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长沙市21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冯力文 2009年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作文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形 式,有其特殊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 杜甫在诗作《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才思泉涌,文采飞扬,意蕴深远是我 们对写作的最高追求。但是,高考场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佳角度, 用最美的语言,创造出让评卷老师叹为观止的佳住,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 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 考作文也如此 高考作文赋分60分.评分标准细分为基础等级50分和发展等级10分。基础等级又分为 内容25分和表达25分。本文先讲内容方面怎样做到高档次,再讲怎样做到表达方面高水平 然后讲怎么样去得到发展等级的10分 、内容方面总要求: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摯 (一)先谈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及示例。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 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例如:湖南2007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怎样切题,大有讲究. 首先,考生要明白“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有区别.“地”字表示“诗意”在这 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生活.因而,“生活”在此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或心理体 考生要写的生活是自己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 其次,“诗意”不仅要理解为“像诗歌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且所指意更 广泛,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精神生活、审 美价值取向。“诗意地生活”是充满希望、情趣、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神层面 上的体验。如“自由”“高雅”“闲适”“聪慧”“崇高”“儒雅”等等。 诗意”的核心,除了审美意义上“给人以美感”外,还有伦理上的“有意义和价值”。 “诗意”是种感受,无须精确注释,也不要硬定一个客观标准。考生自由发现挖掘,也可从“粗 俗”“丑恶”“压抑”等词语的比较中辨析其意义指向. 考生如果能够按以上分析的去做,那么,他的考场作文肯定做到了切题。也就为高考考 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考生比作参赛的车手,那么, 写作时做到了切合题意的考生,就是驾驶着赛车在规定的道路上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否则, 开得再快,始终是南辕北辙,永无取胜的希望 2、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话题作文淡出考场,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切题,关键是抓住题眼。 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2006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题身是“手” 即要表达的内容,题神是“你的”,即程度色彩,题眼是“握住”,即核心关键,紧抓住,不 放弃。这种审题法,同样能给我们审题时以有益的启示。 怎样才能审准题意,明确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使作文切题,我讲几个要领. 第一、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标出取材范围 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眼是“丰 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对深层含义的题目,要由此及彼,联系自身现实,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题眼是“蜜蜂”,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生状
1 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长沙市 21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冯力文 2009 年的高考即将来临,高考作文成了大家的热门话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形 式,有其特殊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见其重要性. 杜甫在诗作《偶题》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才思泉涌,文采飞扬,意蕴深远是我 们对写作的最高追求。但是,高考场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佳角度, 用最美的语言,创造出让评卷老师叹为观止的佳住,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说:“文无定法”, 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 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 考作文也如此. 高考作文赋分 60 分.评分标准细分为基础等级 50 分和发展等级 10 分。基础等级又分为 内容 25 分和表达 25 分。本文先讲内容方面怎样做到高档次,再讲怎样做到表达方面高水平, 然后讲怎么样去得到发展等级的 10 分. 一、内容方面总要求: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一)先谈切合题意。 1、切合题意的具体要求及示例。 切合题意是指考生能准确、全面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是指审题时能分清是非、优劣、高下、 大小;全面指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 例如:湖南 2007 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怎样切题,大有讲究. 首先,考生要明白“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有区别.“地”字表示“诗意”在这 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生活.因而,“生活”在此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或心理体 验。考生要写的生活是自已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 其次,“诗意”不仅要理解为“像诗歌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且所指意更 广泛,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主要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生命质量、心灵世界、精神生活、审 美价值取向。“诗意地生活”是充满希望、情趣、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神层面 上的体验。如“自由”“高雅”“闲适”“聪慧”“崇高”“儒雅”等等。 “诗意”的核心,除了审美意义上“给人以美感”外,还有伦理上的“有意义和价值”。 “诗意”是种感受,无须精确注释,也不要硬定一个客观标准。考生自由发现挖掘,也可从“粗 俗”“丑恶”“压抑”等词语的比较中辨析其意义指向. 考生如果能够按以上分析的去做,那么,他的考场作文肯定做到了切题。也就为高考考 场作文获得高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考生比作参赛的车手,那么, 写作时做到了切合题意的考生,就是驾驶着赛车在规定的道路上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否则, 开得再快,始终是南辕北辙,永无取胜的希望。 2、怎样做到切合题意。 现在,话题作文淡出考场,一般采用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要切题,关键是抓住题眼。 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 2006 年上海题《我想握住你的手》,题身是“手”, 即要表达的内容,题神是“你的”,即程度色彩,题眼是“握住”,即核心关键,紧抓住,不 放弃。这种审题法,同样能给我们审题时以有益的启示。 怎样才能审准题意,明确命题要求,抓住关键,使作文切题,我讲几个要领. 第一、明确题目与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和重点。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分充分显示了限制范围。审题时,标出取材范围 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眼是“丰 富多彩”。“答案”是写作的取材范围。 第二、对深层含义的题目,要由此及彼,联系自身现实,小中见大。 如《我愿做只小蜜蜂》,题眼是“蜜蜂”,考生必须明白“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生状
