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一 y。 0.94x 0.9400.05 0.047y 0.1 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x=0.05 y=0.1 含氨气体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x=0.05的氨水接触,则 x。y/0.940.02/0.940.0210.05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y x e 0.94 0.94 0.05 0.047 y 0.1 ∴氨从气相转入液相,发生吸收过程。 若含氨0.02摩尔分数的混合气和 x=0.05的氨水接触,则 xe y / 0.94 0.02 / 0.94 0.021 0.05 或者: 气液相接触时,氨由液相转入气相,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己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01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y0.9x ye=0.047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002 e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0.05 0.1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此外,用气液相平衡曲线图也可判断两相接触时的传质方向 具体方法: 已知相互接触的气液相的 实际组成y和x,在x-y坐标 图中确定状态点,若点在 平衡曲线上方,则发生吸 收过程;若点在平衡曲线 下方,则发生解吸过程。 xe ye=0.047
2、 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当气液相的组成均用摩尔分数表示时,吸收的推动力可 表示为: yye· 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e x 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e 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 最大可能性
ye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当气液相的组成均用摩尔分数表示时,吸收的推动力可 表示为: y ye :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xe x: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化的 最大可能性。 x xe y
组成为y的混合气 增如塔高→ 减少吸收剂用量 塔底x增加 极限 增加气体流量 y 组成为: X1.max m 增加塔高 组成为y的混合气 增加吸收剂用量 塔顶y,降低 降低气体流量 极限 组成为: y2.min mx2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增加塔高 减少吸收剂用量 增加气体流量 塔底 x1增加 极限 m y x 1 组成为: 1,max 增加塔高 增加吸收剂用量 降低气体流量 组成为y1的混合气 塔顶y2降低 极限 组成为: 2,min mx2 y
8.3扩散和单相传质 质量传递:在具有浓度差的混合物中,一个或几个组分从一处 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工程上,简称为传质过程。 传递方式: 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对流扩散) 对流传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质量传递 单相内的传质机理: (1)分子扩散:分子随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 固体、静止的流体和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内部单独存在。 (2)涡流扩散:质点的湍动和旋涡的扰动引起。 湍流流动的流体内(C分子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质量传递:在具有浓度差的混合物中,一个或几个组分从一处 转移到另一处的过程。工程上,简称为传质过程。 传递方式: 分子传质(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对流扩散) 单相内的传质机理: (1)分子扩散: 分子随机热运动的宏观结果。 固体、静止的流体和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内部单独存在。 (2)涡流扩散:质点的湍动和旋涡的扰动引起。 湍流流动的流体内(分子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8.3 扩散和单相传质 对流传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或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质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