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开头与结尾、文体与构思 【高频考点解读】 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 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开头和结尾是吸 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位,必须练好过硬的方法技巧。 【热点题型】 题型一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满分样卷】 温柔的目光 在这个数码技术髙速发展的时代,照片不泛黄,不模糊。然而,我却在两位老人 的那些黑白照片上,看见了温柔的目光和永恒的回忆。 以科技时代的老照片切入,引出两位老人黑白照片上的记忆,简洁而扣题。 十一年前 位老人翻箱倒柜在寻找东西 小女孩凑过去,抓着辫子,待在一旁看着老人。 老人急切地在翻找着,一个柜子接着一个柜子地找着。终于,压在箱子底的那东 西找到了。老人笑了,那笑容灿烂如花,像阳光一样温暖。原来,老人翻找的是 本相册,里面的相片早已泛黄、模糊不清。“孩子,你的奶奶明天生日,我把 它拿出来,要去相片馆过些胶。”爷爷,也就是这位老人,这样对我说。看着那 些照片,爷爷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目光。奶奶的生日席上,那些照片被放 大,播放到荧屏上,我跟着大人慢慢看着那一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有一张是 爷爷娶奶奶时拍的,两人目光刚好对视,那种温柔,无法言语;还有一张是奶奶 刚生完我父亲,怀里抱着我父亲和爷爷合照的相片,两人在相片中,没有看向镜 头,只是共同温柔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那种温柔,无法言语 以“小女孩”十一年前的视角,通过爷爷珍藏老照片,回看老照片,写爷爷与奶 奶的温情记忆。 两年前 在阳台上,爷爷和奶奶相互依靠着,手里拿着那本相册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让他们欣慰的青春少女了。 他们把我拉到身边,低头共同翻看那本相片早已模糊不清的相册 为什么要看这些相片,根本看不出样子了,怎么看?”我傻傻地问爷爷奶奶 奶奶一如往常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相片,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相片,然后, 她抓起爷爷的手,和自己的手叠在一起放到心脏的位置。轻轻地说:“它已经在 我们这里了。”爷爷对我颔首微笑。 写两年前的爷爷奶奶依偎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的情景,“它已经在我们这里了” 句感人至深。 是的,这些相片在两位老人心中永不模糊 年前 奶奶是在爷爷的怀中去世的。当我们踏进房间时,奶奶手里还放着那本相册。爷 爷在翻着,喃喃地说:“这是我刚娶你时拍的,这张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拍的, 这张是我们结婚五周年拍的……”看看那些相片,爷爷的目光依旧温柔,只是这 次他的目光里还有着深深的悲痛 写奶奶去世,爷爷翻老照片来怀念奶奶
高考作文指导之开头与结尾、文体与构思 【高频考点解读】 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 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开头和结尾是吸 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位,必须练好过硬的方法技巧。 【热点题型】 题型一 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满分样卷】 温柔的目光 在这个数码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照片不泛黄,不模糊。然而,我却在两位老人 的那些黑白照片上,看见了温柔的目光和永恒的回忆。 以科技时代的老照片切入,引出两位老人黑白照片上的记忆,简洁而扣题。 十一年前 一位老人翻箱倒柜在寻找东西。 小女孩凑过去,抓着辫子,待在一旁看着老人。 老人急切地在翻找着,一个柜子接着一个柜子地找着。终于,压在箱子底的那东 西找到了。老人笑了,那笑容灿烂如花,像阳光一样温暖。原来,老人翻找的是 一本相册,里面的相片早已泛黄、模糊不清。“孩子,你的奶奶明天生日,我把 它拿出来,要去相片馆过些胶。”爷爷,也就是这位老人,这样对我说。看着那 些照片,爷爷露出了我从未见过的温柔的目光。奶奶的生日席上,那些照片被放 大,播放到荧屏上,我跟着大人慢慢看着那一张张泛黄、模糊的照片。有一张是 爷爷娶奶奶时拍的,两人目光刚好对视,那种温柔,无法言语;还有一张是奶奶 刚生完我父亲,怀里抱着我父亲和爷爷合照的相片,两人在相片中,没有看向镜 头,只是共同温柔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那种温柔,无法言语。 以“小女孩”十一年前的视角,通过爷爷珍藏老照片,回看老照片,写爷爷与奶 奶的温情记忆。 两年前 在阳台上,爷爷和奶奶相互依靠着,手里拿着那本相册。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让他们欣慰的青春少女了。 他们把我拉到身边,低头共同翻看那本相片早已模糊不清的相册。 “为什么要看这些相片,根本看不出样子了,怎么看?”我傻傻地问爷爷奶奶。 奶奶一如往常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相片,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抚着相片,然后, 她抓起爷爷的手,和自己的手叠在一起放到心脏的位置。轻轻地说:“它已经在 我们这里了。”爷爷对我颔首微笑。 写两年前的爷爷奶奶依偎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的情景,“它已经在我们这里了”一 句感人至深。 是的,这些相片在两位老人心中永不模糊。 一年前 奶奶是在爷爷的怀中去世的。当我们踏进房间时,奶奶手里还放着那本相册。爷 爷在翻着,喃喃地说:“这是我刚娶你时拍的,这张是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拍的, 这张是我们结婚五周年拍的……”看看那些相片,爷爷的目光依旧温柔,只是这 次他的目光里还有着深深的悲痛。 写奶奶去世,爷爷翻老照片来怀念奶奶
