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了清末到今天的这段历史,我们回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这一主题。鸦片战争前我们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一蹶不振,进入了清末到今天的这样一个巨变时期。这个时候有个问题就绕不开了,清朝前期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开创了康雍乾盛世,为何后期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对应着两个时间段,前期、后期。“清朝前期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开创了康雍乾盛世”对应的是前期。“为何后期却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对应的是后期。今天的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关注清朝后期存在的问题,却忽略了对前期的关注。不过,要理解清朝后期为何会衰败,不理解清朝前期为何会兴起怎么能行呢?清朝在前期能够兴起一定有它的缘由,一定有它的智慧所在,找着了这些,后期衰落的逻辑可能也就清楚了,要么是它丢掉了前人的智慧,要么是遇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要么是这些问题都存在。因此我们先来分析清朝为何会兴起这个问题。2.1.6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一个基本的回答是: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清朝全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与清朝接壤的所有国家(俄国除外)均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全盛时期清朝的经济总量能够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清朝后期人口达到4亿多。因此,我们说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国家收入主要来自地税、丁税;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政府力量特别强,对皇帝要求高;社会上,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社会分层比较严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清朝反对心学注重考证。这几个方面的特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清朝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这些特征才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不过,这个回答更像是结果,不像是原因,我们更关注的是清朝是怎样将中国封建社会的这些特征有效整合在一起的。2.1.7多元思维能力的构建造就了清朝的兴起这是一张清乾隆时期的疆域图。我们知道,满洲人发端于东北,入关之后带来了东北和内蒙古的庞大领土。东北就不说,为什么还会有内蒙古呢,说明在入关之前满洲人已经征服了内蒙古,满洲人为什么可以征服蒙古人,这和它拥有的政治智慧有关。东北地区连接着草原和中原,因此满洲人也就培养了一种二元思维能力,既了解草原,也了解中原。只要拥有了草原骑兵,就能够控制中原,只要拥有了中原,就能用中原的财力统御草原的军事贵族。既能打,又能守,因此它可以统一长城南北。8
8 谈到了清末到今天的这段历史,我们回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这一主题。鸦片 战争前我们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一蹶不振, 进入了清末到今天的这样一个巨变时期。这个时候有个问题就绕不开了,清朝前 期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开创了康雍乾盛世,为何后期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境地?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对应着两个时间 段,前期、后期。“清朝前期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开创了康雍乾盛世”对应的 是前期。“为何后期却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对应的是后期。今 天的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关注清朝后期存在的问题,却忽略了对前期的关注。不过, 要理解清朝后期为何会衰败,不理解清朝前期为何会兴起怎么能行呢?清朝在前 期能够兴起一定有它的缘由,一定有它的智慧所在,找着了这些,后期衰落的逻 辑可能也就清楚了,要么是它丢掉了前人的智慧,要么是遇到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要么是这些问题都存在。因此我们先来分析清朝为何会兴起这个问题。 2.1.6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 一个基本的回答是: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清朝全盛时期疆域面 积达到 1300 多万平方公里,与清朝接壤的所有国家(俄国除外)均成为清朝的 藩属国。