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世界中古史一、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06050116z课程名世界中古史称号b学分/学时3学分/48 学时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先修课程《世界上古史》基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本《世界古代史》(下册),朱寰主编,高等情教材教育出版社,2018年。况课程负责张琼人《世界中古史》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本科专业的必修主干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欧洲中世纪文明与日耳曼文化、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由此形课成的欧洲中世纪宗教、政治、经济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好程地理解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经济的扩张及对全球经济、政性治、文化的影响。掌握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所涉及的质范围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历史学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具备历史科学的态度和宽广的人文底蕴。了解世界
附件 1: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中古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 号 06050116z b 课程名 称 世界中古史 课 程 基 本 情 况 学分/学时 3 学分/48 学时 开课时间 第 2 学期 先修课程 《世界上古史》 考核方式 考 试(平时成绩 50%、期末考试 50%) 教材 《世界古代史》(下册),朱寰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8 年。 课程负责 人 张琼 课 程 性 质 《世界中古史》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师范本科 专业的必修主干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欧洲中世纪文明 与日耳曼文化、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由此形 成的欧洲中世纪宗教、政治、经济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好 地理解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经济的扩张及对全球经济、政 治、文化的影响。掌握阿拉伯文明与拜占庭文明所涉及的 范围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进一步学习 历史学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打下良好的基 础。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具备历史科学的态度和宽广的人文底蕴。了解世界
中世纪历史整体发展规律,掌握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能够从政治、经济形态对比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异。了解拜占庭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以及对近东地区的影响;了解阿拉伯文明兴起的过程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对应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应培养目标1、2)课程自标3:熟悉世界中古史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方法,理解历史核心素养内涵,具备对世界中古史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对应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4:通过学习《世界中古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学工作中作用,具有反思习惯,能够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经验、个人体验相结合,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对应培养目标1)课程目标5:通过文献查阅,独立或团队合作,能够对当前国内外比较复杂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达到初步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历史学科学科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思想和方法,前沿信息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应培养目标4)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培养目培养目培养目培养目课程目标标1标2标3标4课程目/标1J课程目
中世纪历史整体发展规律,掌握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能 够从政治、经济形态对比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异。了解拜占庭的 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以及对近东地区的影响;了解阿拉伯文明兴起的 过程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对应培养目标 2) 课程目标 2: 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 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教 学工作中。(对应培养目标 1、2) 课程目标3: 熟悉世界中古史的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 方法,理解历史核心素养内涵,具备对世界中古史知识进行整理和归 纳的能力。(对应培养目标 2) 课程目标 4: 通过学习《世界中古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 会适应能力。理解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在教学工作中作用,具有反思习 惯,能够将知识传授与学生经验、个人体验相结合,从学生学习、课 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对应培养 目标 1) 课程目标 5: 通过文献查阅,独立或团队合作,能够对当前国内 外比较复杂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达到初步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历史学科 学科体系的发展历史、基本思想和方法,前沿信息及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运 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应培养目标 4) 2.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课程 目 标 培养 目 标 1 培养 目 标 2 培养 目 标 3 培养目 标 4 课程 目 标 1 √ 课程 目 √ √
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课程目指标点求标课程目标21.1师德师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践行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师德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依法执教为准则,立志成为一名有远大理想、扎实学识、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历史教师。1.2教育情怀。以成为合格初中历史教师为已任,理解并认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积极投身初中历史教学的热情和意愿;掌握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工作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以较强的耐心、责任心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中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引路人。课程目标12.1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了解民族学、考古学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 求 指标点 课程目 标 一、践行 师德 1.1 师德师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遵守中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依法执教为准则,立 志成为一名有远大理想、扎实学识、道德情 操和仁爱之心的历史教师。 1.2 教育情怀。以成为合格初中历史教 师为已任,理解并认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的 重要性、必要性,有积极投身初中历史教学 的热情和意愿;掌握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 法,工作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以较强 的耐心、责任心投入中学历史教学,以足够 的爱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中学生品格锤 炼、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引路人。 课程目标 2 2.1 学科素养。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了解民族学、考古学、 课程目标 1 标 2 课程 目 标 3 √ 课程 目 标 4 √ 课程 目 标 5 √
二、学会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学教学体系。2.2教学能力。掌握历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学情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三、学会3.1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课程目标1、育人使学生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掌握班级2组织与建设的规律与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3.2综合育人。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历史学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历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现象,关注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4.1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课程目标5展意识。了解国内历史基础教育发展动态
二、学会 教学 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 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结合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相关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学教学体系。 2.2 教学能力。掌握历史教学理论和教 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初中历史 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学情和学科认知特点, 运用历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 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 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 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 育人 3.1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 使学生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原理,掌握班级 组织与建设的规律与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组 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 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 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 得积极体验。 3.2 综合育人。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 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历史学育人价值,能够 有机结合历史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 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 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历史现象,关注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 课程目标1、 2 4.1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 展意识。了解国内历史基础教育发展动态, 课程目标 5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四、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4.2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学时数(48)序内容课堂学时实践学号数时数绪言1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6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第二章42东征10-15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第三章82的发展2第四章中世纪西欧的宗教与文化3第五章东欧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4第六章国3第七章南亚和东南亚的封建国家3第八章东亚的封建国家2第九章十五世纪末叶以前的非洲国家第十章62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和法国
四、学会 发展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 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思维方法, 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4.2 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 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沟通和合 作的技能,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 有效沟通与协作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小 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序 号 内容 学时数(48 ) 课堂学时 数 实践学 时数 绪言 中世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6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与十字军 东征 4 2 第三章 10-15 世纪西欧诸国封建制度 的发展 8 2 第四章 中世纪西欧的宗教与文化 2 第五章 东欧的封建国家 3 第六章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 4 第七章 南亚和东南亚的封建国家 3 第八章 东亚的封建国家 3 第九章 十五世纪末叶以前的非洲国家 2 第十章 封建专制时期的英国和法国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