奶奶入葬后,爷爷抱着相册坐在床边。我进去看他时,他突然哭了。说:“孙女, 我该怎么办?以后再也没她陪我回忆了。”那一刻,我只是觉得无比心酸,然后, 轻轻抱着爷爷。 昨天 白居易说:“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爷爷记忆力不再那么好,他只是喜欢抱着相册,目光温柔,一一跟我絮说他与奶 奶的人生。 引用白居易的诗点题扣题,爷爷忘记了很多,却忘不了奶奶,简洁的语言,无尽 的意味 我突然发觉,在那个黑白胶片时代,那两位老人的生命中,那些泛黄的照片,仍 然被他们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那些相片,即使模糊,在他们心中却永不褪色。 回扣立意,照应开头,升华情感。 【亮点点评】文章以时间的变迁为小标题,既显示出黑白照片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价值,同时自然形成时间为经、照片为纬的脉络清晰的文章结构。文章画面感突 出,画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画面描摹细腻深情,再细读来,该文的开头与结尾简 约不简单。新材料作文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既要“见料”又要开启下文。该文 能从材料的第一段切入,这叫“见料”;接着笔锋一转,写起了两位老人黑白照 片上的回忆,既扣住了材料的另一半,又开启了下文,并且全段只有两句话,干 净利落。结尾既照应开头又“见料”,更把这种“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 生死与共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动。 【提分秘籍】 雕饰凤头,别开生面 好钢用在刀刃上”,“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记叙文就是要求以记叙 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而且在评价记叙文优劣时主要瞄准的首先就是故 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精彩的描写。故事情节要等到故事看完才知道,描写则 不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开头就描写,开头就“贏人”,开头就得 分。而常见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描写景物(环境)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 触景生情做铺垫。 例如高考江西满分作文《月儿弯弯》开头: 月光如水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桌面上仿佛铺了一块洁净的纱,风轻轻吹来,窗外 桂树、棕榈树和木芙蓉发岀轻微的沙沙声,我把这本泛黄的磨了棱角的《呐喊》 浸在如水的月光里,温暖再一次涌上心头,眼前仿佛有两只眼睛注视着我,眼睛 里漾着两湾深邃清澈的湖水,月弯弯的,照着那熟稔的一页,一些文字跳入我的 眼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 朦胧在这水汽里 我轻轻抚摸这些温暖而优美的文字,眼前仿佛飘来了阵阵水草和豆麦的清香,还 有那哗哗的水流声;弯弯的月儿仿佛在偷偷地笑着,游荡着。 评点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恬静闲适的环境,渲染自己闲适的心情,才有下文的看 书情节。 2.描写人物开头法
奶奶入葬后,爷爷抱着相册坐在床边。我进去看他时,他突然哭了。说:“孙女, 我该怎么办?以后再也没她陪我回忆了。”那一刻,我只是觉得无比心酸,然后, 轻轻抱着爷爷。 昨天 白居易说:“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爷爷记忆力不再那么好,他只是喜欢抱着相册,目光温柔,一一跟我絮说他与奶 奶的人生。 引用白居易的诗点题扣题,爷爷忘记了很多,却忘不了奶奶,简洁的语言,无尽 的意味。 我突然发觉,在那个黑白胶片时代,那两位老人的生命中,那些泛黄的照片,仍 然被他们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那些相片,即使模糊,在他们心中却永不褪色。 回扣立意,照应开头,升华情感。 【亮点点评】文章以时间的变迁为小标题,既显示出黑白照片的历史记忆和情感 价值,同时自然形成时间为经、照片为纬的脉络清晰的文章结构。文章画面感突 出,画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画面描摹细腻深情,再细读来,该文的开头与结尾简 约不简单。新材料作文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既要“见料”又要开启下文。该文 能从材料的第一段切入,这叫“见料”;接着笔锋一转,写起了两位老人黑白照 片上的回忆,既扣住了材料的另一半,又开启了下文,并且全段只有两句话,干 净利落。结尾既照应开头又“见料”,更把这种“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相濡以沫、 生死与共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动。 【提分秘籍】 一、雕饰凤头,别开生面 “好钢用在刀刃上”,“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记叙文就是要求以记叙 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而且在评价记叙文优劣时主要瞄准的首先就是故 事情节是否完整,是否有精彩的描写。故事情节要等到故事看完才知道,描写则 不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开头就描写,开头就“赢人”,开头就得 分。而常见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描写景物(环境)开头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 触景生情做铺垫。 例如高考江西满分作文《月儿弯弯》开头: 月光如水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桌面上仿佛铺了一块洁净的纱,风轻轻吹来,窗外 桂树、棕榈树和木芙蓉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把这本泛黄的磨了棱角的《呐喊》 浸在如水的月光里,温暖再一次涌上心头,眼前仿佛有两只眼睛注视着我,眼睛 里漾着两湾深邃清澈的湖水,月弯弯的,照着那熟稔的一页,一些文字跳入我的 眼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 朦胧在这水汽里…… 我轻轻抚摸这些温暖而优美的文字,眼前仿佛飘来了阵阵水草和豆麦的清香,还 有那哗哗的水流声;弯弯的月儿仿佛在偷偷地笑着,游荡着。 评点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恬静闲适的环境,渲染自己闲适的心情,才有下文的看 书情节。 2.描写人物开头法