态,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一个人 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坚持不懈,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功 第三、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格言”是线索,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对半命题作文,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则抓住了纲,写作起来才会切 如2008年湖南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 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 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 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 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 论文或记叙文 要做好这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这四句诗中的诗眼所在,那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一句。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 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考生 写作的重点就是命题者所提示的三种感悟 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 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 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内容充实”就是要 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例文一】 忘记成败,只留平常心 人生在世,要轻装上阵。如果过多注意身后盛开的鲜花或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脚步 会不由自主地放慢,甚至走回头路。只有忘记成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向成功。 前几天,看第48届世乒赛,我有很多感触。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只是在领奖台 上笑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记者问她是否感到轻松。她平静地说:“只可以轻松 一会儿,明天还有女双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那天是她继邓亚平、王楠之后成为大满冠的 日子,这个乒坛的“冷面杀手”是那么冷静。可见,只有忘记成功,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有时,我们必须忘记落后甚至失败,才能走向胜利。本次世乒赛刘国正又当了一回英 雄。七场比赛打到第六场时,他以3:8落后,他的教练过度紧张.而刘国正根本没去想自己 的比分落后。他以一颗平常心,顽强地将比分追成8平、9平……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可 见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落后的阴影笼罩着,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导致最终失败。只 有忘记失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过分看重成败,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忘记一切成败,留一颗平常心,脑中才能拥有一抹淡如蓝天的 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平常心高考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谁放松心态去考,谁 就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谁就有可能取得超常的成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 态,它们是不停地飞翔着,采集花粉和不断地积累营养。考生势必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一个人 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生命不息,耕耘不止,坚持不懈,执着一念地去追求知识和事业的成功。 第三、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范围和重点。 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格言”是线索,要围绕它联想到自身和现实生活. 第四、对半命题作文,要重在把握材料的重心。明确了重心,则抓住了纲,写作起来才会切 题。 如 2008 年湖南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 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 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 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 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 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 论文或记叙文。 要做好这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这四句诗中的诗眼所在,那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一句。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 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 考生 写作的重点就是命题者所提示的三种感悟. 以上讲的是如何按命题者的要求,做到写文章切合题意。 (二) 要做到“内容充实” 1、“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 “内容充实”主要是就选材而言, 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 显示文章的主题。当然,“内容充实”不仅指有足够的“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 “质”。“质”的标准是:材料的典型性、现实性、新颖性。简言之,“内容充实”就是要 求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论据充分鲜活,小说中的形象丰满。 2、怎样做到“内容充实” 【例文一】 : 忘记成败,只留平常心 人生在世,要轻装上阵。如果过多注意身后盛开的鲜花或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脚步 会不由自主地放慢,甚至走回头路。只有忘记成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走向成功。 前几天,看第 48 届世乒赛,我有很多感触。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只是在领奖台 上笑了一下,然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记者问她是否感到轻松。她平静地说:“只可以轻松 一会儿,明天还有女双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那天是她继邓亚平、王楠之后成为大满冠的 日子,这个乒坛的“冷面杀手”是那么冷静。可见,只有忘记成功,才能走向新的成功! 有时,我们必须忘记落后甚至失败,才能走向胜利。本次世乒赛刘国正又当了一回英 雄。七场比赛打到第六场时,他以 3:8 落后,他的教练过度紧张.而刘国正根本没去想自己 的比分落后。他以一颗平常心,顽强地将比分追成 8 平、9 平……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可 见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落后的阴影笼罩着,不能辨明前进的方向,导致最终失败。