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 句的作用 烘托手法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 同病相怜,有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2艺术效果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 之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 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 一句的作用 1 烘托手法 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 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 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 同病相怜,有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2 艺术效果 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 之情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 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 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 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 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 法
春夜别友人 (1)友人相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对无言,只是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凝视着银青烟。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 (2)精于练字,巧用 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 衬托。“隐”字写出 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 句中的“吐”字写出 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沉的明月:“没”字 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晓的曙光中,衬托出 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 时光催人离别,难舍 果。(4分) 难分的心绪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 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 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 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 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 果。(4分) (1)友人相 对无言,只是 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 衬托。“隐”字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 沉的明月:“没”字 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 晓的曙光中,衬托出 时光催人离别,难舍 难分的心绪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送友人东归,但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见荒废的古堡,凋零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的黄叶。这本是充满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别愁离绪的场景。殊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料,友人心志高远,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日 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 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 岸有“郢门 于是诗人便以“浩然 离故关”奏响了昂扬 清朝有位文学评论家称这首 的主旋律。起笔写深 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 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 秋送别,却意气洋洋, 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 确实格调不凡,正所 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 关”)的理解和评价。 谓“起调最高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 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 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评论家称这首 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 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 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 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 关”)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 见荒废的古堡,凋零 的黄叶。这本是充满 别愁离绪的场景。殊 料,友人心志高远, 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 于是诗人便以“浩然 离故关”奏响了昂扬 的主旋律。起笔写深 秋送别,却意气洋洋, 确实格调不凡,正所 谓“起调最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 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 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 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 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 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 现惆怅别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 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 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 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 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 现惆怅别情。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 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