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相应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课程目标1:能够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沿技术: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课程目标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适应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本专业学业深造及就业方向,树立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课程目标1:能够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课堂讲授与交流、自主学习、课后作础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业等沿技术: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课程目标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适应课堂讲授与讨论、自主学习、报告撰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本专业学业深造及就业方写等向,树立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意识。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贡献度目标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工程相关背景了解机电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目标10.6电子工程相关的工程问题解决同社会文化对工程实践和机电系统复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理解机电工程领域相关工程技术的社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自觉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了0.4目标28-3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解就业政策,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33
33 规范,相应地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 课程目标 1:能够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机电 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 沿技术;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程目标 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适应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本专业学业深造及就业方向,树立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能够了解机械及相关基本概念、现代设计方 法、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基 础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 沿技术;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 响。 课堂讲授与交流、自主学习、课后作 业等 课程目标 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适应 且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本专业学业深造及就业方 向,树立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意识。 课堂讲授与讨论、自主学习、报告撰 写等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贡献度 毕业要求 6:能够基于机械电 子工程领域中的工程相关背景 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 电子工程相关的工程问题解决 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 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机电行业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 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 同社会文化对工程实践和机电系统复 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目标 1 0.6 毕业要求 8:具有人文社会科 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 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 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3 理解机电工程领域相关工程技术的社 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自觉 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了 解就业政策,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 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就 业取向,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目标 2 0.4
五、教学方法为了使课程目标达成,《机械工程导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利用PPT课件,黑板的板书或版图为辅助,教师以主讲方式授课,学生认真听讲,建议学生做笔记记录提高注意力。2.互动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互动式教学: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由于学时有限无法开展课堂讨论,因此课堂采取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课外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等网络资源互动讨论。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督促部分不努力学生学习。3.案例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按着正确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习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方法及途径。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对应思政元素/学序教学内的课教学目标重难点思政案例教学方法时号容程目(简述)标专业概况,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毕业条教学重点:掌中国科学家件及学位,专业方讲授式教握专业的培养博物馆先进专业培向,机械工业的发展学法、互方案;事迹:蔡鹤目标1养与展趋势,考研方向与科动式教学-皋机器人及目标2教学难点:理望目,授课计划:机械法、案例解机械发展的机电一体化1教学法的概念,机械的起内涵。技术专家源,人类进步与机械国古代文明发展,与机械,现代机械工程。34
