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 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 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 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岀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31 (3) 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 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 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 3 到 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 4 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 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 自然段。 (3) “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 7 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 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 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 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 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32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 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 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 取”力量的? 2、 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 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 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 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 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33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 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4、《槐乡的孩子》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 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 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 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一发表见解-体会一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 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岀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 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 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34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 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 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 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 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 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 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 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35 2、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 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 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 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