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因此,它也要讲历史。历史是一门非常美的学科,它的美有两种,大美和小美。大美体现在它跨越时空、揭示规律、彰显格局。小美体现在它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与评判,充满思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然讲历史观,就不能太纠结于历史的细节,而应讲出大历史,更多的是对底层逻辑和历史规律的总结,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围绕这一宗旨,结合日常教学,总结了一种教学模式一一总分总问题链教学模式。总分总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是先抛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分层叙述,逐层深入,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总分总也是人们最惯用的思维方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可以有效把握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总分总问题链教学模式以总分总结构方式为主线,借助“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问题链,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为什么”是“总”,“是什么”是“分”,“怎么办”是“总”。总分总问题链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课程的专题与专题之间按照总分总问题链模式进行设计。第二个层面是每个专题里都是按照总分总的问题链模式进行设计。第三个层面是教学的组织与考核依然是按照总分总的问题链模式展开。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两端,把握总的方向,也就是两个“总”即“为什么、怎么办”,学生负责中间端,也就是“分”即“是什么”。具体教学环节,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主要负责整体教学的组织和考核: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完成知识层面的学习和平时成绩的形成: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查缺补漏、答疑解惑,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辅之以线上线下讨论,“历史情景剧”手机微视频创作与推广,经典文献的阅读与评比等方式,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整个环节,合力完成课程的教与学
导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旨是培养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说,是要培养学生的 历史观,因此,它也要讲历史。历史是一门非常美的学科,它的美有两种,大美 和小美。大美体现在它跨越时空、揭示规律、彰显格局。小美体现在它对具体历 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与评判,充满思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然讲历史观,就 不能太纠结于历史的细节,而应讲出大历史,更多的是对底层逻辑和历史规律的 总结,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围绕这一宗旨,结合日常教学,总结了一种教学模式——总分总问题链教学 模式。总分总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是先抛出 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分层叙述,逐层深入,最后对文章加以总结。总分总也是人 们最惯用的思维方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可 以有效把握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规律。 总分总问题链教学模式以总分总结构方式为主线,借助“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办”问题链,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为什么” 是“总”,“是什么”是“分”,“怎么办”是“总”。总分总问题链教学模式主要 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课程的专题与专题之间按照总分总问题链模式进 行设计。第二个层面是每个专题里都是按照总分总的问题链模式进行设计。第三 个层面是教学的组织与考核依然是按照总分总的问题链模式展开。实施过程中, 教师负责两端,把握总的方向,也就是两个“总”即“为什么、怎么办”,学生 负责中间端,也就是“分”即“是什么”。具体教学环节,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 教师主要负责整体教学的组织和考核;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完成知识层面 的学习和平时成绩的形成;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查缺补漏、答疑解惑,以及学 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辅之以线上线下讨论,“历史情景剧”手机微视频创作与推 广,经典文献的阅读与评比等方式,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整个环节,合力完成课 程的教与学
目录1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1.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1.1.1 课程性质1.1.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1.1.3 课程宗旨11.1.4课堂讨论1.2这门课主要讲什么?.21.2.1课程简介21.2.2课程理论框架,.21.2.3教材结构31.2.4推荐书单31.3如何运用这门课所学知识?4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62.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62.1.1课堂讨论.62.1.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62.1.3世界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1.4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12.1.5课堂讨论2.1.6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82.1.7多元思维能力的构建造就了清朝的兴起82.1.8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同时遇上西方崛起的挑战:92.1.9案例分析92.2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10.102.2.1案例分析.102.2.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22.2.3鸦片战争战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2.2.4如何规避清朝衰落的历史重演2.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盘是什么?..142.3.1社会性质.142.3.2历史任务.142.3.3主要矛盾151
1 目录 1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 1 1.1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1 1.1.1 课程性质 . 1 1.1.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 1 1.1.3 课程宗旨 . 1 1.1.4 课堂讨论 . 1 1.2 这门课主要讲什么?. 2 1.2.1 课程简介 . 2 1.2.2 课程理论框架 . 2 1.2.3 教材结构 . 3 1.2.4 推荐书单 . 3 1.3 如何运用这门课所学知识?. 4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如何提出的? . 6 2.1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6 2.1.1 课堂讨论 . 6 2.1.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 6 2.1.3 世界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7 2.1.4 中国历史的演进形态 . 7 2.1.5 课堂讨论 . 7 2.1.6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 . 8 2.1.7 多元思维能力的构建造就了清朝的兴起 . 8 2.1.8 多元思维能力的丧失同时遇上西方崛起的挑战 . 9 2.1.9 案例分析 . 9 2.2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10 2.2.1 案例分析 . 10 2.2.2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10 2.2.3 鸦片战争战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2 2.2.4 如何规避清朝衰落的历史重演 . 13 2.3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盘是什么?. 14 2.3.1 社会性质 . 14 2.3.2 历史任务 . 14 2.3.3 主要矛盾 . 15