全盛时期清朝的经济总量能够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清朝后期人口达到 4 亿多。因此,我们说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 政治、社会、文化方面表现为这样一些特征: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 对优势地位,国家收入主要来自地税、丁税;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政府力量特别强,对皇帝要求高;社会上,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社会分层比较严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清朝反对心学注重考证。这几 个方面的特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清朝正是 因为充分发挥了这些特征才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不过,这个回答更 像是结果,不像是原因,我们更关注的是清朝是怎样将中国封建社会的这些特征 有效整合在一起的。 2.1.7 多元思维能力的构建造就了清朝的兴起 这是一张清乾隆时期的疆域图。我们知道,满洲人发端于东北,入关之后带 来了东北和内蒙古的庞大领土。东北就不说,为什么还会有内蒙古呢,说明在入 关之前满洲人已经征服了内蒙古,满洲人为什么可以征服蒙古人,这和它拥有的 政治智慧有关。东北地区连接着草原和中原,因此满洲人也就培养了一种二元思 维能力,既了解草原,也了解中原。只要拥有了草原骑兵,就能够控制中原,只 要拥有了中原,就能用中原的财力统御草原的军事贵族。既能打,又能守,因此 它可以统一长城南北
后来,它将这套二元思维能力进行了升级,建立起了多元思维能力。先是打败了郑成功家族,收复了台湾,接着是打败了准格尔,将外蒙古纳入大清,接着再次打败了准格尔,把雪域高原纳入版图,再后来灭亡了准格尔,收复了西域,定名新疆。至此,清朝统一了中国,清朝的皇帝既是中原人的皇帝,又是蒙古人的大汗,它还是西藏人的精神领袖。这个时候,皇帝就带有一种天下共主的身份了。因此,这种多元思维的政治智慧,就将汉满蒙回藏各个亚区域整合进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体系当中,进而造就了康雍乾盛世。那后来为什么会衰落呢?2.1.8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同时遇上西方崛起的挑战我们把清朝兴起的原因做一个延伸,答案就出来了,总结为一句话: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遇上了西方的挑战。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主要是因为帝国的统治边界已经到了上限,很难再有新的发展动力,各种红利已经释放完毕,和平已久,统治阶层已经很难再次掌握开疆拓土时期的政治智慧,多元思维能力自然要逐步衰减,直至丧失。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使得清朝整合中国封建社会的能力下降。满汉钳制的制度设计带来了行政的无能,到最后没人敢主动作为了。官僚机构的臃摊肿带来了腐败的普遍,以和坤为代表。现代财政避险机制的缺乏带来了财政的迫,历史上中央政府往往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引起了地方的挑战。尚武精神的丧失带来了满人和旗人的随落,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已提襟见肘,抵御外来侵略就更显无力。缺乏弹性的税收政策使得人口大量增长,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人口达到了4亿。明朝是2亿,以前的王朝最多是1亿,4亿人前所未有。这就造成了但凡要出现替代劳动力的新技术,都会被人口所替代。文字狱的盛行使得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干大夫阶层丢掉了批判精神。这些要素共同造就清朝处于一种自我锁死状态,靠内部力量已经无法自救。同时也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也就产生不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中国兴起。因此清朝没法逃脱历史周期律,而这个时候偏偏又遇上了西方的挑战。2.1.9案例分析西方世界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在近代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会产生剧烈的碰撞。在鸦片战争之前,这种碰撞已经悄然发生。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与礼仪之争。鸦片战争前,英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强国,靠着武力和生产能力,大肆扩张海外市场,中国市场也必将成为囊中之物。但是,这个时候的中国依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对全球贸易没有兴趣,从全国的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一处就能看出端倪。为了能够打开中国的通商之路,英国人也是煞9
