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骨缺血坏死: F.关节强直; G.关节退行性变 H.骨化性肌炎。 (9 )常见的骨折: A.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为桡骨远端2~3厘米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远断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B.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横过喙突窝或鹰嘴窝,远断端多向背侧移位,骨折线多呈T、Y形或粉 碎形,儿童多见。 C.股骨颈骨折: 骨折可发生在股骨头下、中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入,头下骨折易引起关节 囊损伤,影响股骨颈的血供,使骨折愈合延迟,或发生缺血坏死。 2.脊椎骨折 (1)好发部位:多 见于T11 2椎体,单发或多发: (2)X线表现:椎体压缩呈楔形或变扁,椎体内可见横型不规则线状致密带,椎 体前缘有上时可见碎骨片,其上下椎间隙一般正常,脊椎后突。(二)椎间盘 脱出 1病理,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与纤维环可向后、两侧或向前脱出,也可穿破椎 体软骨板而突入椎体 2.临床表现:因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引起疼痛症状。 3.X表现: (1)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 (2)椎体边缘尤其是后源出现骨赘: (3)椎体排列变直或有侧弯现象 向椎体内脱出可 (5)脊髓造影见病变椎间隙平面的造影剂柱出现局限性压迹边缘光滑,深度超过0.2 厘米。 二、 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一)化脓件哥箭炎 (1)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2)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 2)邻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 3)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3)临床表现:1)发病急、 高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 2)患肢活动障碍,病处深部疼痛: 3)局部红肿和压痛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软组织改变: (1)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2)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变模糊: (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呈纵行, 靠外侧呈网状 骨质改变: 11
11 E. 骨缺血坏死; F. 关节强直; G. 关节退行性变; H. 骨化性肌炎。 (9)常见的骨折: A. Colles 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为桡骨远端 2~3 厘米以内的横 行或粉碎性骨折,远断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 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B.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横过喙突窝或鹰嘴窝,远断端多向背侧移位,骨折线多呈 T、Y 形或粉 碎形,儿童多见。 C . 股骨颈骨折: 骨折可发生在股骨头下、中或基底部,断端常有错位或嵌入,头下骨折易引起关节 囊损伤,影响股骨颈的血供,使骨折愈合延迟,或发生缺血坏死。 2 . 脊椎骨折 (1)好发部位:多见于 T11~L2 椎体,单发或多发; (2)X 线表现: 椎体压缩呈楔形或变扁, 椎体内可见横型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椎 体前缘有上时可见碎骨片, 其上下椎间隙一般正常,脊椎后突。(二)椎间盘 脱出 1 . 病理: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与纤维环可向后、两侧或向前脱出,也可穿破椎 体软骨板而突入椎体。 2 . 临床表现: 因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引起疼痛症状。 3 . X 表现: (1) 椎间隙均匀或不对称性狭窄; (2)椎体边缘尤其是后源出现骨赘; (3)椎体排列变直或有侧弯现象; (4)向椎体内脱出可见 Schmorl 结节; (5)脊髓造影见病变椎间隙平面的造影剂柱出现局限性压迹边缘光滑,深度超过 0.2 厘米。 二、 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一) 化脓性骨髓炎 (1)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2)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 2)邻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 3)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3)临床表现:1)发病急、高热和明显的中毒症状; 2)患肢活动障碍,病处深部疼痛; 3)局部红肿和压痛。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X 线表现 软组织改变: (1)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2)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变模糊; (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近肌肉呈纵行, 靠外侧呈网状。 骨质改变:
