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陈情表》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武智荣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梳理课文,积累文言词 3.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背诵课文 2.梳理积累文言词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3.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 安排课时:3课时 《陈情表》第一课时导学案 、明确教学目标 1、检查基础知识、答疑解惑。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 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 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 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 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 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灬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 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 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ν赐奴婢二人,使郡县 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2、解题:陈:陈述:情(情况、事实;衷 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 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 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 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二)课前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夙遭闵凶()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猥()以微贱,床蓐().陨()首责臣逋()慢日笃() 拔擢()矜育()盘桓()更相为命()宠命优渥()洗()马: 2.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通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通
二年级《陈情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人:武智荣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梳理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3. 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背诵课文 2.梳理积累文言词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3.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 安排课时:3 课时 《陈情表》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明确教学目标 1、检查基础知识、答疑解惑。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 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 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 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 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 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 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 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 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2、解题:陈:陈述;情(情况、事实;衷 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 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 期称“书”, 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 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二)课前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险衅( ) 夙遭闵凶( ) 祚( )薄( ) 外无期 ( )功强 ( )近之亲 茕茕孑立 ( ) ( ) .猥( )以微贱 .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矜育( ) 盘桓( )更相为命( ) 宠命优渥( ) 洗( )马: 2.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通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头上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3.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今义: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今义: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今义: (4)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今义: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今义: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今义: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今义: (8)拜臣郎中 古义:今义: 二、教学课过程 (一)、让学生大概介绍《陈情表》的写作背景 (二)、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流利地回答所做预案。 (三)、整体感知文本: 初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B、向谁陈情? C.陈什么情 (四):诵读指导 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能够背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 感性知识。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同时又杂以三、五、七、 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清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 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节奏疾缓,还要边读边想象,让自己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 的艺术天地里翱翔,这样,一遍一遍的诵读,就成了一遍一遍的欣赏,一次次的 艺术享受。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 1.第一段指导要点: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要读出凄凉悲哀的感情 2.第二段指导要点 先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了感恩心情。再写自己进退两难 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恻,动人心扉。所以 第二段朗读要先快后慢,要读出先感激后悲哀的感情 3.第三段第四段指导要点:须作一气读,须读得言辞恳切
4.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头上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3.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今义: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 (8)拜臣郎中 古义: 今义: 二、教学课过程: (一)、让学生大概介绍《陈情表》的写作背景。 (二)、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流利地回答所做预案。 (三)、整体感知文本: 初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B、向谁陈情? C.陈什么情? (四):诵读指导 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能够背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 感性知识。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同时又杂以三、五、七、 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清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 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节奏疾缓,还要边读边想象,让自己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 的艺术天地里翱翔,这样,一遍一遍的诵读,就成了一遍一遍的欣赏,一次次的 艺术享受。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 1.第一段指导要点: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要读出凄凉悲哀的感情 2.第二段指导要点 先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了感恩心情。再写自己进退两难 的境地:先写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写自己的苦衷。情词悲恻,动人心扉。所以 第二段朗读要先快后慢,要读出先感激后悲哀的感情 3.第三段第四段指导要点: 须作一气读,须读得言辞恳切