9 后来,它将这套二元思维能力进行了升级,建立起了多元思维能力。先是打 败了郑成功家族,收复了台湾,接着是打败了准格尔,将外蒙古纳入大清,接着 再次打败了准格尔,把雪域高原纳入版图,再后来灭亡了准格尔,收复了西域, 定名新疆。至此,清朝统一了中国,清朝的皇帝既是中原人的皇帝,又是蒙古人 的大汗,它还是西藏人的精神领袖。这个时候,皇帝就带有一种天下共主的身份 了。因此,这种多元思维的政治智慧,就将汉满蒙回藏各个亚区域整合进一个彼 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体系当中,进而造就了康雍乾盛世。那后来为什么会衰 落呢? 2.1.8 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同时遇上西方崛起的挑战 我们把清朝兴起的原因做一个延伸,答案就出来了,总结为一句话:多元思 维能力的丧失遇上了西方的挑战。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主要是因为帝国的统治边 界已经到了上限,很难再有新的发展动力,各种红利已经释放完毕,和平已久, 统治阶层已经很难再次掌握开疆拓土时期的政治智慧,多元思维能力自然要逐步 衰减,直至丧失。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使得清朝整合中国封建社会的能力下降。 满汉钳制的制度设计带来了行政的无能,到最后没人敢主动作为了。官僚机 构的臃肿带来了腐败的普遍,以和珅为代表。现代财政避险机制的缺乏带来了财 政的窘迫,历史上中央政府往往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引起了地方的挑战。尚武精 神的丧失带来了满人和旗人的堕落,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已捉襟见肘,抵御外来侵 略就更显无力。缺乏弹性的税收政策使得人口大量增长,摊丁入亩、永不加赋, 人口达到了 4 亿。明朝是 2 亿,以前的王朝最多是 1 亿,4 亿人前所未有。这就 造成了但凡要出现替代劳动力的新技术,都会被人口所替代。文字狱的盛行使得 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士大夫阶层丢掉了批判精神。 这些要素共同造就清朝处于一种自我锁死状态,靠内部力量已经无法自救。 同时也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这也就产生不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中国兴起。因此清朝没法逃脱 历史周期律,而这个时候偏偏又遇上了西方的挑战。 2.1.9 案例分析 西方世界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在近代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会产生剧烈 的碰撞。在鸦片战争之前,这种碰撞已经悄然发生。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马戛尔 尼使团访华与礼仪之争。鸦片战争前,英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强国,靠着武力和 生产能力,大肆扩张海外市场,中国市场也必将成为囊中之物。但是,这个时候 的中国依然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对全球贸易没有兴趣,从全国的通商 口岸只有广州一处就能看出端倪。为了能够打开中国的通商之路,英国人也是煞
费苦心。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来华,这一年乾隆满80岁,借着给乾隆贺寿的理由,使团希望完成全面通商的目的。乾隆帝自然是很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仪。但是马戛尔尼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强国,而外交礼仪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场合,英国人不可能让步。不过为了完成使命,马夏尔尼也做出了让步,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国女王行跪拜礼,或者是中国的官员必须向他所带来的英国女王的画像行跪拜礼。那个时医接待英国使团的中国官员止是军机大臣和坤,这种有损中国形象的事情他是不可能接受的,马戛尔尼也就拒绝了行跪拜礼。接见了马戛尔尼使团之后,乾隆很不高兴,让他们离京回国。至于马夏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拒绝了。这次英国和平的交涉基本上是完全的失败。后来英国又派过一次使团来华,其目的和这次大致相同。但那个时候的皇帝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又是一次失败的外交。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平交涉的道路走不通,但是钱还是得赚,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鸦片走私贸易和蓄谋已久的两次鸦片战争。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次的外交失败以及之后的鸦片战争总结一下近代以来中国与英国之间关系的转变。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2.2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2.2.1案例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大家都比较清楚,英国商人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英国希望全面打开中国的市场,为其廉价的工业产品寻找出路,以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当时的历史细节来看,不管是放在今天还是回到当时,面对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严厉的收缴措施是政治正确的举措。清政府能够委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鸦片走私贸易也正说明,面对英国的挑畔行为,清政府在当时作了政治正确的事情,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但是,在国际丛林法则之下,政治正确的未必就一定会带来正义的对待,即使是放在今天。鸦片战争的过程一波三折,最终以清政府惨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结束。2.2.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一下清朝为何会战败,按理说仅从硬实力考量,清朝并不处于绝对势10
