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金陵酒肆送别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杨柳枝词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 彼此应无续得期。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金陵酒肆送别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 杨柳枝词 ◼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柳丝挽断肠牵断, 彼此应无续得期。 ◼ 明月夜留别 ◼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赏析离情别绪的不同“形状” ■1、分组讨论,鉴赏诗歌。讨论结果应明确三个问题,分组 展示: ①诗歌中的离情别绪是什么样子的?②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③为什么这么认为? (明确:《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情别绪是芳草茂盛的样 子,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生生不息 有宽度 《金陵酒肆送别》:离情别绪是流水轻柔、绵长、不绝的 样子,是那么地缠绵、悠长、凄切;一一有长度 《杨柳枝词》:离情别绪是柳条千丝万缕的样子,柳丝千 条万缕似愁肠缕缕,更因折柳送别,而“柳丝挽断肠牵 断 有稠度 《明月夜留别》:离情别绪是月光挥洒的样子,云间、水 上、层城,无处不在。深沉、绵密的相思,如诗如画。 一有密度)
赏析离情别绪的不同“形状” ◼ 1、分组讨论,鉴赏诗歌。讨论结果应明确三个问题,分组 展示: ◼ ①诗歌中的离情别绪是什么样子的?②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③为什么这么认为? ◼ (明确:《赋得古原草送别》:离情别绪是芳草茂盛的样 子,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生生不息;——有宽度 ◼ 《金陵酒肆送别》:离情别绪是流水轻柔、绵长、不绝的 样子,是那么地缠绵、悠长、凄切;——有长度 ◼ 《杨柳枝词》:离情别绪是柳条千丝万缕的样子,柳丝千 条万缕似愁肠缕缕,更因折柳送别,而“柳丝挽断肠牵 断”;——有稠度 ◼ 《明月夜留别》:离情别绪是月光挥洒的样子,云间、水 上、层城,无处不在。深沉、绵密的相思,如诗如画。— —有密度)
2、化虚为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 人》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 一贺铸《青玉案》 ■诗中以“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 喻愁之迷蒙、细密。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 照);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刘秉 忠)
◼ 2、化虚为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 人》 ◼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 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 喻愁之迷蒙、细密。 ◼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 照); ◼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 ◼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刘秉 忠)
总结 诗人借由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化无 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使诗人的感情变得 形象可感,仿佛看得见,摸得着,感情也因此 而更为鲜明,更为浓烈。 ■鉴赏诗歌,可以通过对意象的理解,以意象的 特征、寓意来联想、揣摩诗人的情感
◼ 总结 ◼ 诗人借由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化无 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使诗人的感情变得 形象可感,仿佛看得见,摸得着,感情也因此 而更为鲜明,更为浓烈。 ◼ 鉴赏诗歌,可以通过对意象的理解,以意象的 特征、寓意来联想、揣摩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