人物描写的入手点很多,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选择一种即可,这种 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刻画人物,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2012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开头 都说“父爱深沉”,于是,一直以来,我都安慰自己:你爱得太过深沉,而我 感觉不到 我坐在书桌前,面对着惨败的“战卷”、猩红的叉号发呆。你刚从厂里回来,便 撞上这一幕,我从书桌的镜子里看见站在身后的你,眉头紧锁,黝黑的,扭成 股麻绳,扯得我窒息 评点人物神态与行为的反常,引人思考,促人联想,激人兴趣。 3.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 故事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潮处了,文章先将高潮环节“抖出来”,可以有效地设 置悬念,更好地吸引读者兴趣 例如小小说《儿子的信》开头: 丁博士从诺贝尔授奖会上回来,就感到一种不安。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这种感觉 就被证实了,那架“单程超时空飞船”不翼而飞,而电脑被打开了,丁博士的目 光在蓝色屏幕上搜索,是儿子留给他的一封信 评点这篇科幻小说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就应该是: ①丁博士儿子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丁博士答应其母亲要让儿子成为杰出的人。(开 端) ②为达到目的,丁博士把儿子当作记忆移植的实验品,对其“洗脑”后移植了许 多科学家的记忆,使儿子对世界失去了兴趣,而感到难受。(发展) ③儿子趁父亲外出参加诺贝尔授奖会的机会留下一封信,驾“单程超时空飞船” 逃离了。(高潮) ④丁博士回来后,遭到沉重打击,便按下了彻底毁灭的按钮。(结局) 但作者却采用了“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对材料进行了剪接,这样安排不仅动 人心魄,而且主题集中,并且大大节约了篇幅 二、手有余香,韵味无穷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 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 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要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 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 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由此看来,作文的结 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 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 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 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下的记叙文,结尾是点题最重 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 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 击。例如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 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
人物描写的入手点很多,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等,选择一种即可,这种 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刻画人物,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 2012 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忧与爱》开头: 都说“父爱深沉”,于是,一直以来,我都安慰自己:你爱得太过深沉,而我, 感觉不到。 我坐在书桌前,面对着惨败的“战卷”、猩红的叉号发呆。你刚从厂里回来,便 撞上这一幕,我从书桌的镜子里看见站在身后的你,眉头紧锁,黝黑的,扭成一 股麻绳,扯得我窒息。 评点 人物神态与行为的反常,引人思考,促人联想,激人兴趣。 3.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 故事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高潮处了,文章先将高潮环节“抖出来”,可以有效地设 置悬念,更好地吸引读者兴趣。 例如小小说《儿子的信》开头: 丁博士从诺贝尔授奖会上回来,就感到一种不安。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这种感觉 就被证实了,那架“单程超时空飞船”不翼而飞,而电脑被打开了,丁博士的目 光在蓝色屏幕上搜索,是儿子留给他的一封信。 评点 这篇科幻小说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结构方式,就应该是: ①丁博士儿子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丁博士答应其母亲要让儿子成为杰出的人。(开 端) ②为达到目的,丁博士把儿子当作记忆移植的实验品,对其“洗脑”后移植了许 多科学家的记忆,使儿子对世界失去了兴趣,而感到难受。(发展) ③儿子趁父亲外出参加诺贝尔授奖会的机会留下一封信,驾“单程超时空飞船” 逃离了。 (高潮) ④丁博士回来后,遭到沉重打击,便按下了彻底毁灭的按钮。(结局) 但作者却采用了“高潮情节率先展示法”,对材料进行了剪接,这样安排不仅动 人心魄,而且主题集中,并且大大节约了篇幅。 二、手有余香,韵味无穷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 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 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要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 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 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由此看来,作文的结 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 是考场作文中常用的: 1.画龙点睛,卒章点题 记叙文结尾一般都要点题,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命题下的记叙文,结尾是点题最重 要的部位,否则,有可能被误判为偏离题意。所以,结尾点题,不仅需要一句画 龙点睛的话,有时还需要浓墨重彩的文字,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 击。例如: 这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你的爱如春风,吹化了我心底的坚冰;你的爱如细 雨,滋润了我心田的渴望。在此刻,多么想在短暂的寂寞之后睡在你的怀里。我
