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的。它的任务应当是: 第一,认识汉宁构形的种种现象的实质,为其设置 术语; 第二,提出整理汉宇的可操作方法,特别是从大量 异马字与异构字中优选出代表宁作为信息代码的原则 和方法; 第三,提出用共时平面上的同一形制的汉字为字 料,描写汉字构形系统的方法; 第四,提出对不同历史层面的构形系统进行比较 的可操作方法; 第五,在树立,系统的观念后,提出对个体字符的分 析、考证及相关关系的比较方法。 汉字构形学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一,它是探讨汉字史的必要前提。汉字史不是 个体字符演变情况的简单相加,仅仅探讨汉宁个体字 符的形体变化不能称作汉字史。只有在弄清个体字符 形体变化的基础上,考查出汉字构形系统的总体演变 规律,并且对这种演变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作出符 合历史的解释,才能称为汉字史。汉字构形学既然为 各个历史层面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汉字构形系 统的比较提供了合乎汉字实际的可操作方法,它自然 是使汉字史进一步科学化的前提。例如,我们用系统 的汉字分析方法分别对甲骨文已释字、《说文》小篆全 ·20·
部和茶简文宇抽样进行构件分析后,可以得到以下数 据:1380个甲骨文可分析出基础构件412个,每个基础 构件平均构字3.35个,而《说文》9431个正篆(许慎《说 文》有小篆9353个,现代通行的陈昌治单行本实有 9431个)只分析出基础构件367个,平均构字25.5个; 与小篆同时的秦简文字1778个分析出基础构件279 个,平均构字6.4个,儿乎是甲骨文的两倍。这一事实 说明了汉字发展史上的两个普遍规律:首先,汉字构形 的严密程度是逐步提高的;其次,社会通行的汉字如不 加以整理,很摊直接看H出汉学构形的系统性,只有经过 整理,构形的系统性才能全面显现。 第二,汉字的整理汇集和规范,都需要符合汉字 构形的规律。历史上整理、汇集和规范汉字的经验也 都需要上升为理论,更加理性化,汉字构形学应当能应 用到汉字的整理、汇集和规范工作中,使其更有理可 寻。例如,我们运用系统的构形方法分析《说文解字》 中的小篆,可以统计:以下基本数字:《说文》小篆最多 的结构层次达到8层,如果把每个字按理据依层次切 分到底,9431个正篆所切出的各级构件去重后是9681 个。也就是说,只有250个是正篆以外的。而这250 个正篆以外的构件,在第一次拆分时已经得到了243 个,只有7个是在2一5层得到的。拆分所得到的各级 构件,累积起来达到279561个之多,而遗存的非字构 21·
件居然这样少,《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的严密性,已经得 到了最好的证实。 第三,古今文字的考据,凡是可以称为确证的,都 是遵循汉字构形规律的结果。考据家的证据来自他们] 掌握和寻求的第一手材料,而他们的思路,也就是考据 的逻辑,则来自他们对汉字系统和演变规律的把握,汉 字构形学应当从成功的古文字考据的思路中总结出规 律来丰富自已的理论。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帮助初 学者从看懂别人的考据到学会自己考据,使自己学习 文字考据时少走弯路。 第四,汉字构形学不是只能用到一些比较高深的 研究领域,它对汉字的基础教育也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例如,我们要想为计算机设计一种适合中小学生用的 编码,一般要采用形、音结合的原则,这就需要对每个 汉字进行构件的拆分。这种拆分必须与中小学教师对 汉字的讲解一致,面中小学教师对汉字的讲解又必须 是科学的、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的,不能凭主观臆断随意 联想。因为汉字是个符号系统,随意拆分,胡乱讲解, 不但违反汉字的实际,还会扰乱它的系统,使它更加难 记难学。例如,有人把“饿”解释为“我吃食物因为饿”, 那么,“俄”、“蛾”、“鹅”怎么办?其中的构件“我”还能 讲出第一人称“我”的意思来吗?讲汉字,讲错了个, 就会弄乱一片。构件拆分也有如何拆分和如何归纳更 ·22
合理的问题。例如:“悲”上面的“非”与“韭”上面的 “非”是否可以拆出来归纳到一起呢?这些问题,只有 对汉字构形规律有所了解,用以指导对汉字的科学分 析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汉字构形学是一门 既有高深理论价值又完全适用于普及应用的科学。 ·23·
第三讲构形与构意 根据考察和推论,汉子正式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 前。汉的存在切切实实被证实,从股商的甲骨文算 起,距今也有3600年。几十个世纪以来,汉字的其体 构形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 一个字的形体,也大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总 体来看,汉字并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它的基本构形特 点一直是保持着的。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所表达的意义来 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 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 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称造 意。造意是文字学的概念。例如:“初”的造意是“用刀 裁衣”,这个形象用以表现“开端”、“开始”的词义。造 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 体,我们称作造字理据。造字理据因社会约定而与字 形较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它是汉字表意性质的体现。 进字理据越是早期就越直接、越具体。例如,早期 的甲骨文和金文是靠着直绘物象来构形的,例如: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