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 在父亲面前,叫了声:“爸!”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 爷”。父亲楞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楞了一下,立即翻译:“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这回我听懂了。这个名字好! 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过去美、英等大国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 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 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 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好啊,俅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 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爸,这都是我的疏忽。但自我们在美国结婚生 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 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句地说:“你 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行李还未搬完, 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 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 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 遗嘱吧。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 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 大字:勿忘母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财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 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 B.“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 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T作经历,合理 解释了父亲的“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 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已不再重要
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 在父亲面前,叫了声:“爸!”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 爷”。父亲楞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楞了一下,立即翻译:“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这回我听懂了。这个名字好! ‘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过去美、英等大国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 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 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 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好啊,俅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 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爸,这都是我的疏忽。但自我们在美国结婚生 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 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句地说:“你 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行李还未搬完, 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 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 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 遗嘱吧。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 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 大字:勿忘母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财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 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 B.“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 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 T 作经历,合理 解释了父亲的“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 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已不再重要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 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盾和冲突 (2)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如何对待中文和外语,“我”与“父亲”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 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 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一—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互踮脚也不 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 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 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 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 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 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 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 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 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 我更新一一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 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 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 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 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 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 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 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 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的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 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 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 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盾和冲突。 (2)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如何对待中文和外语,“我”与“父亲”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 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 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互踮脚也不 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 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 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 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 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 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 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 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一 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 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 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 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 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 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 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 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 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 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 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的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 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 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