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动力,那么,社会历史领域基本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又是靠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呢。在阶级社会里,最主要的方式有三种:阶级斗争、革命、改革。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革命和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近现代史当中三种方式都有,但革命的方式更加突出,体现为一场革命史。根据革命的阶段、性质、目的、领导阶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段:1840一1919是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至今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为了好理解,我们也可以将前两段革命概括为流血的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可以概括为流汗的革命。过去,前辈们为了下一代人的生存流血性,今天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汗水,换来自己和下一代人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最后,阶级斗争、革命、改革还需要具体的人来做,谁来做呢,它的主体是谁,对,人民群众。我们相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但杰出人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得依靠人民群众。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理论框架,也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性体现,我们讲的是唯物史观。同学们应该牢记这个理论框架,今后的课程就是对这个理论框架的展开与填充。1.2.3教材结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指定的教材,2018年的版本,与上一版相比修订较多,新增内容较多,主要反映在“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总体框架变化不大,依然按照上、中、下三个篇章来编排,上篇讲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篇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边讲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总共11章的内容。授课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来设置的,而是按照专题来设置的。专题设置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共计15个专题。1.2.4推荐书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中共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国近代史》蒋廷蔽,《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谈到了社会经济层面的新陈代谢、思想观念方面的新陈代谢、政治结构层面的新陈代谢。通过这三个层面新陈代谢的分析,作者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近代历史中找到了几条宝贵的历史经验。社会经济层面的新陈代谢:人口迅速地增加,不仅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为工商业的发展开拓了市场,提供了经营主体商人阶层,而且剩余人口流向海外3
3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动力,那么,社会历史领域基本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又是靠什么样的方式 展开呢。在阶级社会里,最主要的方式有三种:阶级斗争、革命、改革。阶级斗 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 方式,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革命和改革 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新制度取代旧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近现代史当中三 种方式都有,但革命的方式更加突出,体现为一场革命史。根据革命的阶段、性 质、目的、领导阶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段:1840—1919 是旧民主主 义革命,1919—1949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 至今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 革时期。为了好理解,我们也可以将前两段革命概括为流血的革命,而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改革可以概括为流汗的革命。过去,前辈们为了下一代人的生存流 血牺牲,今天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汗水,换来自己和下一代人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阶级斗争、革命、改革还需要具体的人来做,谁来做呢,它的主体是 谁,对,人民群众。我们相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杰 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但杰出人物要发挥作用必须得依靠人民群众。 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理论框架,也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性体现, 我们讲的是唯物史观。同学们应该牢记这个理论框架,今后的课程就是对这个理 论框架的展开与填充。 1.2.3 教材结构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指定的教材,2018 年的版本,与上一版相比修订较 多,新增内容较多,主要反映在“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内容。总体框架变化不大,依然按照上、中、下三个篇章来编排,上篇讲的是 旧民主主义革命,中篇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边讲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改革时期,总共 11 章的内容。授课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来设置的,而是按照专 题来设置的。专题设置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共计 15 个专题。 1.2.4 推荐书单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中共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国 近代史》蒋廷黻,《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谈到了社会经济层面的新陈代谢、思想 观念方面的新陈代谢、政治结构层面的新陈代谢。通过这三个层面新陈代谢的分 析,作者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近代历史中找到了几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社会经济层面的新陈代谢:人口迅速地增加,不仅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为工商业的发展开拓了市场,提供了经营主体商人阶层,而且剩余人口流向海外
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这一切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在社会经济层面的新陈代谢。思想观念方面的新陈代谢:中体西用的提出,没有真正把儒家学说与西方文化完全隔绝起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甲午战争的失败,借助西方教育和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延伸,新的思想观念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逐渐取代传统儒学,影响越来越大。政治结构层面的新陈代谢:君主制与科举制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共和制的建立和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显现出积极效应,政治结构的变迁同样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作者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近代历史中找到了几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一下几条。首先,改革也好,变革也罢,任何极端否定本土历史传统的变革,任何盲目学习外来先进经验的变革,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伤害,都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是从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交流往来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封闭自己,而不是顺应各民族相互沟通往来的决策,都可能让自己失去发展的机遇和活力。