34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使课程目标达成,《机械工程导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利用 PPT 课件,黑板的板书或版图为辅助,教师以主讲方式授课,学生认真听 讲,建议学生做笔记记录提高注意力。 2.互动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互动式教学:包括课堂和课外两种。由于学时有限无法开展课堂讨论,因此课堂 采取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进行,课外利用学习通、微信群等网络资源互动讨论。 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督促部分不努力学生学习。 3.案例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按着正确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 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习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问题 方法及途径。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 序 号 教学内 容 教学目标 学 时 重难点 思政元素/ 思政案例 (简述) 教学方法 对应 的课 程目 标 1 专 业 培 养 与 展 望 专业概况,专业培养 目标,毕业要求及指 标点分解,主干学科 及主干课程,毕业条 件及学 位,专业方 向,机械工业的发展 趋势,考研方向与科 目,授课计划;机械 的概念 ,机械的起 源,人类进步与机械 发展,中国古代文明 与机械,现代机械工 程。 2 教学重点:掌 握专业的培养 方案; 教学难点:理 解机械发展的 内涵。 中国科学家 博物馆先进 事迹:蔡鹤 皋机器人及 机电一体化 技术专家 讲 授 式 教 学 法 、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 案 例 教学法 目标 1 目标 2
教学重点:常机械工讲授式教引导学生的工程意用的机械设计有限元分析程交叉识;机械的产生和发学法、互方法;案例应用,目标1动式教学学科与展,人的需求,机械2引导学生自教学难点:交法、案例机械设的功能,机械设计方学。叉学科的内计方法法。教学法涵。数控技术的教学重点:常应用案例,讲授式教用的制造技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引导学生了学法、互术:机械制械制造方法的应用情目标13解科技前动式教学造技术教学难点:数目标2况,了解先进前沿技沿,岗位职法、案例术的发展方向。字化制造技术教学法责与职业道的内涵。德。教学重点:机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行业发机电一讲授式教电一体化产品的组成以及个组成部展现状,引体化与学法、互出可持续发分的特点,掌握机械的组成;机械制动式教学目标14 展理念,培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教学难点:机法、案例造自动展历程、现状与趋电一体化技术养学生环保教学法化技术势。理念。的内涵。结合机械工程实际,精益求精态度,引出教学重点:智通过介绍智讲授式教能制造技术的智能制机械大工匠精神。了能制造发展学法、互造与智现状;目标1解智能制造的概念、现状,培养动式教学52目标2能装备机器人技术、智能检教学难点:交学生探索科法、案例技术叉学科的内测技术、物联网技学的精神教学法涵。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10总计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一)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及比例(%)课程目标成绩比例(%)作业考试课堂表现35
35 2 机 械 工 程 交 叉 学 科 与 机 械 设 计方法 引导学 生的工程意 识;机械的产生和发 展,人的需求,机械 的功能,机械设计方 法。 2 教学重点:常 用的机械设计 方法; 教学难点:交 叉 学 科 的 内 涵。 有限元分析 案例应用, 引导学生自 学。 讲 授 式 教 学 法 、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 案 例 教学法 目标 1 3 机 械 制 造技术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 械制造方法的应用情 况,了解先进前沿技 术的发展方向。 2 教学重点:常 用 的 制 造 技 术; 教学难点:数 字化制造技术 的内涵。 数控技术的 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了 解 科 技 前 沿,岗位职 责与职业道 德。 讲 授 式 教 学 法 、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 案 例 教学法 目标 1 目标 2 4 机 电 一 体 化 与 机 械 制 造 自 动 化技术 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 的组成以及个组成部 分的特点,掌握机械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 展历程 、现状与趋 势。 2 教学重点:机 电一体化产品 的组成; 教学难点:机 电一体化技术 的内涵。 汽车行业发 展现状,引 出可持续发 展理念,培 养学生环保 理念。 讲 授 式 教 学 法 、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 案 例 教学法 目标 1 5 智 能 制 造 与 智 能 装 备 技术 结合机械工程实际, 精益求精态度,引出 机械大工匠精神。了 解智能制造的概念、 机器人技术、智能检 测技术 、物联网技 术、云计算技术的应 用。 2 教学重点:智 能制造技术的 现状; 教学难点:交 叉 学 科 的 内 涵。 通过介绍智 能制造发展 现状,培养 学生探索科 学的精神 讲 授 式 教 学 法 、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 案 例 教学法 目标 1 目标 2 总计 10 ——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一)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作业 课堂表现 考试
