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10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说明:本试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组成,请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 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斤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 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舂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 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本溪县高级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上)10 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说明:本试卷由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组成,请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上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 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 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 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 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 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 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孑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 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 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 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 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 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 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 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 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 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 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 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 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 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囻,端 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 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 误的是(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 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 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 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 误的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 击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 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 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 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 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日:“此人素 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 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 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 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 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 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 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 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 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 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 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 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 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日:“此人素 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 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 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 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 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 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 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 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 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
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 惜之。及太子废,上日:“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晏如:安然,平静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假之 宽假: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数:计算、查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 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 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去。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 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平静 B.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假之 宽假: 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 数:计算、查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 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 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 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去。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