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本土化的思考 (-)在中国当事人自决的现实情况 ◇(1)中国人的自决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就当事人自决意识而言,中国缺乏民主、自由的 传统,绝大部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并未达到理想高度,当事人本身对自决的重视程度 不足。就当事人寻求协助的动机而言,当事人寻求协助,无论是自愿或者非自愿,都 因为其自身难以应对困境,因此对社会工作者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依赖感。这种依赖 感进一步弱化了当事人自决意识。 ◇(2)当事人缺乏自决的资源条件。社会工作强调“人在环境”,当事人陷入困境与其资 源匮乏相关。在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当事人难以自决,不是“不为”,而是“不 能”。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一项职责是协助当事人发掘并联络资源,以增强当事人自 决的客观条件,强化当事人自决的可能。 (3)当事人自决受文化传统束缚。中国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传统,对当事人独立行使 自决权产生了束缚,环境因素致使当事人自决在中国更像-种口号。在中国本土,社 会工作者包办代替,而非案主自决似乎更符合中国传统。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如何推动当事人自决是社会工作职业和专业推之不却的难题。 二)社会工作者如何尊重并推动当事人自决 ☆(1)社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当事人拥有自决权,并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我决定。 令(2)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当事人的价值观,并且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 加给当事人 ◇(3)最终决定由当事人做出,做决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发掘与联络资源,协调矛盾
1.02本土化的思考 (一)在中国当事人自决的现实情况 ❖ (1)中国人的自决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就当事人自决意识而言,中国缺乏民主、自由的 传统,绝大部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并未达到理想高度,当事人本身对自决的重视程度 不足。就当事人寻求协助的动机而言,当事人寻求协助,无论是自愿或者非自愿,都 因为其自身难以应对困境,因此对社会工作者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依赖感。这种依赖 感进一步弱化了当事人自决意识。 ❖ (2)当事人缺乏自决的资源条件。社会工作强调“人在环境”,当事人陷入困境与其资 源匮乏相关。在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当事人难以自决,不是“不为”,而是“不 能”。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一项职责是协助当事人发掘并联络资源,以增强当事人自 决的客观条件,强化当事人自决的可能。 ❖ (3)当事人自决受文化传统束缚。中国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传统,对当事人独立行使 自决权产生了束缚,环境因素致使当事人自决在中国更像一种口号。在中国本土,社 会工作者包办代替,而非案主自决似乎更符合中国传统。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如何推动当事人自决是社会工作职业和专业推之不却的难题。 ❖ (二)社会工作者如何尊重并推动当事人自决 ❖ (1)社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当事人拥有自决权,并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我决定。 ❖ (2)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当事人的价值观,并且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 加给当事人。 ❖ (3)最终决定由当事人做出,做决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发掘与联络资源,协调矛盾
1.03文本解读 知情下授权 ◆法律意义上的知情权 A知政权。这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活动及其背景资料,了解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利 B.社会知情权。这是指公民依法有权知道其所感兴趣的各种社会现象、商业 住处的权利,如体育新闻知情权、商业住处知情权等。 C个人信息知情权。这是指公民有权了解各种涉及本人的有关信息或法人及 其他组织有权了解其内部工作人员和即将成为其内部工作人同的人的有关 信息的权利。(付伟涛,张弩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对策初探理论硏究 .20053) ◇社会工作视角的知情授权: 意味着社工或其他专业人员除非是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否则不能介入当事 人的生活,或者披露与其相关的机密资料。(格里索和阿普尔鲍姆,198
1.03 文本解读 知情下授权 ❖ 法律意义上的知情权: A.知政权。这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的活动及其背景资料,了解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利 B.社会知情权。这是指公民依法有权知道其所感兴趣的各种社会现象、商业 住处的权利,如体育新闻知情权、商业住处知情权等。 C.个人信息知情权。这是指公民有权了解各种涉及本人的有关信息或法人及 其他组织有权了解其内部工作人员和即将成为其内部工作人同的人的有关 信息的权利。(付伟涛,张弩.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对策初探.理论研究 .2005.3) ❖ 社会工作视角的知情授权: 意味着社工或其他专业人员除非是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否则不能介入当事 人的生活,或者披露与其相关的机密资料。(格里索和阿普尔鲍姆,1998 )
知情授权的内容 )披露资料:服务的目的、风险、限制、费用、干预的过程及结果等,并以简单的语 言告知 如若当事人不识字或不明白服务机构工作语言,应口头解释或翻译,确保当事人理解与 服务相关的事宜。 (2)自愿性:授权只有在非高压的情况下自愿给予才又意义,但授权可能并不是完全自 愿的,有自愿或不自愿两种情况: 不自愿下的授权 1)为尽快获得社工或机构的帮助;如:一个急于与疏远的妻子取得和解的丈夫可能会同意 社工所说的一切,以为可能挽救自己婚姻; 2)当事人被迫接受服务的场所矫治机构、青少年法庭、儿童保护机构、非自愿性的精神 病治疗机构、法庭指令的戒毒治疗所; 3)行为能力:知情情况下的授权假定给予授权的人有授权能力,但当事人并非完全有 行为能力,社工要正式评估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判定其是否可以参加做决定 1)行为能力限制的人:小孩子、痴呆病人、阿耳茨海默氏病病人、弱智人、情绪严重混乱 的人等 2)社工寻求合适的第三方的授权保护当事人利益,设法保证第三方的所作所为与当事人的 意愿和利益_致,同时采取合理步骤,增强当事人知情授权能力。 授权的技术性措施 1)通过电子媒介提供服务时,应告知这类服务的限制和相关风险 2)给当事人录音、录像或允许第三方观察向其提供服务时,应征得当事人同意