课程目标110203060课程目标215104015合计253540100(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课程考核分考核点中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值目标方式(70-79(90-100分)(80-89分)(60-69分)(0-59分)分)延时完延时完按时完按时完成,成,70%按时完成,成,60%以成,40%80%以上概90%以上概以上概念上概念清以上概念念清晰,分考核点作业10念清晰,分清晰,分晰,分析清晰,分1:析较合理,析有效,析和结论析合理,结有欠缺,结论基本有论正确。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存在严重效。正确。正确。错误。回答老师积极回答教积极回答教回答老师提问一较少与老师提问,积师提问,能提问积极考核点课堂般,主动师互动,20与老师互性一般,课程极与老师互2:表现性欠缺,回答有较目标动,回答准动,答问能回答基本回答部分大缺陷1确全面。把握要点。正确。正确对机械工程基本能够对机械工程的概况有较基本能够认识机械对机械工的概况有清清晰的认认识机械工程的概程的概晰的认识,识,能够较工程的概况、关键况、关键考核点考试30能够认识本清晰认识本况、关键技术,但技术和专3:专业的关键专业的关键技术和专专业相关业相关前技术和前沿技术,和专业相关前前沿技术沿技术认技术。认识较业前沿技沿技术。识较差。差。术。延时完按时完成,按时完成,按时完延时完课程成,60%以考核点90%以上概80%以上概成,70%成,40%目标作业151:念清晰,分念清晰,分以上概念上概念清以上概念2析合理,结清晰,分晰,分析清晰,分析较合理,36
36 (二)评价标准 课程 目标 考核点 考核 方式 分 值 评价标准 优秀 (90-100 分) 良好 (80-89 分) 中等 (70-79 分) 及格 (60-69 分) 不及格 (0-59 分) 课 程 目 标 1 考 核 点 1: 作业 10 按时完成, 9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合理,结 论正确。 按时完成, 8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较合理, 结论基本有 效。 按 时 完 成,70% 以上概念 清晰,分 析有效, 结论部分 正确。 延 时 完 成,60%以 上 概 念 清 晰 , 分 析 有 欠 缺 , 结 论 部 分 正确。 延 时 完 成 , 40% 以上概念 清晰,分 析和结论 存在严重 错误。 考 核 点 2: 课 堂 表现 20 积极回答教 师提问,积 极与老师互 动,回答准 确全面。 积极回答教 师提问,能 与 老 师 互 动,答问能 把握要点。 回答老师 提问积极 性一般, 回答基本 正确。 回 答 老 师 提 问 一 般 , 主 动 性 欠 缺 , 回 答 部 分 正确 较少与老 师互动, 回答有较 大缺陷 考 核 点 3: 考试 30 对机械工程 的概况有清 晰的认识, 能够认识本 专业的关键 技术和前沿 技术。 对机械工程 的概况有较 清 晰 的 认 识,能够较 清晰认识本 专业的关键 技术,和专 业 前 沿 技 术。 基本能够 认识机械 工程的概 况、关键 技术和专 业相关前 沿技术。 基 本 能 够 认 识 机 械 工 程 的 概 况 、 关 键 技 术 , 但 专 业 相 关 前 沿 技 术 认 识 较 差。 对机械工 程 的 概 况、关键 技术和专 业相关前 沿技术认 识较差。 课 程 目 标 2 考 核 点 1: 作业 15 按时完成, 9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合理,结 按时完成, 80%以上概 念清晰,分 析较合理, 按 时 完 成,70% 以上概念 清晰,分 延 时 完 成,60%以 上 概 念 清 晰 , 分 析 延 时 完 成 , 40% 以上概念 清晰,分 课程目标 1 10 20 30 60 课程目标 2 15 15 10 40 合计 25 35 40 100
论正确。结论基本有析有效,有欠缺,析和结论效。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存在严重正确。正确。错误。回答老师积极回答教积极回答教回答老师提问一较少与老师提问,积师提问,能提问积极考核点课堂般,主动师互动,极与老师互与老师互性一般,15表现2:性欠缺,回答有较动,回答准动,答问能回答基本大缺陷回答部分确全面。正确。把握要点。正确能够制定能够制定具有较清晰具有清晰的基本合理基本合理学习规划的学习规不合理,学习规划,的学习规的学习规划,能够对考核点考试能够对职业划,能够划,职业职业道德103:职业道德有道德有清晰对职业道道德的认的认识较较清晰的认模糊。的认识。德有基本识较模识。糊。的认识。合计100八,教材与参考资料(一)教材选用李勇峰.《机械工程导论-基于智能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8(第二版)。(二)参考书目序号编者教材名称(或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1谢黎明《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2袁军堂《机械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3唐文献《机械工程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4陈明《智能制造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9月10张小红《智能制造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三)网络资源(1)广科智课网,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37630664.html37
37 论正确。 结论基本有 效。 析有效, 结论部分 正确。 有 欠 缺 , 结 论 部 分 正确。 析和结论 存在严重 错误。 考 核 点 2: 课 堂 表现 15 积极回答教 师提问,积 极与老师互 动,回答准 确全面。 积极回答教 师提问,能 与 老 师 互 动,答问能 把握要点。 回答老师 提问积极 性一般, 回答基本 正确。 回 答 老 师 提 问 一 般 , 主 动 性 欠 缺 , 回 答 部 分 正确 较少与老 师互动, 回答有较 大缺陷 考 核 点 3: 考试 10 具有清晰的 学习规划, 能够对职业 道德有清晰 的认识。 具有较清晰 的 学 习 规 划,能够对 职业道德有 较清晰的认 识。 能够制定 基本合理 的学习规 划,能够 对职业道 德有基本 的认识。 能 够 制 定 基 本 合 理 的 学 习 规 划 , 职 业 道 德 的 认 识 较 模 糊。 学习规划 不合理, 职业道德 的认识较 模糊。 合计 100 ——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选用 李勇峰.《机械工程导论-基于智能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8(第二版)。 (二)参考书目 序号 编者 教材名称(或版本)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谢黎明 《机械工程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年 4 月 2 袁军堂 《机械工程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7 月 3 唐文献 《机械工程导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9 月 4 陈明 《智能制造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 年 9 月 5 张小红 《智能制造导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7 月 (三)网络资源 (1)广科智课网,网址: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3763 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