10 费苦心。 1792 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为全权特使来华,这一年乾隆满 80 岁,借着给乾隆 贺寿的理由,使团希望完成全面通商的目的。乾隆帝自然是很高兴迎接英国的特 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仪。但是马戛尔尼是 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强国,而外交礼仪是最能体现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场合,英国人不可能让步。不过为了完成使命,马戛尔尼也 做出了让步,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国女王行 跪拜礼,或者是中国的官员必须向他所带来的英国女王的画像行跪拜礼。那个时 候接待英国使团的中国官员正是军机大臣和珅,这种有损中国形象的事情他是不 可能接受的,马戛尔尼也就拒绝了行跪拜礼。接见了马戛尔尼使团之后,乾隆很 不高兴,让他们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拒绝了。这次英 国和平的交涉基本上是完全的失败。后来英国又派过一次使团来华,其目的和这 次大致相同。但那个时候的皇帝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又是一次失败的 外交。 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平交涉的道路走不通,但是钱还是得赚,于 是就有了后来的鸦片走私贸易和蓄谋已久的两次鸦片战争。我们可以通过这两次 的外交失败以及之后的鸦片战争总结一下近代以来中国与英国之间关系的转变。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 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2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2.2.1 案例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缘由大家都比较清楚,英国商人罪恶的鸦片走私贸易只是战 争爆发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英国希望全面打开中国的市场,为其廉价的工业 产品寻找出路,以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当时的历史细节来看,不管是放在今天还 是回到当时,面对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严厉的收缴措施是政治正确的举措。清 政府能够委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鸦片走私贸易也正说明,面对英国的 挑衅行为,清政府在当时作了政治正确的事情,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行为是 正义的行为。但是,在国际丛林法则之下,政治正确的未必就一定会带来正义的 对待,即使是放在今天。鸦片战争的过程一波三折,最终以清政府惨败,签订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2.2.2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分析一下清朝为何会战败,按理说仅从硬实力考量,清朝并不处于绝对劣势
有些方面还处于优势,怎么会说败就败了呢。接下来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从政治方面来讲,虽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民朴素的爱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但其实,相较于现代国家,传统中国,大家对国家的认同普遍是较差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国家概念、民族概念,没有主人翁意识。这个国家唯一需要对其负责任的人是皇帝,如果皇帝没当好,那国家的命运就爱可危。这场战争开打两年了,道光皇帝突然问大臣们,英国在哪里。皇帝的世界观都如此浅薄,可见当时的国人对英国缺之最基本的了解,这仗还怎么打。反观英国,英国已经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国家的组织方式就像公司一样,每一位英国人都是公司的股东,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出资,盈亏自负。这样英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是极其高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在战争开打之前,英国对中国做过系统的考察和战争准备,做到了起码的知已知彼。在经济方面,中国的经济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政府的财政来源比较单一,再加上连年镇压农民起义,财政亏空及其严重,很难应付一场全新的战争。