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情表 编写人:白桦审查人:任聚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学习重点记住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记住重要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解说文体: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 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作者简介: 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 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 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 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 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 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 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 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 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背景资料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 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 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 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7 陈 情 表 编写人:白桦 审查人: 任聚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学习重点 记住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记住重要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解说文体 : 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 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作者简介: 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 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 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 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 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 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 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 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 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 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背景资料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 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 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 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鲜()悯()臣孤弱夙遭闵()凶终鲜() 兄弟 常在床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犹蒙衿() 育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日薄()西 除臣洗()马逮()奉圣朝过蒙拔擢()门衰祚() 薄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常在床蓐( 零丁孤苦( 3、解释加点字词: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终鲜兄弟( 猥以微贱(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宠命优渥() 不矜名节( 4、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学习内容 整体感知: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 夙遭闵( )凶 终鲜( ) 兄弟 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衿( ) 育 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 山 除臣洗( )马 逮( )奉圣朝 过蒙拔擢( ) 门衰祚( ) 薄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常在床蓐( ) 零丁孤苦( ) 3、解释加点字词: 日薄.西山( ) 茕茕..孑立( ) 终鲜.兄弟( ) 猥.以微贱( ) 责臣逋.慢( ) 犹蒙矜.育( ) 宠命..优渥( ) 不矜.名节( ) 4、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l、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 2、翻译下面重点句子。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合作探究 概括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拓展探究 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作者为何要陈情?是怎样来陈情的?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二、三段。 2、翻译下面重点句子。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二、合作探究 概括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 、拓展探究 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作者为何要陈情?是怎样来陈情的?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 而刘夙婴疾病 除臣洗马( 告诉不许 臣之辛苦( 九岁不行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 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 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 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词类活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_无应门五尺之僮 但以刘旦薄西山( 历职郎署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4、文言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学习反思
1、古今异义 至 于 成 立 ( ) 而刘夙 婴 疾 病 ( ) 除 臣洗马( ) 告 诉 不 许 ( ) 臣 之 辛 苦 ( ) 九 岁 不 行 ( )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 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 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 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3、词类活用 外 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 无 应 门 五 尺 之 僮 ( ) 但以刘 日 薄 西 山 ( ) 历 职 郎 署 ( ) 非臣陨首所能 上 报 ( ) 臣 具 以 表 闻 ( ) 4、文言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 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 陈情技巧。 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 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 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 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 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 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 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 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 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 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 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 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 陈情技巧。 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 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 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 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 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 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 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 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 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 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 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 这才可以不还乡。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