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规律的分析主要内容>金属质点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的分析>金属质点沿轧件横向流动规律的分析>金属质点沿轧件高向流动规律的分析>轧制过程中α、、β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规律的分析 主要内容 Ø 金属质点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的分析 Ø 金属质点沿轧件横向流动规律的分析 Ø 金属质点沿轧件高向流动规律的分析 Ø 轧制过程中 、 、 三者之间的关系
2.1金属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的分析口剩余摩擦力:稳定轧制时的咬入条件为β≥α/2,即仅是咬入时的一半,故此时所需的摩擦力有“富裕”,这些富裕的摩擦力称为剩余摩擦力。口从轧件受力的角度,可将剩余摩擦力理解为拉入力与推出力的差值,即△F,=2(T,-P)。口正是由于轧制过程有剩余摩擦力存在,才使轧制过程发生了如下变化:①F是轧件从咬入阶段向稳定轧制阶段过渡的力源:②F导致“前滑”,也是前滑的力源(驱动力);3变形内各截面的速度不同一由入口到出口方向速度逐渐递增
2.1 金属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的分析 p 剩余摩擦力:稳定轧制时的咬入条件为 ,即仅是咬入 时的一半,故此时所需的摩擦力有“富裕” ,这些富裕的摩 擦力称为剩余摩擦力。 p 从轧件受力的角度,可将剩余摩擦力理解为拉入力与推出力 的差值 ,即 。 p 正是由于轧制过程有剩余摩擦力存在,才使轧制过程发生了 如下变化: ① 是轧件从咬入阶段向稳定轧制阶段过渡的力源; ② 导致“前滑” ,也是前滑的力源(驱动力); ③ 变形区内各截面的速度不同—由入口到出口方向速度逐 渐递增。 2 Fx 2 Tx Px Fx Fx
金属质点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DBBDPP(a)(c)(b)平板压缩与轧制时金属沿纵向流动方向(a)平砧压缩(b)斜砧压缩(c)轧制口中性角及前、后滑区与分界面相对应的辊的圆心角称为中性角。分界面称为中性面,其高度用h,表示,称中性面高度。(0,)为前滑区,(,α)为后滑区
金属质点沿轧件纵向流动规律 A C B D P P A C B D P P A C B D (a) (b) (c) 平板压缩与轧制时金属沿纵向流动方向 (a)平砧压缩 (b)斜砧压缩 (c)轧制 p 中性角及前、后滑区 与分界面相对应的辊的圆心角 称为中性角。分界面称 为中性面,其高度用 表示,称中性面高度。 (0,)为前滑区,( ,)为后滑区 h
金属质点沿纵向的流动规律Vocose.HVoVHh21VH<V<VhVx后滑区V。<v,<<α(后滑区)轧辊水平速度V。>V,0<0<(前滑区)前滑区轧件速度以地球为参照系时金属质点速度的变化
金属质点沿纵向的流动规律 p p p q v0 v H h v0cosq vH vx vh 后滑区 前滑区 轧辊水平速度 轧件速度 以地球为参照系时金属质点速度的变化 H h v v v vq v , q (后滑区) q vq v , 0 (前滑区)
金属质点沿纵向的流动规律连轧图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在单位时间内,金属流过变形区内各截面的体积应相等,即秒流量相等,可用下式表示:HBVh=h,b,Vx=h,b,V,=h,bhVh=const连轧时,不同机架的出入口速度也必须遵守这一条件,即hi bi - Vi = h2 -b2-V2 = h3 -b3 -V3 = const否则,将出现堆钢或拉钢现象,若控制不好,将导致生产事故或产品报废
金属质点沿纵向的流动规律 连轧图 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在单位时间内,金属流过变形区内各截面的 体积应相等,即秒流量相等,可用下式表示: 连轧时,不同机架的出入口速度也必须遵守这一条件,即 否则,将出现堆钢或拉钢现象,若控制不好,将导致生产事故或 产品报废。 HBv h b v h b v h b v const H x x x h h h h b v h b v h b v const 1 1 1 2 2 2 3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