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 年级:高二第六课学科:语文 执笔:荣伟审核:备课组 内容:《陈情表》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1年9月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內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 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 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 言辞谢
1 陈情表导学案 年级:高二 第六课 学科:语文 执笔:荣伟 审核:备课组 内容:《陈情表》 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1 年 9 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 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 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 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 言辞谢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 情);(3)情理(忠孝之道 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Ⅻin)行(Ⅻing)年四岁祚(zu∂)薄(bo)盘桓(huan)猥(w ei)以微贱床蓐(ru)陨(yωn)首责臣逋(bu)慢日笃(d)拔擢 (zhuo)宠命优渥(Wo) ★课堂活动 导入新课: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为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2.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 事著名学者谯問,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岀使东吴, 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 情); (3)情理(忠孝之道)。 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xìn) 行(xíng)年四岁 祚(zuò)薄 (bó) 盘桓(huán) 猥(w ěi)以微贱 床蓐(rù) 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 拔擢 (zhuó) 宠命优渥(wò) ★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 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 人必不为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2.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 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 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 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 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 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归纳文言常识,并写下来。(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 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 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 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 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 .齐读第一段。 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归纳文言常识,并写下来。(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3 .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 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 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 其他章节。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2.夙遭闵凶夙,早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情(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3.门衰祚薄祚,福分4.茕茕独立茕茕,孤单的样子 5.形影相吊吊,安慰6.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么样 7而刘夙婴疾病婴,绕8.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废,废止指停止侍 奉,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 (3)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译文 第二课时
4 5 .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 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 其他章节。 ★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2.夙.遭闵凶.. 夙,早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情(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3.门衰祚.薄 祚,福分 4.茕茕..独立 茕茕,孤单的样子 5.形影相吊. 吊,安慰 6.慈父见.背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么样 7.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 8.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废,废止 指停止侍 奉,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 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课前准备 、背诵第一段,并口头翻译。 二、熟读后三段,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 ★课堂活动 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 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 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 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 的?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 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 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 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 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
5 学习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 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课前准备: 一、背诵第一段,并口头翻译。 二、熟读后三段,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 ★课堂活动: 一、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 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 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 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 .学生齐读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 的? 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 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 去应征。) 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 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 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