152.3.4实现方式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没有成功?.163.1近代中国的演进轨迹是什么样的?.16.163.1.1近代中国的开端3.1.2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6.163.1.3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73.1.4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73.1.5民国的初建3.1.6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73.1.7.内战与危机.17.183.1.8全面抗日.183.1.9中国命运的决战.183.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有哪些?...183.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93.2.2洋务运动的兴衰.203.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213.3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为什么没有成功?..213.3.1案例分析..213.3.2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明治维新3.3.3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23.233.3.4戊成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243.3.5戊戌变法的举措是否有效,3.3.6变法为何会失败...24.26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264.1中国人民为什么走上了革命之路?..264.1.1义和团运动的影响,4.1.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274.1.3革命能被“制造”出来吗,+.30..304.2孙中山是如何进行革命的?...304.2.1革命派怎么看待中国的形势*..314.2.2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324.2.3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如何被推翻的.334.2.4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有哪些设想.344.3从《临时约法》回望辛亥革命是如何失败的?2
2 2.3.4 实现方式 . 15 3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没有成功? . 16 3.1 近代中国的演进轨迹是什么样的?. 16 3.1.1 近代中国的开端 . 16 3.1.2 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 16 3.1.3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 16 3.1.4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 . 17 3.1.5 民国的初建 . 17 3.1.6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 17 3.1.7.内战与危机 . 17 3.1.8 全面抗日 . 18 3.1.9 中国命运的决战 . 18 3.2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有哪些?. 18 3.2.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18 3.2.2 洋务运动的兴衰 . 19 3.2.3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 20 3.3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为什么没有成功?. 21 3.3.1 案例分析 . 21 3.3.2 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明治维新 . 21 3.3.3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戊戌变法 . 23 3.3.4 戊戌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 23 3.3.5 戊戌变法的举措是否有效 . 24 3.3.6 变法为何会失败 . 24 4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 26 4.1 中国人民为什么走上了革命之路?. 26 4.1.1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 26 4.1.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27 4.1.3 革命能被“制造”出来吗. 30 4.2 孙中山是如何进行革命的?. 30 4.2.1 革命派怎么看待中国的形势 . 30 4.2.2 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 . 31 4.2.3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如何被推翻的 . 32 4.2.4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有哪些设想 . 33 4.3 从《临时约法》回望辛亥革命是如何失败的?. 34
354.3.1《临时约法》的诞生.354.3.2宋教仁在《临时约法》中的伏笔,4.3.3袁世凯假受《临时约法》..364.3.4《临时约法》的陨落,军阀混战的开始.36..385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385.1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开展的?.385.1.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405.1.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1.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405.2五四运动何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转折?.41.425.2.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435.2.2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435.2.3五四运动的爆发5.2.4一场"问题"与"主义"的大辩论..445.2.5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演进轨迹.455.3历史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465.3.1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底层逻辑.46.475.3.2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唯一选择.48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6.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特别之处?..486.1.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背景.486.1.2澎湃的思潮.486.1.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8.496.1.4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展现出的特色..506.2大革命是怎么发生的?6.2.1国共为何会有第一次合作.....506.2.2国共第一次合作带来了什么+*.516.2.3为什么会发生大革命.52.536.2.4大革命的风起云涌,.546.2.5蒋介石的反共政变..6.3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546.3.1一味地妥协退让,大革命失败...556.3.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55.566.3.3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
