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愿意付出沉没成本。 要有民主意识。中国的管理中官本位思想是强烈的,行政人员思想深处的封 建思想不清楚,民主管理是不容易做到的。管理就是管你。因此,学校所有当事 人都要有民主意识 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建立民主管理的气氛和软环境 要重视制度建设。人都有统治欲望,分不清楚需要和贪婪 二、科学化思想原则 1、基本含义 学校管理活动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科学化是学校管理所追 求的,因此才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管理思想的引入 2、具体表现或衡量标准: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权责一致);有可靠的制度建 设(校长不可能天天在每个课堂上听课);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特有的经验 (共享性较弱);有现代管理手段 3、几个需要转变的观念 科学不是绝对的概念和标准,制度等科学化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世界中有 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 科学不是静止的概念,而是发展的运动的。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制度疲惫问题 很严重。(《学位条例》、《学生管理暂行条例》)审判制度,听政制度等都在完善。 科学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有递进过程,而且是整体推进 的过程。(学院不可能去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 4、学校科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教育改革:学校规模:手段支持程度) 有位处长说教务处所承担的职能只需要简单地几个人。 第二,学校管理制度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惩罚与人的积极性可能相左) 第三,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要加强。也是管理行为能有效、有实效的 基础。 、适应性思想原则(方向性原则 、适应性的内涵与意义
他并不愿意付出沉没成本。 要有民主意识。中国的管理中官本位思想是强烈的,行政人员思想深处的封 建思想不清楚,民主管理是不容易做到的。管理就是管你。因此,学校所有当事 人都要有民主意识。 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建设,建立民主管理的气氛和软环境。 要重视制度建设。人都有统治欲望,分不清楚需要和贪婪。 二、科学化思想原则 1、基本含义: 学校管理活动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科学化是学校管理所追 求的,因此才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发展,管理思想的引入。 2、具体表现或衡量标准: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权责一致);有可靠的制度建 设(校长不可能天天在每个课堂上听课);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特有的经验 (共享性较弱);有现代管理手段。 3、几个需要转变的观念 科学不是绝对的概念和标准,制度等科学化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世界中有 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 科学不是静止的概念,而是发展的运动的。受计划经济影响的制度疲惫问题 很严重。(《学位条例》、《学生管理暂行条例》)审判制度,听政制度等都在完善。 科学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有递进过程,而且是整体推进 的过程。(学院不可能去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 4、学校科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教育改革;学校规模;手段支持程度) 有位处长说教务处所承担的职能只需要简单地几个人。 第二,学校管理制度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惩罚与人的积极性可能相左) 第三,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要加强。也是管理行为能有效、有实效的 基础。 三、适应性思想原则(方向性原则) 1、适应性的内涵与意义
适应性思想原则是指学校管理活动反映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教 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其意义表现在: 保证学校管理终极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是管理的终极目的) 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正确,避免教育教学失败;(教育不能失败)(素质教 育是不是要牺牲一代人) 保证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教育自身的价值。(教育是工具,但教育必须 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成为人类有价值的工具) 2、学校管理适应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适应性原则:学校存在的条件在变化。不积极主动适应就被迫适应,否则就要面临被淘汰的 危险。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适应新的外部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与社会关系,与家长关系,与社区 关系); 适应新的人才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基 本的培养目标。