只 有忘记失败,保留一颗平常心,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过分看重成败,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忘记一切成败,留一颗平常心,脑中才能拥有一抹淡如蓝天的 宁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平常心高考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谁放松心态去考,谁 就能正常或超常发挥,谁就有可能取得超常的成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例文评析】这篇作文内容很充实,作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围绕中心,在精心筛选 的基础上,选取了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冷静地微笑,理智地对待成功,“和“刘国正忘 记落后,在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赢得胜利”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难能可贵的是 选取的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而又容易忽视地世乒赛方面的材料,选材具有典型性、现实性,可 读性强,毫无重复赘余之感,从而收到了“内容充实”的效果。 由此,我以为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建立材料“库存 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 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作文时,思维要敏捷、灵活 要多想一想:想一想读过的书,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想 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 之,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 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能在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积累,不论是写“心灵的选择”,还是写“诗意 地生活”、“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都可以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ν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楚N怎么 写″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 在。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 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我们应当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蔡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禁区”,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即自己从来都 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即指乃尔老生常谈的材料,如爱迪生 张海迪等,人人会说,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 第二、要学会运用辨正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看问题的主流,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 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积极思考,厚积薄发 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各反映了什 么样的观点,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 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文二】 安于心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 择的方向。"席慕蓉如是说。冥冥之中,"不得这样“透出些许的无奈,但我读出来的更多的 是理性的光辉和安心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奴隶”,也许在某个时刻如果可以,将情感置于天平之上,标码向哪 里拨?你在犹豫,他在彷徨。可我们大多人会选择自己问心无愧,要的是叫彼此心安,尽量 不给理智放假。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老爸信任鼓励的目光,家是老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于是乎,我 疯狂地思恋心中的它,牵挂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怎能 不叫你我动容?也曾豪迈又违心地说:"离家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可此时却难心安,梦醒 十分想家的时刻,午夜我要拨通电话说妈,我好想回家….."离家的人,盼家的心,深知有
3 【例文评析】 这篇作文内容很充实, 作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围绕中心,在精心筛选 的基础上,选取了张怡宁拿了女单冠军之后冷静地微笑,理智地对待成功,“和“刘国正忘 记落后,在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最后赢得胜利”这些具有典型性的材料。难能可贵的是 选取的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而又容易忽视地世乒赛方面的材料,选材具有典型性、现实性,可 读性强,毫无重复赘余之感,从而收到了“内容充实”的效果。 由此,我以为考生要使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必须做如下努力. 第一、必须平时加强读书看报,建立材料“库存”. 像电视新闻、时事热点要多多关注,以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我 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 第二,作文时,思维要敏捷、灵活. 要多想一想:想一想读过的书,想一想看过的精彩文章,想一想有过的独特经历,想 一想听说过的让人心动的事,想一想曾有过的很好的构思,想一想写过的成功的文章……总 之,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 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考场上你就能用己所长,游刃有余。 如果我们能在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筹的积累,不论是写“心灵的选择”,还是写“诗意 地生活”、“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都可以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三)、要做到中心突出 1、中心明确的具体要求 中心突出是指,作者在写作之前就明确“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清楚“怎么 写”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卷来看,学生作文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 在。 一些同学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充实而不顾是否对中心有利,则会出现多个中心或主次不 清等中心不明确的现象。 2、怎样做到中心突出 我们应当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避免选材方面的误区:“禁区”“盲区”与“老区”。 所谓“禁区”,即违背现行法律和人伦道德及其相关的材料。所谓“盲区”,即自己从来都 不熟悉的材料,只是一知半解或零星听闻。“老区”,即指乃尔老生常谈的材料,如爱迪生, 张海迪等,人人会说,没有新鲜感,也很乏味。 第二、要学会运用辩正的眼光看待问题。 要看问题的主流,要善于在曲折的道路上发现光明的前途。即使是选材与别人雷同, 也要注意选取巧妙的角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第三、积极思考,厚积薄发。 广泛搜集课外的优秀事例,作到占有材料。再思索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一类,各反映了什 么样的观点,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如看到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 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文二】 安 于 心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 择的方向。”席慕蓉如是说。冥冥之中,“不得这样”透出些许的无奈,但我读出来的更多的 是理性的光辉和安心。 有人说“人是情感的奴隶”,也许在某个时刻如果可以,将情感置于天平之上,标码向哪 里拨?你在犹豫,他在彷徨。可我们大多人会选择自己问心无愧,要的是叫彼此心安,尽量 不给理智放假。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老爸信任鼓励的目光,家是老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于是乎,我 疯狂地思恋心中的它,牵挂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怎能 不叫你我动容?也曾豪迈又违心地说:“离家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可此时却难心安,梦醒 十分想家的时刻,午夜我要拨通电话说“妈,我好想回家……”离家的人,盼家的心,深知有