但是,由于文化历史的差异,每个民族都必然要面对本土传统和外来经验之间差异悬殊的问题。日新月异是大势所趋,但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有在本土传统和外来经验之间找到平衡并达成共识,才能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历史进程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是按照人的意志向前发展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在近代社会变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时候确实是主宰者,驾驭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但在另外一些时候,又是臣服者,因为在自然和社会的演变中,仍旧有很多人无法驾驭和控制的因素。即使是人类改造自然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探索和研究尚未知晓和无能为力的事情。人类必然要面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以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把人的主观意志和自然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去迎接未来世界。最后,历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所谓时代性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今天的人看待历史应该报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而不应该报以苛求前人,苛求历史的态度。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理解同情前提下的历史研究更能够客观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更能够在探索中少走弯路。1.3如何运用这门课所学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课程理论框架,尝试用它去分析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内在逻辑。首先我们从目标谈起,清朝后期正是因为迷失了方向,4
4 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这一切共同推动了近代中国在社会经济层面的新 陈代谢。 思想观念方面的新陈代谢:中体西用的提出,没有真正把儒家学说与西方文 化完全隔绝起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甲午战争的失败,借助西方教育和西方 文化在中国的延伸,新的思想观念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逐渐取代传统儒学,影 响越来越大。 政治结构层面的新陈代谢:君主制与科举制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 迁,越来越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共和制的建立和科举制的废除并不是 一朝一夕就可以显现出积极效应,政治结构的变迁同样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作者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近代历史中找到了几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一 下几条。首先,改革也好,变革也罢,任何极端否定本土历史传统的变革,任何 盲目学习外来先进经验的变革,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伤害,都可能阻碍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是从相互隔绝走向相互交流往来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科 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封闭自己,而不是顺应各民族相互沟通往来的决策, 都可能让自己失去发展的机遇和活力。但是,由于文化历史的差异,每个民族都 必然要面对本土传统和外来经验之间差异悬殊的问题。日新月异是大势所趋,但 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有在本土传统和外来经验之间找到平衡并达成共识, 才能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历史进程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是按照人的意志向前发展的。无心插柳柳 成荫的情况在近代社会变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时 候确实是主宰者,驾驭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但在另外一些时候,又是臣服者,因 为在自然和社会的演变中,仍旧有很多人无法驾驭和控制的因素。即使是人类改 造自然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探索和研究尚未知晓和无能为力的事情。 人类必然要面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可能以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把人的主观意志和自然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 结合,去迎接未来世界。 最后,历史的发展具有时代性,所谓时代性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 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今天的人看待历史应该报以理解同情的态度,而 不应该报以苛求前人,苛求历史的态度。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和吸取 教训。理解同情前提下的历史研究更能够客观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也更能够在探索中少走弯路。 1.3 如何运用这门课所学知识? 为了更好的理解课程理论框架,尝试用它去分析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经济取 得辉煌成就的内在逻辑。首先我们从目标谈起,清朝后期正是因为迷失了方向
没有新的目标驱动它继续向前发展,最后逐步沦为了两半社会的境地。因此,国家必须要有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往往来自对自己当下的准确定位,新中国是如何给自已定的位,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在世界中的定位做过大量的论述。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他的“三个世界”理论。美苏是第一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是第二世界,中国和亚非拉国家是第三世界。这种提法也就标志着中国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不再依附于任何大国而存在,而且有了新的使命,就是要带领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国家共同富裕。这样的定位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发展什么样的朋友圈。“三个世界”的理论到今天都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国看到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顺应了这个趋势。什么趋势呢,就是在1978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了新一轮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到创新经济时代,这就需要将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外包,中国通过构建完善的供应链网络,承载了这一任务,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发达国家购买我们的工业制成品,我们购买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当然这不是我们的唯一做法,因为万一发达国家内部出现问题,不买我们的工业制成品了,那就比较麻烦了。没关系,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那就是带领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当下大力在推动的事情。我们帮助发展中国家构建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他们的比较优势,我们从他们那单购买初级产品,他们从我们这单购买工业制成品。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也只能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能够做到,其他国家给你机会也未必能做成,而且这个制造业中心一旦打造成功,再转移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就很小。世界工厂的地位,承载了中国梦,分担了历史任务,找准了基本矛盾,通过改革的方式,发挥了14多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定位当下,规划未来。这门课是对历史底层逻辑和规律的归纳总结,根据唯物史观,我们构建了这门课的理论框架,根据这个理论框架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内在逻辑。希望大家准确把握这门课的理论框架,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下意识的思考一下能不能用我们构建的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解释、处理问题,用的多了就会内化为你的一种思维能力。大学期间,每一门课的学习都应该抽象出这样一个模型,然后不断地去验证、调整、重构这个模型,最后你会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当你要做出快择时,你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多种思维模型一次次的去套用、拟合,总会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也就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元思维能力的人。5