(反映时代背景和要求:主体性、流动性、国际性等等) 适应新的教育和管理观念。管理中特别是学校管理中的价值或意识形态明显 适应教师、学生新的身心变化。(比如德育工作) 3、学校管理如何坚持适应性思想原则 建立有机、稳定、健康的公共交往关系。这样才能获得适应的信息和空间, 确立适应的对象和标准。(行政区域方面;学术环境方面) 建立和谐、友好、互信的人际交往关系。(管理者、教师、学生相互信任是 管理适应性的基石) 建立导向性的管理制度。价值导向、利益导向 四、有效性思想原则 管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追求行为的简约(不是增加教师负担,学生成本),以更便 捷、经济的方式使教学活动达到目标。同时,管理意味着成本的相对投入,必须讲究产出, 在单位成本下追求利益产出的最大化。这跟农民养鱼、学生上学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因此,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有效性思想原则。 1、管理有效性内涵及意义 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指管理行为的发出指向所追求的目标,并产生经济和社会 效益,提髙单位成本效率。也就是说,一切管理行为就目标的实现来说是有贡献 的,应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比如引入ISO9000)。反之,这种管理行为是不 需要发出的,甚至是有害的。就学校管理来说,就是指向教育目标,产生良好的
适应性思想原则是指学校管理活动反映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教 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其意义表现在: 保证学校管理终极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是管理的终极目的) 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正确,避免教育教学失败;(教育不能失败)(素质教 育是不是要牺牲一代人) 保证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教育自身的价值。(教育是工具,但教育必须 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成为人类有价值的工具) 2、学校管理适应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适应性原则:学校存在的条件在变化。不积极主动适应就被迫适应,否则就要面临被淘汰的 危险。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适应新的外部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与社会关系,与家长关系,与社区 关系); 适应新的人才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基 本的培养目标。(反映时代背景和要求:主体性、流动性、国际性等等) 适应新的教育和管理观念。管理中特别是学校管理中的价值或意识形态明显 适应教师、学生新的身心变化。(比如德育工作) 3、学校管理如何坚持适应性思想原则 建立有机、稳定、健康的公共交往关系。这样才能获得适应的信息和空间, 确立适应的对象和标准。(行政区域方面;学术环境方面) 建立和谐、友好、互信的人际交往关系。(管理者、教师、学生相互信任是 管理适应性的基石) 建立导向性的管理制度。价值导向、利益导向 四、有效性思想原则 管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追求行为的简约(不是增加教师负担,学生成本),以更便 捷、经济的方式使教学活动达到目标。同时,管理意味着成本的相对投入,必须讲究产出, 在单位成本下追求利益产出的最大化。这跟农民养鱼、学生上学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因此,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有效性思想原则。 1、管理有效性内涵及意义 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指管理行为的发出指向所追求的目标,并产生经济和社会 效益,提高单位成本效率。也就是说,一切管理行为就目标的实现来说是有贡献 的,应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比如引入 ISO9000)。反之,这种管理行为是不 需要发出的,甚至是有害的。就学校管理来说,就是指向教育目标,产生良好的
社会影响,最终产生了经济、文化效益等 其意义在于 证明管理是应该存在的,因为它有效。人们应该建立管理机构,招聘管理人 员,因为他们的行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对学校可拥有的资源的利用是有意义的, 充分地实现学校的功能。 提供改进的依据,矫正管理行为 2、学校管理有效性不足的表现 管理成本过大。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冗杂。中小学可能不十分突出,但大 学很明显。 用投入的成本而不是产出价值来衡量学校管理。在我们的核算体系中,是用 投入的成本而不是产出价值来衡量学校管理。 在测量教育的价值时,我们习惯于使用教师的工资和设备等有形成本而不是学生获得的 发展和有价值的知识。这里忽略了两个问题:生命的成本;知识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证明。 为了证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人们开始去调查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性状(跟踪调查)。这不 仅是算法问题,而是思想观念问题 学校管理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兼顾。教育及其管理活动投入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必然讲究投入与产出、回报,人们都会衡量投入的收益值, 否则这种投入的积极性就会丧失。(《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教育的赢利问题有了 突破) 学校管理效绩评价困难。 3、贯彻有效性思想原则 要分析管理在教育目的实现中的作用。学校管理有效性还表现在对教育目的 的实现上。