3 4.3.1 《临时约法》的诞生 . 35 4.3.2 宋教仁在《临时约法》中的伏笔 . 35 4.3.3 袁世凯假受《临时约法》 . 36 4.3.4 《临时约法》的陨落,军阀混战的开始 . 36 5 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38 5.1 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开展的?. 38 5.1.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 38 5.1.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40 5.1.3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 40 5.2 五四运动何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转折?. 41 5.2.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 42 5.2.2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 . 43 5.2.3 五四运动的爆发 . 43 5.2.4 一场“问题”与“主义”的大辩论. 44 5.2.5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演进轨迹 . 45 5.3 历史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6 5.3.1 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底层逻辑 . 46 5.3.2 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唯一选择 . 47 6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8 6.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特别之处? . 48 6.1.1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背景 . 48 6.1.2 澎湃的思潮 . 48 6.1.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48 6.1.4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展现出的特色 . 49 6.2 大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 50 6.2.1 国共为何会有第一次合作 . 50 6.2.2 国共第一次合作带来了什么 . 51 6.2.3 为什么会发生大革命 . 52 6.2.4 大革命的风起云涌 . 53 6.2.5 蒋介石的反共政变 . 54 6.3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 54 6.3.1 一味地妥协退让,大革命失败 . 55 6.3.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 55 6.3.3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56
.577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577.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实质?7.1.1国民党如何在全国建立的统治....577.1.2如何评价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十年民国.58..587.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587.2.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587.2.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597.2.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7.2.4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617.2.5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62.627.2.6红军长征的胜利..627.2.7毛泽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637.2.8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7.3中国革命为何选择了毛泽东思想?..63..637.3.1早年毛泽东的内在品性. 647.3.2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647.3.3案例分析8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66...68.1为什么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8.1.1《菊与刀》中的日本.668.1.2焦虑症”患者日本,+*.678.1.3南柯一梦的大东亚主义.68..688.1.4挑畔的关东军8.2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698.2.1九一八事变..69.708.2.2华北事变8.2.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70.718.2.4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8.2.5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72...738.3西安事变何以成为全民抗战的枢纽?8.3.1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73..748.3.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779.1为什么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都是不可或缺的?..77
4 7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 . 57 7.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统治实质?. 57 7.1.1 国民党如何在全国建立的统治 . 57 7.1.2 如何评价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十年民国 . 58 7.2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58 7.2.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 58 7.2.2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 58 7.2.3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 59 7.2.4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 61 7.2.5 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 62 7.2.6 红军长征的胜利 . 62 7.2.7 毛泽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62 7.2.8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 63 7.3 中国革命为何选择了毛泽东思想?. 63 7.3.1 早年毛泽东的内在品性 . 63 7.3.2 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 . 64 7.3.3 案例分析 . 64 8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 66 8.1 为什么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66 8.1.1 《菊与刀》中的日本 . 66 8.1.2 “焦虑症”患者日本. 67 8.1.3 南柯一梦的大东亚主义 . 68 8.1.4 挑衅的关东军 . 68 8.2 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69 8.2.1 九一八事变 . 69 8.2.2 华北事变 . 70 8.2.3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 70 8.2.4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 71 8.2.5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 72 8.3 西安事变何以成为全民抗战的枢纽?. 73 8.3.1 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 73 8.3.2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74 9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77 9.1 为什么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都是不可或缺的?.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