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 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 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土最 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 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 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 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 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6.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 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6 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 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 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 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 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 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 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 段文字具体分析。 5 .教师范读第四段。 6 .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 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熟读全文,并背诵。 ★随堂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Ⅻin)行(Ⅺing)年四岁祚(zuo)薄(b)盘桓(huan)猥(we )以微贱床蓐(ru)陨(yun)首责臣逋(bu)慢日笃(du)拔擢(zhu 6)宠命优渥(wo)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 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 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 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 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 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 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晩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7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熟读全文,并背诵。 ★随堂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xìn) 行(xíng)年四岁 祚(zuò)薄 (bó) 盘桓(huán) 猥(wě i)以微贱 床蓐(rù) 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日笃(dǔ) 拔擢(zhu ó) 宠命优渥(wò)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 (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 孤独。 (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 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 吊:慰问。 (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 迫近。 (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 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 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