一般说,教育有两个直接目的:升学和就业,要为此做准备。首先, 教育要促进学生进步以使教育阶段不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升学率、高考 指挥棒都是合理的。其次,教育要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有帮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 阶段,因为该阶段与社会联系的最紧密。如果学生不能就业或充分就业,那么教 育的有效性是有问题的。学校提供的可能是偏差教育、贫乏教育或者是过量(过 剩)教育。那么学校管理是不是有问题。 要有管理经济学思想观念。以更小的投入获取更有效的产出。认同经济学的 假设:人的欲望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利用,开发,分配,机会,价格) 有时我们也认为追求有效性显得不够,我们还有追求高效性。就是要考虑我 们的管理活动能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尽量大的产出。(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
社会影响,最终产生了经济、文化效益等。 其意义在于: 证明管理是应该存在的,因为它有效。人们应该建立管理机构,招聘管理人 员,因为他们的行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对学校可拥有的资源的利用是有意义的, 充分地实现学校的功能。 提供改进的依据,矫正管理行为。 2、学校管理有效性不足的表现 管理成本过大。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冗杂。中小学可能不十分突出,但大 学很明显。 用投入的成本而不是产出价值来衡量学校管理。在我们的核算体系中,是用 投入的成本而不是产出价值来衡量学校管理。 在测量教育的价值时,我们习惯于使用教师的工资和设备等有形成本而不是学生获得的 发展和有价值的知识。这里忽略了两个问题:生命的成本;知识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证明。 为了证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人们开始去调查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性状(跟踪调查)。这不 仅是算法问题,而是思想观念问题。 学校管理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兼顾。教育及其管理活动投入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必然讲究投入与产出、回报,人们都会衡量投入的收益值, 否则这种投入的积极性就会丧失。(《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教育的赢利问题有了 突破) 学校管理效绩评价困难。 3、贯彻有效性思想原则 要分析管理在教育目的实现中的作用。学校管理有效性还表现在对教育目的 的实现上。一般说,教育有两个直接目的:升学和就业,要为此做准备。首先, 教育要促进学生进步以使教育阶段不断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升学率、高考 指挥棒都是合理的。其次,教育要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有帮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 阶段,因为该阶段与社会联系的最紧密。如果学生不能就业或充分就业,那么教 育的有效性是有问题的。学校提供的可能是偏差教育、贫乏教育或者是过量(过 剩)教育。那么学校管理是不是有问题。 要有管理经济学思想观念。以更小的投入获取更有效的产出。认同经济学的 假设:人的欲望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利用,开发,分配,机会,价格) 有时我们也认为追求有效性显得不够,我们还有追求高效性。就是要考虑我 们的管理活动能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尽量大的产出。(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
五、人本思想原则 人本原则 西方哲人早就判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人,万物找不到价值,因为 般认为价值是属人的。是人主宰世界和它的将来,所以才有人本位,人的价值首 2、人本原则遇到的挑战。 科学上:欧洲人本主义也接受了科学的四个发现所揭示的东西,以确定人类 存在在世界上的地位,摧毁各种人类中心论。首先是哥白尼,他取消了人类居住 于宇宙中心的特权;然后是达尔文,他使人类变成类人猿的后代,而不再是一个 按照其造物主的形象造出的创造物。再次之是弗洛伊德,他使人类精神失去了神 圣性。最后是哈勃,他把我们流放到宇宙最偏僻的郊野之一。即使如此,人还是 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 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83) 思想认识上: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甚至会最终危害 人类的根本利益。“生态原教旨主义将自然维护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上。这样的 自然保护与基本的人类价值无关,并将凌驾于诸如自由、繁荣、安全和公正这类 人类欲望之上”。(这里使我们不仅关注程序公正、社会公正,也让人们思考代际 公正问题。我们现代化过程中前面政府的作为有时会使后继者很难选择:是沿袭 还是整顿,有时可能要放慢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在这个意义上说,后发的现代化 国家的发展应该比先发的现代化国家发展要慢,而事实在中国并不是如此。)实 际上我们不会去追求超人类的价值,如果这样,那么自然的价值或北极熊的价值 应该由谁衡量。当然,我们可以充分考虑人的价值与非人的价值互补问题,避免 冲突,因为那样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实现并没有任何益处。 3、学校管理人本思想原则 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新人。法国当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声称,“上帝死亡 的时代”正在为“人的死亡的时代”所替代(尼采宣布上帝的死亡)。