知情授权的内容 (1)披露资料:服务的目的、风险、限制、费用、干预的过程及结果等,并以简单的语 言告知; 如若当事人不识字或不明白服务机构工作语言,应口头解释或翻译,确保当事人理解与 服务相关的事宜。 (2)自愿性:授权只有在非高压的情况下自愿给予才又意义,但授权可能并不是完全自 愿的,有自愿或不自愿两种情况: 不自愿下的授权: 1)为尽快获得社工或机构的帮助;如:一个急于与疏远的妻子取得和解的丈夫可能会同意 社工所说的一切,以为可能挽救自己婚姻; 2)当事人被迫接受服务的场所:矫治机构、青少年法庭、儿童保护机构、非自愿性的精神 病治疗机构、法庭指令的戒毒治疗所; (3)行为能力:知情情况下的授权假定给予授权的人有授权能力,但当事人并非完全有 行为能力,社工要正式评估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判定其是否可以参加做决定。 1)行为能力限制的人:小孩子、痴呆病人、阿耳茨海默氏病病人、弱智人、情绪严重混乱 的人等 2)社工寻求合适的第三方的授权保护当事人利益,设法保证第三方的所作所为与当事人的 意愿和利益一致,同时采取合理步骤,增强当事人知情授权能力。 授权的技术性措施: 1)通过电子媒介提供服务时,应告知这类服务的限制和相关风险; 2)给当事人录音、录像或允许第三方观察向其提供服务时,应征得当事人同意
1.03意义解读 1)于当事人而言 A使当事人明白自身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权利、限制,以保证专业关系的正规合理性 B.为当事人提供服务接受过程的行为指引 C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于机构及社会工作者而言 A使机构及社会工作者明确自身的权利、限制,避免侵犯当事人权力。 B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免于渎职诉讼。 (3)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 向社会大众展示社会工作服务的透明性、合法性,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同时保护社工的合法权益。 (4)于社会而言: 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合法手续了解和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增强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 可度和信任感。 知情情况下的授权是在建立专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个过程,应当随着当事人的需要 和治疗的进展,以持续不断的方式向当事人提供足够信息。 (曼宁和高尔,1997;瓦恩伯格,1998)
1.03意义解读 (1)于当事人而言: A.使当事人明白自身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权利、限制,以保证专业关系的正规合理性 。 B.为当事人提供服务接受过程的行为指引。 C.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于机构及社会工作者而言: A.使机构及社会工作者明确自身的权利、限制,避免侵犯当事人权力。 B.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免于渎职诉讼。 (3)于社会工作专业而言: 向社会大众展示社会工作服务的透明性、合法性,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同时保护社工的合法权益。 (4)于社会而言: 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合法手续了解和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增强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 可度和信任感。 知情情况下的授权是在建立专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个过程,应当随着当事人的需要 和治疗的进展,以持续不断的方式向当事人提供足够信息。 (曼宁和高尔,1997;瓦恩伯格,1998)
1.03本化 (一)在中国当事人知情授权的情况 1、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不足 社会工作在中国重新起步的时间不足三十年,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的构想也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因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的知名度 和社会认可度并未达成普遍化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知情似乎遥不 可及。 当事人知情程度不足 在中国实际狂会工作主要由政府及其密切关联的群众团体承担,群众团体没有 改变其政府附属的性质。中国社会工作的行政性在很大程度上隐默了当事人 的知情。 3、当(授权不足 社会工作的行政性、半专业化決定了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当 事人寻求协助的弱势处境决定了其弱权地位。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本身权力 地位的不对等很难通过授权的方式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授权很 容易流于形式
1.03 本土化 (一)在中国当事人知情授权的情况 社会工作在中国重新起步的时间不足三十年,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 作人才队伍的构想也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因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的知名度 和社会认可度并未达成普遍化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知情似乎遥不 可及。 在中国实际社会工作主要由政府及其密切关联的群众团体承担,群众团体没有 改变其政府附属的性质。中国社会工作的行政性在很大程度上隐默了当事人 的知情。 社会工作的行政性、半专业化决定了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当 事人寻求协助的弱势处境决定了其弱权地位。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本身权力 、地位的不对等很难通过授权的方式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的授权很 容易流于形式。 1、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不足 2、当事人知情程度不足 3、当事人授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