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 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 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 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 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 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 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 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 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 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 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 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
云南 2018 年高三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命题人: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 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 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 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 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 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 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 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 背景下产生的;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 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 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 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 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 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
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 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 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 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④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 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 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 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⑤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 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 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 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 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 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 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 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 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 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 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 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 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 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 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 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④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 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 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 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⑤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 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 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 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 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 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 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 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 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 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 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 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 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 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 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_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 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 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 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 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槽模 余英时 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 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 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 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 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 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 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 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 “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 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 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 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 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 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 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 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 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①1973—1975 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 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 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 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 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 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 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 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 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 “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 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 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 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 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 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 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 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硏究 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 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 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 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 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 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 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 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 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 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 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 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一一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己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
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 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 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 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 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 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 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 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 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 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 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 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 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 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 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 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 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 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 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 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
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 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 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 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 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 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 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 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 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 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 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
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 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 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 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 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树 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 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 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 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 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 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 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 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 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 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 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 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④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