5 没有新的目标驱动它继续向前发展,最后逐步沦为了两半社会的境地。因此,国 家必须要有目标。一个好的目标往往来自对自己当下的准确定位,新中国是如何 给自己定的位,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对中国 在世界中的定位做过大量的论述。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他的“三个世界”理论。 美苏是第一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是第二世界,中国和亚非拉国家是第 三世界。这种提法也就标志着中国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不再依附于任何大国而 存在,而且有了新的使命,就是要带领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国家共同富裕。这样的 定位也就决定了我们会制定什么样的目标,发展什么样的朋友圈。“三个世界” 的理论到今天都有借鉴意义。 在此基础上,中国看到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顺应了这个趋势。什么趋势呢, 就是在 1978 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了新一轮的变革,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到创新 经济时代,这就需要将制造业进行大规模的外包,中国通过构建完善的供应链网 络,承载了这一任务,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发达国家购买我们的工业制 成品,我们购买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当然这不是我们的唯一做法,因为万一 发达国家内部出现问题,不买我们的工业制成品了,那就比较麻烦了。没关系, 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那就是带领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当 下大力在推动的事情。我们帮助发展中国家构建和完善市场机制,发挥他们的比 较优势,我们从他们那里购买初级产品,他们从我们这里购买工业制成品。回过 头来看,这件事情也只能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能够做到,其他国家给你机会 也未必能做成,而且这个制造业中心一旦打造成功,再转移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 就很小。 世界工厂的地位,承载了中国梦,分担了历史任务,找准了基本矛盾,通过 改革的方式,发挥了 14 多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奇迹。 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定位当下,规划未来。这门课是对历史 底层逻辑和规律的归纳总结,根据唯物史观,我们构建了这门课的理论框架,根 据这个理论框架分析了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内在逻辑。希望 大家准确把握这门课的理论框架,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下意 识的思考一下能不能用我们构建的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解释、处理问题,用的 多了就会内化为你的一种思维能力。大学期间,每一门课的学习都应该抽象出这 样一个模型,然后不断地去验证、调整、重构这个模型,最后你会掌握多种思维 模型,当你要做出抉择时,你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多种思维模型一次次的去套用、 拟合,总会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也就成为了一个拥有多元思维能力的人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2.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2.1.1课堂讨论有很多同学问到,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搞懂什么是近代,近代这个词传统中国已经存在,它主要是指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历史时期,不过传统中国很少用古代、近代这样的词语来表征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会用朝代来划分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么为何今天突然开始习惯用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来称呼特定的历史时期呢。这说明今天的我们口中所谈到的近代肯定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时间远近的表述,他有了更多新的含义。其实,今天所谈到的近代,它更多的暗示了一种西方本位主义下的话语体系,这里的近代泛指的是西方自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之后的历史,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时期,主要指资本主义时期。因为今天的世界依然是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因此各国也不自觉的会用到西方世界的评价标准,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那究竞什么是中国的近代,它必然不是中国自然而然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它是传统中国在强力的驱使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条件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附庸的这样一种畸形的历史时期,而且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不做出改变它将成为一种稳态,因为这种状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利益最大化的,我们只能被动忍受。这就是中国的近代。但是大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能长时间忍受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的,因为这种状态无时无刻都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从被欺负的那天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英勇反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这才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因此,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我们谈到的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不是广义上的世界,而是指对我们有极大影响的世界,除了中国自己之外,主要指的就是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早已有之,我们与它的接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因为时代限制,近代以来我们对它内部发6
6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 2.1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1.1 课堂讨论 有很多同学问到,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搞懂什么是近代,近代这个词传统中国已经 存在,它主要是指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历史时期,不过传统中国很少用古代、近 代这样的词语来表征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会用朝代来划分某一特定的历史 时期。 那么为何今天突然开始习惯用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来称呼特定的 历史时期呢。这说明今天的我们口中所谈到的近代肯定不会仅仅停留在对时间远 近的表述,他有了更多新的含义。其实,今天所谈到的近代,它更多的暗示了一 种西方本位主义下的话语体系,这里的近代泛指的是西方自 1640 年英国爆发资 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之后的历史,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时期, 主要指资本主义时期。