(五).文章思路 全文始终围绕ν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六).文章主旨; 三、熟练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岀语气,读出感情。 四、课外作业:熟读课文,提前试背课文 《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 1、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归纳课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老师指导诵读,继续熟悉课文内容,并为背诵全文做准备 、课堂合作探究 (一)、文言实词梳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夙: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3)躬亲抚养躬亲: (4)终鲜兄弟鲜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薄:息: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孑:吊:(⑦)逮奉圣朝逮: (8)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 (9)拜臣郎中拜:(1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除: (11)责臣逋慢逋:慢:(1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希冀 (13)臣具以表闻具:(14)则刘病日笃笃: (1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狼狈:(16)犹蒙矜育矜育 (17)本图宦达图:(18)不矜名节矜 (1⑨)过蒙拔擢拔擢:(20)宠命优渥优渥: (21)但以刘日薄西山薄:(22)气息奄奄奄奄 (23)无以至今日无以:(2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更: (25)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庶:卒: (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2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 (2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胜: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臣以险衅()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急于星火()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猥以微贱() 谨拜表以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三)解释多义词(1)行 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五).文章思路 全文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六).文章主旨; 三、熟练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四、课外作业:熟读课文,提前试背课文。 《陈情表》第二课时导学案 1、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归纳课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老师指导诵读,继续熟悉课文内容,并为背诵全文做准备 一、课堂合作探究: (一)、文言实词梳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 夙: 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 背: (3)躬亲抚养 躬亲: (4)终鲜兄弟 鲜: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 薄: 息: (6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 孑: 吊: (7)逮奉圣朝 逮: (8)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 (9)拜臣郎中 拜: (10)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 除: (11)责臣逋慢 逋: 慢: (1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 希冀: (13)臣具以表闻 具: (14)则刘病日笃 笃: (1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 (16)犹蒙矜育 矜育: (17)本图宦达 图: (18)不矜名节 矜: (19)过蒙拔擢 拔擢: (20)宠命优渥 优渥: (21)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 (22)气息奄奄 奄奄: (23)无以至今日 无以: (24)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更: (25)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听: 庶: 卒: (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 (2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 (2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臣以险衅( )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急于星火( ) 臣具以表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猥以微贱( ) 谨拜表以闻( )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三)解释多义词(1)行 ①行年四岁 ( ) ②九岁不行 ( )
(2)矜 ①今蒙矜育()②不矜名节() (3)至 ①至微至陋() ②无以至今日() (4)以①臣以险衅()②谨拜表以闻( ③伏惟圣朝以孝 治天下()④猥以微贱() (5)见 ①慈父见背()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亲①躬亲抚养()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当①当侍东宫()②死当结草() (8)薄①日薄西山()②门衰祚薄() (9)拜①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 (10)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 (3)夙遭闵凶。闵凶:(4)猥以微贱。微贱: (5)则刘病日笃。日:(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8)凡在故老。故老: (9)但以刘日薄西山。日:(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 (1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 (五)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夙遭闵凶通()零丁孤苦通() 常在床蓐通()四十有四通() (六)写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九岁不行 古义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古义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 古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七)指明文言特殊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急于星火()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7、而刘夙婴疾病() 8、则告诉不许。()9、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10、且臣少仕伪朝。()11、谨拜表以闻() (八)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矜 ①今蒙矜育 ( ) ②不矜名节 ( ) (3)至 ①至微至陋 ( ) ②无以至今日( ) (4)以 ①臣以险衅 ( ) ②谨拜表以闻( ) ③伏惟圣朝以孝 治天下( ) ④猥以微贱 ( ) (5)见 ①慈父见背 ( )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6)亲①躬亲抚养 (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7)当①当侍东宫 ( ) ②死当结草 ( ) (8)薄①日薄西山 ( ) ②门衰祚薄 ( ) (9)拜①拜臣郎中 ( ) ②谨拜表以闻 ( ) (10)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 (3)夙遭闵凶。 闵凶: (4)猥以微贱。 微贱: (5)则刘病日笃。 日: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 (8)凡在故老。 故老: (9)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 (11)臣具以表闻; 谨拜表以闻。 闻: (五)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夙遭闵凶 通( ) 零丁孤苦 通( ) 常在床蓐 通( ) 四十有四 通 ( ) (六)写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九岁不行 古义 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古义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 古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七)指明文言特殊句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 2、今臣亡国贱俘 ( )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4、急于星火 ( )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 7、而刘夙婴疾病 ( ) 8、则告诉不许。 ( ) 9、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 10、且臣少仕伪朝。 ( ) 11、谨拜表以闻 ( ) (八)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二.提问:通过预习,你在阅读中还有哪些词句不能理解,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不了的向班级提问 三.指导诵读,诵读文本,交流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课外作业:熟背第一、二段 《陈情表》第三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武智荣 、明确教学目标 1、检査背诵1、2段;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研究课文的艺术特色 3、继续巩固基础知识。 二,探究案:解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文本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 所遇到的困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 (二)细读文本 第一步:赏析第一节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 括) (1)身世凄苦 (2)人丁衰微: (3)请你推测这段陈情达到的效果: 第二步:赏析第二段 (1)此段是李密向谁所陈之情? 对象 (2)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3)作者所陈之情,进退两难境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两难境地。 两难境地: 第三步:赏析第三段: 1.本段的第一句话是 2.第一句话作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目的: 3.你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如何理解? 理解:
二.提问:通过预习,你在阅读中还有哪些词句不能理解,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不了的向班级提问 三.指导诵读 , 诵读文本,交流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课外作业:熟背第一、二段 《陈情表》第三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人:武智荣 一、明确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1、2 段;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研究课文的艺术特色; 3、继续巩固基础知识。 二,探究案:解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文本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 所遇到的困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 (二)细读文本 第一步:赏析第一节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 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 括) (1)身世凄苦: (2)人丁衰微: (3)请你推测这段陈情达到的效果: 第二步:赏析第二段: (1)此段是李密向谁所陈之情? 对象: (2)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 (3)作者所陈之情,进退两难境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两难境地。 两难境地: 第三步:赏析第三段: 1.本段的第一句话是: 2.第一句话作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目的: 3.你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如何理解?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