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 这世界需要你!(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结尾) 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 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 心灵震撼力。 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更好,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 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 抒情相结合式。请看下面两例: (1)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 能守住自己的本真。(2013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 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 (2)微小的改变有时恰如历史的节点,看似巧合寻常,却决定了整个的方向 勤转毛笔,以微小之变书博大之韵,依稀裙裾飞扬。(2013年髙考江苏卷优秀作 文《捺的一转》结尾) 该结尾的议论方式是暗点题旨。 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 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 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如高考重庆卷作文《难题》,有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 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 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 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 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此法 多用于记叙文之结尾。例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 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2009年高考湖北 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 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 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 体,效果很好。 上面第2、3两种结尾方式,须有前提,就是上文点题很充分。否则,这两种结 尾方式在考场上会因过于含蓄而吃亏的。 题型二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 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 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 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 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 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知道有你的存在,便永远是晴空。花若能言,口自芬芳。爱若能言,心香弥漫。 这世界需要你!(2011 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结尾) 该结尾不仅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母爱”,而且总结全篇,两次直接点出 标题,使主题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最大的张扬,极具视觉冲击力和 心灵震撼力。 新材料作文命题背景下的记叙文结尾点题如能明点更好,最好是暗合(不出现材 料,而是出现材料的题旨),两者结合更妙。当然点题语言是议论式,或者议论 抒情相结合式。请看下面两例: (1)是啊,人应该如洞中的蝶,当外界环境侵扰时,寻找适合的环境。这样,才 能守住自己的本真。(2013 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寻找适宜的环境》结尾) 该结尾系用明暗结合点题法。 (2)微小的改变有时恰如历史的节点,看似巧合寻常,却决定了整个的方向。 勤转毛笔,以微小之变书博大之韵,依稀裙裾飞扬。(2013 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 文《捺的一转》结尾) 该结尾的议论方式是暗点题旨。 2.创设情境,留下想象 在记叙文的结尾,简单地创设一种情境,使文章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结束,这样, 就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如高考重庆卷作文《难题》,有考生写了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写与幺叔的交往, 表现出幺叔“欠情如欠债,头顶锅儿卖”的朴实的情操。作者在结尾听了二哥的 讲述后写了这样一句: 我“噢”了一声,怔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作者创设了一个无话可说的情境,表现出对人物特殊性格的心理反应,也让读者 去想象:面对这种难题该怎么做呢? 3.融情于景,深化主旨 通过融情于景、渲染氛围等手法彰显美感和韵味,给人一种余味未尽之感。此法 多用于记叙文之结尾。例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白雪飘零的情愫不知能与谁共。落花悄然成了芬芳的泥 土,抚慰了刚出芽的嫩柳,那细细的情思便成了文学的归宿。(2009 年高考湖北 卷满分作文《站在文学的门口》结尾) 这个结尾景物烘托的作用十分明显。作者以“落花”“泥土”“嫩柳”等景物营 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文学的浓浓情思,情与景有机地融为一 体,效果很好。 上面第 2、3 两种结尾方式,须有前提,就是上文点题很充分。否则,这两种结 尾方式在考场上会因过于含蓄而吃亏的。 题型二 记叙文的曲折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 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 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 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 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 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样卷】 双赢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欲扬先抑,“敌视他”,这是抑笔 “只招一名员工”,到底留谁呢?