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7年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邸”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后来作为地 方髙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专为传递和沟通消息而设。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 都曾在京师设“邸”,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 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 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此外还有“辕门抄”,即明清 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并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清廷内阁还 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叫做抄写房的专门机构,负责朝政新闻的发布。报房 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除朝廷政事、谕旨和动态的报道全部照登 外,奏折因数量较多而适当选用。 明清很多知识分子都有阅读《邸报》的习惯,顾炎武说他的祖父七十几岁了,还 每天牵挂着朝廷的事,不间断地阅读《邸报》,甚至抄录成帙。以文人形象风靡 于晚明的袁宏道,辞官归隐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 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这些 都显示,知识分子在《邸报》的阅读中,感受到朝廷乃至天下国家的具体存在, 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邸报》的传播下,《邸报》的读者共同立足在务实层面上,共同思考政府的 运作一一朝廷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裁断“天下”各种实际事务的权 力机构。知识分子透过对这种具体事务的“参观”,进一步理解朝廷与天下的意 义。这样,《邸报》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与朝廷、天下,或者说是个人与社会整体 之间的一个中介。明末东林党的成立与发展,就与《邸报》有著密切的关系。《明 史·顾宪成传》中说,顾宪成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朝 廷的官员也和他“遥相应和”。这是因为有《邸报》作为中介,他可以及时获得 信息、了解朝政,并和朝廷官员互通声气,乃至于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邸报》作为中介,这批立足于江南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持续他们对 北京事务的参与,并凝聚成一股跨地域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明代的信息传播 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以至于构成传播网络时,它也就 成为一个天下人共同观看的“舞台”。在空间上各自分散的读者,透过这个共同 媒介的阅读,形成了共同的观看交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共同的事 件,在共同事件的参与中,他们置身在一个共同的“参观”情境中,不只是观看 也可以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他们在理性上逐渐对耳目所不 能及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而在感情上也开始对“事不关己”的社会事件发生兴 趣,因此逐渐培养出关于社会的想象,在想象中他们的社会意识也相随成长。可 以说,社会尤其是跨地域的社会,就是因为有传播媒体在中间发挥了它的价值, 不断刺激一般民众对社会的想象,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真实可感的存在
云南省 2017 年届高三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邸”本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后来作为地 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专为传递和沟通消息而设。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 都曾在京师设“邸”,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 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 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此外还有“辕门抄”,即明清 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并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清廷内阁还 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叫做抄写房的专门机构,负责朝政新闻的发布。报房 每天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除朝廷政事、谕旨和动态的报道全部照登 外,奏折因数量较多而适当选用。 明清很多知识分子都有阅读《邸报》的习惯,顾炎武说他的祖父七十几岁了,还 每天牵挂着朝廷的事,不间断地阅读《邸报》,甚至抄录成帙。以文人形象风靡 于晚明的袁宏道,辞官归隐后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日一见《邸报》,必令人 愤发裂眦,时世如此,将何底止?……万一世界扰扰,山中人岂得高枕?”这些 都显示,知识分子在《邸报》的阅读中,感受到朝廷乃至天下国家的具体存在, 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邸报》的传播下,《邸报》的读者共同立足在务实层面上,共同思考政府的 运作——朝廷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裁断“天下”各种实际事务的权 力机构。知识分子透过对这种具体事务的“参观”,进一步理解朝廷与天下的意 义。这样,《邸报》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与朝廷、天下,或者说是个人与社会整体 之间的一个中介。明末东林党的成立与发展,就与《邸报》有著密切的关系。《明 史·顾宪成传》中说,顾宪成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而朝 廷的官员也和他“遥相应和”。这是因为有《邸报》作为中介,他可以及时获得 信息、了解朝政,并和朝廷官员互通声气,乃至于形成一股政治势力。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邸报》作为中介,这批立足于江南的知识分子,如何能够持续他们对 北京事务的参与,并凝聚成一股跨地域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明代的信息传播已 经在相当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当《邸报》透过行政系统由权力中心向外扩散,以至于构成传播网络时,它也就 成为一个天下人共同观看的“舞台”。在空间上各自分散的读者,透过这个共同 媒介的阅读,形成了共同的观看交集。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参与共同的事 件,在共同事件的参与中,他们置身在一个共同的“参观”情境中,不只是观看, 也可以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在这个参观的过程中,他们在理性上逐渐对耳目所不 能及的社会情况有所认知,而在感情上也开始对“事不关己”的社会事件发生兴 趣,因此逐渐培养出关于社会的想象,在想象中他们的社会意识也相随成长。可 以说,社会尤其是跨地域的社会,就是因为有传播媒体在中间发挥了它的价值, 不断刺激一般民众对社会的想象,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真实可感的存在
(摘编自《明清的信息传播与公众社会》作者王鸿泰)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作为地方髙官朝觐京师的住所,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以后,朝廷 将“邸”设置成传递朝政信息和政治情报的办事机构 B.“邸报”是一种专门传递朝政文书、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员升降调迁等 朝政信息的新闻文抄,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吏负责抄录。 C.清代的“抄写房”代表朝廷对外发布朝政新闻,其发布的内容除朝廷政事、 时局动态和谕旨外,还有大量的臣僚奏折。 D.明清时期,《邸报》已经成为许多知识分子了解朝政、关心国事和参与政治 的主要媒介,知识分子通过阅读《邸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和唐代,“邸报”的读者主要限于郡国和藩镇的高层官员,而到明清 以后,《邸报》的读者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一般官员和士人。 B.以《邸报》作为媒介,明清许多知识分子理解了朝廷的权力运作,认识到朝 廷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意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政府事务的意愿 C.明代东林党充分利用《邸报》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与朝廷官员互 通声气,积极参与朝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D.当《邸报》不再受政府权力的控制,发展成一种传播网络的时候,每个置身 于该网络的人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的机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邸报》类似于今天的报纸,随着明清新闻发布和传播机构的完善,它在构 建个人与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B.顾炎武的祖父和袁弘道都是《邸报》的忠实读者,他们非常关心朝政和时局 的动向,袁弘道更担心世事动乱会让他的隐居生活不得安宁 C.《邸报》让跨地域社会中的人获得了共同面对社会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在理 性和情感方面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D.在不断阅读《邸报》及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民众逐步产生了关于社会的 想象,并藉此增强了个人的社会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王冕画荷 吴敬梓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 镶着的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 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 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 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 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自此,聚 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 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 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摘编自《明清的信息传播与公众社会》作者王鸿泰)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作为地方高官朝觐京师的住所,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以后,朝廷 将“邸”设置成传递朝政信息和政治情报的办事机构。 B.“邸报”是一种专门传递朝政文书、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员升降调迁等 朝政信息的新闻文抄,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吏负责抄录。 C.清代的“抄写房”代表朝廷对外发布朝政新闻,其发布的内容除朝廷政事、 时局动态和谕旨外,还有大量的臣僚奏折。 D.明清时期,《邸报》已经成为许多知识分子了解朝政、关心国事和参与政治 的主要媒介,知识分子通过阅读《邸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 在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和唐代,“邸报”的读者主要限于郡国和藩镇的高层官员,而到明清 以后,《邸报》的读者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一般官员和士人。 B.以《邸报》作为媒介,明清许多知识分子理解了朝廷的权力运作,认识到朝 廷在处理社会事务中的意义,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政府事务的意愿。 C.