式10学分0.5总学时无10先修课程课堂教学学时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0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等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依据二、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导论》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为了引导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和理解该专业的性质、本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本专业涉及的主要知识、前沿领域进展、需要掌握那些基本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等问题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工程发展史、现代机械工程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的简介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办法与特色。《机械工程导论》作为大一新生接触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后续将会学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因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专业领域为出发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尽快适应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考研及就业方向,建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沿技术:了解机械工程领域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分目标:根据毕业要求,本课程共设置2个课程目标,分别是工程与社会、职业32
32 《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导论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11007C0015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基础必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查 总学时 10 学分 0.5 课堂教学学时 10 先修课程 无 课内实践学时 0 后续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等 开课学期 第 1 学期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编写依据 2024 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简介 《机械工程导论》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为了引导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的学生,认识和理解该专业的性质、本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本专业涉及 的主要知识、前沿领域进展、需要掌握那些基本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对该专业技术 人才的需求等问题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工程发展史、现 代机械工程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的简介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办法与特色。 《机械工程导论》作为大一新生接触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后续将会学习《工 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因而课程教学 内容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专业领域为出发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培 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 定基础。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尽快适应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考研及就 业方向,建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和前沿技术;了解机械工程领域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 分目标:根据毕业要求,本课程共设置 2 个课程目标,分别是工程与社会、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