弗洛姆也 宣称:“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他指出:“让人压 倒一切”。人们不仅失去了理想和信念,也失去了自己及其尊严。怎么办?教育 要培养新人。而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的,学校人本思想原则也就是以 培养新人为本。 4、学校人本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五、人本思想原则 1、人本原则 西方哲人早就判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人,万物找不到价值,因为一 般认为价值是属人的。是人主宰世界和它的将来,所以才有人本位,人的价值首 位。 2、人本原则遇到的挑战。 科学上:欧洲人本主义也接受了科学的四个发现所揭示的东西,以确定人类 存在在世界上的地位,摧毁各种人类中心论。首先是哥白尼,他取消了人类居住 于宇宙中心的特权;然后是达尔文,他使人类变成类人猿的后代,而不再是一个 按照其造物主的形象造出的创造物。再次之是弗洛伊德,他使人类精神失去了神 圣性。最后是哈勃,他把我们流放到宇宙最偏僻的郊野之一。即使如此,人还是 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 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83) 思想认识上: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打破,甚至会最终危害 人类的根本利益。“生态原教旨主义将自然维护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上。这样的 自然保护与基本的人类价值无关,并将凌驾于诸如自由、繁荣、安全和公正这类 人类欲望之上”。(这里使我们不仅关注程序公正、社会公正,也让人们思考代际 公正问题。我们现代化过程中前面政府的作为有时会使后继者很难选择:是沿袭 还是整顿,有时可能要放慢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在这个意义上说,后发的现代化 国家的发展应该比先发的现代化国家发展要慢,而事实在中国并不是如此。)实 际上我们不会去追求超人类的价值,如果这样,那么自然的价值或北极熊的价值 应该由谁衡量。当然,我们可以充分考虑人的价值与非人的价值互补问题,避免 冲突,因为那样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实现并没有任何益处。 3、学校管理人本思想原则 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新人。法国当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声称,“上帝死亡 的时代”正在为“人的死亡的时代”所替代(尼采宣布上帝的死亡)。弗洛姆也 宣称:“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 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他指出:“让人压 倒一切”。人们不仅失去了理想和信念,也失去了自己及其尊严。怎么办?教育 要培养新人。而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目的,学校人本思想原则也就是以 培养新人为本。 4、学校人本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2005年北京两会上,北京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张惟英提出“人口准入”引起轩然大波。她至今认为,她没有错。此前 曾有深圳社会科学院教授提出限制外来务工人员提髙深圳现代化速度的观点。 六、系统性思想原则 、学校是系统 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元素结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整体,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 重要部分,与其他工作构成整体,不仅表现在内在要素的关系,也表现在社会大 的系统中学校存在的状态,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运动 2、学校系统特征 学校系统的核心要素:知识系统(学术系统)、组织系统(行政系统) 学校系统的特征 3、系统性思想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观念。把学校视为系统,教育视为系统。这是管理的基本 出发点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关注局部,更要保护整体 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既要全面把握,更要突出重点
在 2005 年北京两会上,北京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张惟英提出“人口准入”引起轩然大波。她至今认为,她没有错。此前 曾有深圳社会科学院教授提出限制外来务工人员提高深圳现代化速度的观点。 六、系统性思想原则 1、学校是系统 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元素结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整体,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 重要部分,与其他工作构成整体,不仅表现在内在要素的关系,也表现在社会大 的系统中学校存在的状态,在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运动。 2、学校系统特征 学校系统的核心要素:知识系统(学术系统)、组织系统(行政系统) 学校系统的特征: 3、系统性思想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观念。把学校视为系统,教育视为系统。这是管理的基本 出发点。 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关注局部,更要保护整体。 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既要全面把握,更要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