明代东林党充分利用《邸报》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与朝廷官员互 通声气,积极参与朝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D.当《邸报》不再受政府权力的控制,发展成一种传播网络的时候,每个置身 于该网络的人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参与社会政治的机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邸报》类似于今天的报纸,随着明清新闻发布和传播机构的完善,它在构 建个人与社会政治关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B.顾炎武的祖父和袁弘道都是《邸报》的忠实读者,他们非常关心朝政和时局 的动向,袁弘道更担心世事动乱会让他的隐居生活不得安宁。 C.《邸报》让跨地域社会中的人获得了共同面对社会事件的可能性,从而在理 性和情感方面改变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D.在不断阅读《邸报》及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民众逐步产生了关于社会的 想象,并藉此增强了个人的社会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王冕画荷 吴敬梓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 镶着的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 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 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 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 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自此,聚 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 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 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秦老迎接,叙礼坐下。那翟买办 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翟买办道 “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 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 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 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 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将册页取去。时知县 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 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 “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 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 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 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 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上 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 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況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 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 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 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 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 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 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 是不愿去的。 翟买办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我不如自己下乡去拜他。”又想道:“一个 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 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 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 忙去敲门。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 早晨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回来。”翟买办道:“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 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哪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不知 在哪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王冕并不曾远行,实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 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 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 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 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 村口,洒泪而别 (选编自《儒林外 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秦老迎接,叙礼坐下。那翟买办 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翟买办道: “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 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 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 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 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将册页取去。时知县 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 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 “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 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 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 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 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上 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 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 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 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 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 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 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 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 是不愿去的。” 翟买办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我不如自己下乡去拜他。”又想道:“一个 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 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 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 忙去敲门。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 早晨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回来。”翟买办道:“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 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哪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不知 在哪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王冕并不曾远行,实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 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 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 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 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 村口,洒泪而别。 (选编自《儒林外 史》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写了雨后 的荷花,既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又充满恬淡的诗意,这为王冕弃文学画埋下了伏 笔 B.危素看到画册,“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却不能分辨画册今古,说明 他眼力平庸,学识粗浅,作者意在讽刺他不学无术,却喜欢附庸风雅。 C.作者写秦老,突出他为人和善、重情义的特点以及惧怕官府的心理;写王冕 之母,则突出她遇事从容,对官府冷淡的一面。 D.选文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生动 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5.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分) 6.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 样办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本社讯(记者袁于飞)】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 北斗卫星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 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 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 位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 50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 制。”刘经南说:“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 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 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北斗的船舶入网 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刘经南表示,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同时, 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髙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 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 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刘经南介绍:“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 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 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 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 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 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 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 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 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A.