触,但浓于水,已忘言。天未明朗,踏上月台,铁道的出站口,有家人的期许和守候,于亲 情,于心安,没人会说无所谓"。 梁祝化蝶的爱情传说又有几人不知?爱情一一人间歌咏的主题。心心相印的安心与执 著,爱之深沉情之真切。爱情是海洋,深沉隽永,爱情是杯水,透明纯浄,众多主人公告诉 我们的岂不是安于心,安于爱? 以上的青草地,微风轻扬,会心笑,无须言表,之于家人、友人、爱人,懂得珍惜与满 足,让心如沐春风。 鲁克斯说我们永远关在圈内,永远在一个圈内打转。"如若在圈内我能心安,绝不会给 理智放假。 【例文评析】 这篇文情真意切地对亲情友情爱情进行描摹,诠释令人心安的人情主题,中心非常突 出。安于心,之于他人无愧于天地间,纯净真诚的人生追求。呼吁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真诚 对待情感,做到无愧于他人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摯”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 感。近年来,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于 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 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怎样做到感情真 第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 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 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 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 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进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自 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 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 真实感受。 第二、敢于祖露真情。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 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散文《春 日,来到你坟前》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直到现在我才 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分享 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直到现在我才明 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生在平 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于自己 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的小野 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真诚勇 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第三.力求抒写独到感悟。 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 感充分地坦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 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了 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 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第四、巧妙运用“点染”手法
4 触,但浓于水,已忘言。天未明朗,踏上月台,铁道的出站口,有家人的期许和守候,于亲 情,于心安,没人会说“无所谓”。 梁祝化蝶的爱情传说又有几人不知?爱情——人间歌咏的主题。心心相印的安心与执 著,爱之深沉情之真切。爱情是海洋,深沉隽永,爱情是杯水,透明纯净,众多主人公告诉 我们的岂不是安于心,安于爱? 以上的青草地,微风轻扬,会心笑,无须言表,之于家人、友人、爱人,懂得珍惜与满 足,让心如沐春风。 鲁克斯说“我们永远关在圈内,永远在一个圈内打转。”如若在圈内我能心安,绝不会给 理智放假。 【例文评析】 这篇文情真意切地对亲情友情爱情进行描摹,诠释令人心安的人情主题,中心非常突 出。安于心,之于他人无愧于天地间,纯净真诚的人生追求。呼吁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真诚 对待情感,做到无愧于他人. (四)、要做到“感情真挚” 1、“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 “感情真挚”是指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 感。近年来,一些考生误以为生活本身平淡无奇,家庭变故之类的才是生活“动情点”,于 是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来煽情。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另外那些老掉牙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只有那些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 色,蕴藏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为人所认可。 2、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第一、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 从生活中取材,是我们写作时的第一选择。考生首先要用心体验自身成长过程中所承 受的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 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 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自 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和 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即“闪光点”,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 真实感受。 第二、敢于袒露真情 。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只有把自 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散文《春 日,来到你坟前》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直到现在我才 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分享一 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直到现在我才明 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生在平 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于自己 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的小野 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真诚勇 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第三. 力求抒写独到感悟。 虽然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不太丰富,但考生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 感充分地坦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凸显出来,把高中生应有的蓬勃向上的 活力和朝气尽情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尤其要选择了 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熔铸了个人切身体验和强烈情感。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 都是考生最深切的感情的流露和个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第四、巧妙运用“点染”手法