因为今天的世界依然是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因此各国也不 自觉的会用到西方世界的评价标准,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那究竟什么是中国的近代,它必然不是中国自然而然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 义社会的历史,它是传统中国在强力的驱使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被迫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条件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附庸的这样一种畸形的历史时期,而且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转变为资本主义 社会,如果不做出改变它将成为一种稳态,因为这种状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 说是利益最大化的,我们只能被动忍受。这就是中国的近代。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能长时间忍受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的,因 为这种状态无时无刻都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从被欺负的那天起,中国 人民就开始了英勇反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不懈奋 斗,这才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始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 因此,我们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我们谈到的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不是广义上的世界,而是指对我们有极大影 响的世界,除了中国自己之外,主要指的就是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早已有之,我 们与它的接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因为时代限制,近代以来我们对它内部发
生的变化没有敏感的捕捉到,认识有所不足,进而造成了与世界的脱轨。鸦片战争前,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崛起。西方世界发祥于古希腊,14一16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之前有一段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时期。16一18世纪,荷兰、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标志着西方世界步入了近代。18世纪中叶一19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席卷了欧美各国,极大的改变的西方世界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在蒸汽机的驱动下,为了追逐无尽的财富,全球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扩大原料产地,拓展产品市场。19世纪未,西方世界进入寡头垄断时期,就是我们俗称的帝国主义时期,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大打出手,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动荡。2.1.3世界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近代以来,西方世界的崛起对其他非西方世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非洲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第一个受害者,非洲人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到今大都没有改变。拉美国家在独立运动后由于自我发展能力差,被迫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附庸。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相继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个时候,除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非洲腹地没有被西方世界看在眼里外,只剩下中华帝国这块肥肉还没有被染指。这就是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2.1.4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5分钟左右的短片,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看完短片我们来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中国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上古时代,贵族时代,儒官时代,以及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上古时代更多都是一些神话传说,我们不多细谈。贵族时代主要指的是夏商周这个时期,血缘和礼是这个时代最为推崇的。儒官时代我们再熟悉不过,就是儒生士大夫那个时期,也就是封建帝制时期,儒家思想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支柱。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很难用与其他三个时代相类似的评价标准来判定,或者说今天这个时期还没有太明显的特征,或者说这些特征还不够稳固,所以我们用问号来代替。那么,这四个时代又是怎么转变而来的,我们说靠的是期间的三次巨变,仰韶到龙山,战国到秦汉,清未到今天。这三次巨变的时间跨度也是比较大的,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清未到今天的这次巨变并没有结束,到底变到哪里去,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它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2.1.5课堂讨论7
7 生的变化没有敏感的捕捉到,认识有所不足,进而造成了与世界的脱轨。鸦片战 争前,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崛起。西方世界发祥于古希腊,14—16 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之前有一段长达 1000 年的中世纪时期。 16—18 世纪,荷兰、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 资产阶级政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标志着西方世界步入了近代。18 世纪中 叶—19 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席卷了欧美各国,极大的改变的西方世界 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在蒸汽机的驱动下,为了追逐无尽的财富,全球范围内 开辟殖民地,扩大原料产地,拓展产品市场。19 世纪末,西方世界进入寡头垄断 时期,就是我们俗称的帝国主义时期,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大打出手,带来了 整个世界的动荡。 2.1.3 世界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的崛起对其他非西方世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非洲是新 航路开辟后的第一个受害者,非洲人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到今天都没有改变。拉 美国家在独立运动后由于自我发展能力差,被迫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附庸。东南 亚国家和印度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个时候,除了自然条件 极其恶劣的非洲腹地没有被西方世界看在眼里外,只剩下中华帝国这块肥肉还没 有被染指。这就是鸦片战争前的西方世界。 2.1.4 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 5 分钟左右 的短片,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看完短片我们来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作一个简 单的梳理。中国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上古时代,贵族时代,儒官时代, 以及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上古时代更多都是一些神话传说,我们不多细谈。贵族 时代主要指的是夏商周这个时期,血缘和礼是这个时代最为推崇的。儒官时代我 们再熟悉不过,就是儒生士大夫那个时期,也就是封建帝制时期,儒家思想是这 个时代的精神支柱。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很难用与其他三个时代相类似的评价标准来判定,或者说 今天这个时期还没有太明显的特征,或者说这些特征还不够稳固,所以我们用问 号来代替。那么,这四个时代又是怎么转变而来的,我们说靠的是期间的三次巨 变,仰韶到龙山,战国到秦汉,清末到今天。这三次巨变的时间跨度也是比较大 的,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清末到今 天的这次巨变并没有结束,到底变到哪里去,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它一 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2.1.5 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