“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写了雨后 的荷花,既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又充满恬淡的诗意,这为王冕弃文学画埋下了伏 笔。 B.危素看到画册,“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却不能分辨画册今古,说明 他眼力平庸,学识粗浅,作者意在讽刺他不学无术,却喜欢附庸风雅。 C.作者写秦老,突出他为人和善、重情义的特点以及惧怕官府的心理;写王冕 之母,则突出她遇事从容,对官府冷淡的一面。 D.选文以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生动 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5.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分) 6.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 样办理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材料一 【本社讯(记者袁于飞)】我国 2000 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 北斗卫星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 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 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 位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 20 纳秒,比 GPS 的授时精度要高,GPS 承诺的是 50 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 60 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 制。”刘经南说:“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 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 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北斗的船舶入网 当时已经有 5 万多个,手机用户 10 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 14 颗卫星组成。刘经南表示,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 10 米左右。同时, 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 3 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 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 120 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 网进行互通。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 99.9%。” 刘经南介绍:“2012 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 行 4 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 99.99%以上,连 续性达到了 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 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 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辆定位需求结合起来。”刘经南举例说,现在装载了北 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 380 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 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 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刘经南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 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刘经南说:“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比如北斗 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 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 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6日) 材料二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 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 预定转移轨道。北斗二代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代表中国的 国家名片: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 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北斗系统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 商之一;北斗已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 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 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2月8日) 材料三 2月21日,88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时表示,北斗二代应用和北 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的北斗在北京市 政公用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作出了 贡献。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表示,3年多来,北京燃气集团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 网引入到施工管理、运行、泄漏及防腐层检测、应急抢险等各领域和环节,极大 地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从本质上提髙了管网建设和运营的能 力 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随着北斗 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选自人民网 《北斗应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2017年2月22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动向、应用领域等作了报道,并强调 了北斗卫星在我国“一代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B.材料一全面介绍了两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应用领域等,材料二、三 侧重介绍了北斗二代的国际化服务进程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C.材料一表明,我国北斗服务已实现跨界融合,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 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报道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 D.三则材料报道内容表明,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在汽车领域、国际海事、国际 民航、手机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家媒体都在新年伊始发布与北斗系统相关的最新消息,说明北斗卫星系统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网络系统云服务等方面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刘经南说:“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比如北斗 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 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 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6 日) 材料二 2012 年 4 月 30 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 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 预定转移轨道。北斗二代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代表中国的 国家名片: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提供运行服务的卫星导航系 统,可服务 50 多个国家、30 多亿人口;北斗系统是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 商之一;北斗已进入国际海事、国际民航和国际移动通信组织标准体系,国际主 流的手机芯片已支持北斗功能……“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被纳入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北斗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了 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摘自《经济日报》2017 年 2 月 8 日) 材料三 2 月 21 日,88 岁的孙家栋院士在北京燃气集团考察时表示,北斗二代应用和北 斗产业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的北斗在北京市 政公用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为开创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新格局作出了 贡献。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支晓晔表示,3 年多来,北京燃气集团将国家北斗精准服务 网引入到施工管理、运行、泄漏及防腐层检测、应急抢险等各领域和环节,极大 地强化了燃气管网管理的精细度和深入度,从本质上提高了管网建设和运营的能 力。 北斗系统将于 2018 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 年覆盖全球。随着北斗 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选自人民网 《北斗应用迎来最佳历史机遇期》2017 年 2 月 22 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都对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研发动向、应用领域等作了报道,并强调 了北斗卫星在我国“一代一路”建设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B.材料一全面介绍了两代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精度、应用领域等,材料二、三 侧重介绍了北斗二代的国际化服务进程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C.材料一表明,我国北斗服务已实现跨界融合,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 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报道对此进行了充分阐述。 D.三则材料报道内容表明,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已在汽车领域、国际海事、国际 民航、手机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 分) A.三家媒体都在新年伊始发布与北斗系统相关的最新消息,说明北斗卫星系统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网络系统云服务等方面占有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