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因缺乏“新”意,缺少“典型”意义 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 时,就借助描写景物,酿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这就是“点染”手法。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 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段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 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考生也来饱蘸深情的一两句“点染”,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 然能博得高分 情感的体察、酝酿是基础,袒露、提纯、升华是关键。只要能把握住这些重要环节, 我们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表达方面总要求: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 整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好的内容也必须有适合它的形式来表达。 有句俗语再好不过地阐明了二者的关系:佛靠金装,人靠衣裳。套用一下:言靠文装。下面 全面讲表达方面的要求及其技法。 (一)、要符合文体要求 1、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什么 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说写什么象什公。写记叙文应具备六要素。写议论文必须有论点 论据、论证过程。说文体不限,正确的理解是: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一旦确定某种文体, 就应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范 2、怎样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要写出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兼以写景状物。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有明确的中心,要紧紧围绕中心来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可以以事 件为依托,安排好顺序,调整好详略。写作时,选取对某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来写 最好能以小见大:写人不求全,只要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写一个局部照样能使人物形象有神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局为贯穿全文的要素;要巧妙设计线索,合理安排结构。记叙一件事时,要从记叙的 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记叙多件事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应尽可 能地小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写出景物特色,突出景物个性,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议论文应以阐述事理为主,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辩证地确立文章 的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议”,要议得实在,不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能综合运用多 种论证方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 第二、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 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议论文以抽 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刻画形象,以情动人。议论文多采用议
5 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寻常小事,因缺乏“新”意,缺少“典型”意义, 似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 时,就借助描写景物,酿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 效果,这就是“点染”手法。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 已亭亭如盖矣”这一段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 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考生也来饱蘸深情的一两句“点染”,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 然能博得高分。 情感的体察、酝酿是基础,袒露、提纯、升华是关键。只要能把握住这些重要环节, 我们就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表达方面总要求: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 整。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好的内容也必须有适合它的形式来表达。 有句俗语再好不过地阐明了二者的关系:佛靠金装,人靠衣裳。套用一下:言靠文装。下面 全面讲表达方面的要求及其技法。 (一)、要符合文体要求 1、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什么 符合文体要求具体是说写什么象什公。写记叙文应具备六要素。写议论文必须有论点、 论据、论证过程。说文体不限,正确的理解是: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一旦确定某种文体, 就应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范。 2、怎样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要写出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 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兼以写景状物。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有明确的中心,要紧紧围绕中心来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可以以事 件为依托,安排好顺序,调整好详略。写作时,选取对某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来写, 最好能以小见大;写人不求全,只要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写一个局部照样能使人物形象有神 韵。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以事件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局为贯穿全文的要素;要巧妙设计线索,合理安排结构。记叙一件事时,要从记叙的 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记叙多件事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应尽可 能地小。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写出景物特色,突出景物个性,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议论文应以阐述事理为主,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辩证地确立文章 的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议”,要议得实在,不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能综合运用多 种论证方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 第二、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 想象性和情感性。思维的起点是形象,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议论文以抽 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具有概括性、严密性,思维的起点是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刻画形象,以情动人。议论文多采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