反观英国,英国是贸易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多样,财政运行机制高效,基本能够做到将钱用在刀刃上,而且这场战争是英国首先开打的,它的战争动员与组织都在中国之前。不管是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开打之前都处于劣势,但战争的输赢在战场上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竞输赢是打出来的。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军事方面的对比。武器装备方面,清军虽然处于劣势,但这种劣势不是绝对的劣势,只是相对而言的劣势,因为大家的武器装备都属于同一级别,没有差开代。具体来讲,清军的战船小,质量差,无力出海迎战。清军的火炮质量低劣,实战中没有优势。清军的枪支与英军有差距,局部战场士兵配发的还是刀矛弓箭。军人素质方面,清军的将领往往不是全才,这跟传统中国不重视武将的作用有关,士兵的素质就更加堪忧,很多人把当兵看作是一份稳定的工资,能不出力就不出力,老百姓对士兵的态度也比较消极。反观英军,已经建立专门培养军官的学校,军官的能力比较全面,士兵也是专门培养出来的,除了理论素养较高外,单兵作战能力不输清军。最后,我们来看双方的军队数量。军队数量上是清军唯一占优势的地方。但是中国国土面积大,交通运输能力差,很难高效的将士兵运到战场上,而且鸦片战争很多是海战,陆军发挥不出作用,即使是在陆战中我们也不占优势,经常是英军以多打少。可见,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看清朝是落败的。但这些都不是落败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依然是制度层面的。我们主要从四个层面分析一下。第一层11
11 有些方面还处于优势,怎么会说败就败了呢。接下来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从政治方面来讲,虽然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民朴素的爱国情怀在历史 长河中生生不息。但其实,相较于现代国家,传统中国,大家对国家的认同普遍 是较差的,老百姓没有那么强的国家概念、民族概念,没有主人翁意识。这个国 家唯一需要对其负责任的人是皇帝,如果皇帝没当好,那国家的命运就岌岌可危。 这场战争开打两年了,道光皇帝突然问大臣们,英国在哪里。皇帝的世界观都如 此浅薄,可见当时的国人对英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仗还怎么打。反观英国, 英国已经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国家的组织方式就像公司一样,每一位英国 人都是公司的股东,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出资,盈亏自负。这样英国人对国家的 认同感是极其高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钱袋子。在战争开打之前,英国对 中国做过系统的考察和战争准备,做到了起码的知己知彼。 在经济方面,中国的经济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政府的财政来源比较 单一,再加上连年镇压农民起义,财政亏空及其严重,很难应付一场全新的战争。 反观英国,英国是贸易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多样,财政运行机制高效,基 本能够做到将钱用在刀刃上,而且这场战争是英国首先开打的,它的战争动员与 组织都在中国之前。 不管是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清政府在这场战争开打之前都处于劣势,但战 争的输赢在战场上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输赢是打出来的。那我们就来看 一下军事方面的对比。 武器装备方面,清军虽然处于劣势,但这种劣势不是绝对的劣势,只是相对 而言的劣势,因为大家的武器装备都属于同一级别,没有差开代。具体来讲,清 军的战船小,质量差,无力出海迎战。清军的火炮质量低劣,实战中没有优势。 清军的枪支与英军有差距,局部战场士兵配发的还是刀矛弓箭。 军人素质方面,清军的将领往往不是全才,这跟传统中国不重视武将的作用 有关,士兵的素质就更加堪忧,很多人把当兵看作是一份稳定的工资,能不出力 就不出力,老百姓对士兵的态度也比较消极。反观英军,已经建立专门培养军官 的学校,军官的能力比较全面,士兵也是专门培养出来的,除了理论素养较高外, 单兵作战能力不输清军。 最后,我们来看双方的军队数量。军队数量上是清军唯一占优势的地方。但 是中国国土面积大,交通运输能力差,很难高效的将士兵运到战场上,而且鸦片 战争很多是海战,陆军发挥不出作用,即使是在陆战中我们也不占优势,经常是 英军以多打少。 可见,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看清朝是落败的。但这些都不是落败的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依然是制度层面的。我们主要从四个层面分析一下。第一层