设下悬念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 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 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 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岀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 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 真有点紧迫呢。 “最后的对决”,暗示了情节的紧张 “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抑笔二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把画布遮好,风吹起 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 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 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 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李明的“悠闲自得”,“笑了笑”,看上去似乎很和谐,其实暗流涌动,情节似 松实紧。 微型小说如此点出“材料”,自然巧妙。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 了。他先是警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ˉ 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他望着那幅画, 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 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苏觉、李明各自画的什么?苏觉“添上了几笔”,“添”的又是什么?再设悬念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 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 有如此结局。 到了该揭开悬念的时候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是怎么回事?悬念再起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 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揭开悬念一:他们画的内容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 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 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 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 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样卷】 双 赢 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欲扬先抑,“敌视他”,这是抑笔一。 “只招一名员工”,到底留谁呢?设下悬念。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 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 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 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 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 真有点紧迫呢。 “最后的对决”,暗示了情节的紧张。 “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抑笔二。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 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 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 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 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李明的“悠闲自得”,“笑了笑”,看上去似乎很和谐,其实暗流涌动,情节似 松实紧。 微型小说如此点出“材料”,自然巧妙。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 了。他先是警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那黑色的遮布有一 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他望着那幅画, 陷入沉思。总以为有点违背爱的主题。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 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苏觉、李明各自画的什么?苏觉“添上了几笔”,“添”的又是什么?再设悬念。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 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 有如此结局。 到了该揭开悬念的时候了,可是结果出人意料。这是怎么回事?悬念再起。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 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揭开悬念一:他们画的内容。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 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 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 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 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