面是决定性战斗,说白了就是强调摧毁和杀岁。中国的传统军事哲学,包括这个孙子,讲究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能通过政治外交或者威胁取胜,就别费事打仗。可西方这套是反过来,先把你打服了,打跨了,打的没还手之力再说。通过制造儿场决战,严重杀伤对手,摧毁失败者的战争潜力。第二个层面是技术与理性的回报,说白了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研制高科技武器,保证自己的技术优势,自己人没事儿,死的全是敌人。从历史上看,盔甲,马,火器这些战争史上的高科技,原产地都不是西方,但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在西方国家手里发扬光大。第三个层面是资本主义化的杀。听起来很唬人,其实也很好理解,第一个就是注重金融,钱袋子永远比敌人厚。第二个就是抢,以战养战。纵观一部西方军事史,主动打出去的多,被动防御的少,打完了,就要掠夺战利品,弥补这个战争开支,顺带大赚一笔。所以说,资本主义的扩张,从来不是文明的,是血腥的。第四个层面是纪律。这个就不用多解释。军队打仗,组织纪律性很重要,对西方尤其重要,因为它人口相对少,每次和周边国家打仗,基本都是以寡敌众,所以更要强调这一点,少数人,捏成一个拳头,击败数量更多的敌人,才有胜算。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磨练出来的组织纪律性,比勇气,要靠谱,因为勇气这个东西不稳定,可组织纪律性,说白了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哪怕身边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这个士兵也会遵照命令,统一行动。总而言之,从近代开始,西方的这种战争模式,跟药方一样,是药三分毒,现今的世界,各种战乱,动荡,十之八九,也是西方近代以来扩张霸权的结果,我们更多的是要加以反思和批判。2.2.3鸦片战争战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政治方面我们不再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成为半殖民地国家。这里我们强调一下,领事裁判权基本上是清政府拱手相让的。领事裁判权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到底应该遵循哪国法律,谁来惩处的问题,清政府为了撇清麻烦,主动把这种权利主动交给了外国人。这是清朝在不知道现代政治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做出的错误之举。经济方面在西方廉价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再也不能维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机会,被迫流离失所,这为近代中国的动乱理下了伏笔。中国也被迫沦为了半封建的国家,老百姓头上压的大山越来越多。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正统性收到极大的冲击,中国人曾经共同的精神世界受到无情的践踏。今天我们再难有像传统中国那样比较稳固的价值观。虽然当下12
12 面是决定性战斗,说白了就是强调摧毁和杀戮。中国的传统军事哲学,包括这个 孙子,讲究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能通过政治外交或者威胁取胜,就别费事打仗。 可西方这套是反过来,先把你打服了,打垮了,打的没还手之力再说。通过制造 几场决战,严重杀伤对手,摧毁失败者的战争潜力。 第二个层面是技术与理性的回报,说白了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研制高科 技武器,保证自己的技术优势,自己人没事儿,死的全是敌人。从历史上看,盔 甲,马镫,火器这些战争史上的高科技,原产地都不是西方,但无一例外,几乎 都是在西方国家手里发扬光大。 第三个层面是资本主义化的杀戮。听起来很唬人,其实也很好理解,第一个 就是注重金融,钱袋子永远比敌人厚。第二个就是抢,以战养战。纵观一部西方 军事史,主动打出去的多,被动防御的少,打完了,就要掠夺战利品,弥补这个 战争开支,顺带大赚一笔。所以说,资本主义的扩张,从来不是文明的,是血腥 的。 第四个层面是纪律。这个就不用多解释。军队打仗,组织纪律性很重要,对 西方尤其重要,因为它人口相对少,每次和周边国家打仗,基本都是以寡敌众, 所以更要强调这一点,少数人,捏成一个拳头,击败数量更多的敌人,才有胜算。 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磨练出来的组织纪律性,比勇气,要靠谱,因为勇气这个东 西不稳定,可组织纪律性,说白了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了,哪怕身边枪林弹雨, 血肉横飞这个士兵也会遵照命令,统一行动。 总而言之,从近代开始,西方的这种战争模式,跟药方一样,是药三分毒, 现今的世界,各种战乱,动荡,十之八九,也是西方近代以来扩张霸权的结果, 我们更多的是要加以反思和批判。 2.2.3 鸦片战争战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中国的社会形 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政治方面我们不再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成为半殖民地 国家。这里我们强调一下,领事裁判权基本上是清政府拱手相让的。领事裁判权 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法到底应该遵循哪国法律,谁来惩处的问题,清政府为了撇 清麻烦,主动把这种权利主动交给了外国人。这是清朝在不知道现代政治游戏规 则的情况下做出的错误之举。 经济方面在西方廉价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再也不能维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机会,被迫流离失所,这为近代中国的动乱埋下了伏笔。中国 也被迫沦为了半封建的国家,老百姓头上压的大山越来越多。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正统性收到极大的冲击,中国人曾经共同的精神世界 受到无情的践踏。今天我们再难有像传统中国那样比较稳固的价值观。虽然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