(1)发病两周后,在干骺端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个分散不规则的 骨破坏区,边缘模糊向骨干延伸,破坏融合扩大,骨皮质受破坏。 (2)骨皮质周围平行层状骨膜增生: (3)可见条状、长方形 死骨 边缘清楚,密度较高 (4)有时可见病理骨折 主要X线表现: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不同彻程度的骨质增生和死骨。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临床特点:患肢粗大,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时有小死骨流出。 (2)X线表现: 1)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变窄或闭塞 2)骨膜增生明显,与骨皮质融合,外缘呈花边状: 3)病变区仍可见骨质破坏、硬化、死骨: 4)正常骨与病变区分界明显。(三)骨关节结核 (1)病因:系继发结核,原发病灶在肺部:结核菌经血行进入骨关节。 (2)好发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3)好发部位:多单发, 脊柱常见,其次是髋膝关节,再次是骨骺和干骺端。 (4)临床表现:无急性发病过程,局部有肿痛、功能障碍,血沉增快。 1、长骨结核 (1)骨骺、干骺端结核X线表现: 1)病变早期可见骨质疏松现象: 2)松质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园形、边缘其次的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 骨膜反应轻 微或无骨膜反应 4)有时破坏区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称之为泥砂”状死骨: 5)病变易破坏该后骨骺侵入关节引起关节结核,很少向骨干发展,但可破坏骨皮质和 骨膜,并穿破、软组织形成瘘管。2、短骨结核 (1)年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2)部位:常多发,以跖、指、趾骨多见 (3)临床表现:只有局部肿胀。 (4)X线表现: 1)早期改变为松质骨骨质疏松: 2)骨内见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呈骨气鼓”征: 3)多数可见广泛平行分层状骨膜增生,使骨干增粗呈纺锤状 有时可见死骨,极少侵犯关节 (三)关节结核 3、管椎结核 (1)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再次,骶椎最少。 (2)发病特点:病变易累及相邻两个椎体,附件较少受累。 (3)临床 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冷脓肿或窦道形成,脊柱畸形 (4)X线表现 1)早期椎体边缘部位骨破坏,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 2)骨破坏加重致椎体塌陷变扁、楔形变,椎间隙更窄或模糊消失,椎体互相嵌入。 三、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疾病 1、X线诊断要求: (1)判断骨骼病变是否为肿瘤: (2)如属肿瘤,是良性或恶性,属原发性还是转移性: (3)肿瘤的组织类型。 12
12 (1)发病两周后,在干骺端松质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 继而 形成多个分散不规则的 骨破坏区,边缘模糊 向骨干延伸,破坏融合扩大,骨皮质受破坏。 (2)骨皮质周围平行层状骨膜增生; (3)可见条状、长方形死骨,边缘清楚,密度较高;(4)有时可见病理骨折 主要 X 线表现: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不同彻程度的骨质增生和死骨。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临床特点:患肢粗大,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时有小死骨流出。 (2)X 线表现: 1)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变窄或闭塞; 2)骨膜增生明显,与骨皮质融合,外缘呈花边状; 3)病变区仍可见骨质破坏、硬化、死骨; 4)正常骨与病变区分界明显。(三)骨关节结核 (1)病因:系继发结核,原发病灶在肺部;结核菌经血行进入骨关节。 (2)好发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3)好发部位:多单发,脊柱常见,其次是髋膝关节,再次是骨骺和干骺端。 (4)临床表现:无急性发病过程,局部有肿痛、功能障碍,血沉增快。 1、长骨结核 (1)骨骺、干骺端结核 X 线表现: 1)病变早期可见骨质疏松现象; 2)松质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园形、边缘其次的骨破坏区,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 3)骨膜反应轻微或无骨膜反应; 4)有时破坏区可见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边缘模糊,称之为“泥砂”状死骨; 5)病变易破坏该后骨骺侵入关节引起关节结核,很少向骨干发展,但可破坏骨皮质和 骨 膜,并穿破、软组织形成瘘管。2、 短骨结核 (1)年龄: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 (2)部位:常多发,以跖、指、趾骨多见。 (3)临床表现:只有局部肿胀。 (4)X 线表现: 1)早期改变为松质骨骨质疏松; 2)骨内见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呈骨“气鼓”征; 3)多数可见广泛平行分层状骨膜增生,使骨干增粗呈纺锤状; 4)有时可见死骨,极少侵犯关节。 (三)关节结核 3、脊椎结核 (1)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再次,骶椎最少。 (2)发病特点:病变易累及相邻两个椎体,附件较少受累。 (3)临床表现: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冷脓肿或窦道形成,脊柱畸形。 (4)X 线表现: 1)早期椎体边缘部位骨破坏,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 2)骨破坏加重致椎体塌陷变扁、楔形变,椎间隙更窄或模糊消失,椎体互相嵌入。 三、 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疾病 1、X 线诊断要求: (1)判断骨骼病变是否为肿瘤; (2)如属肿瘤,是良性或恶性,属原发性还是转移性; (3)肿瘤的组织类型
2、摄片注意: (1)须摄正、侧位片: (2)须包括病变区邻近的正常骨骼及软组织: )必要时用体层摄影过动脉造影。 3 观片注意 (1)发病部位:不同的骨肿瘤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2)病变数目:原发性骨肿瘤多单发转移性和骨髓瘤常多发, (3)骨质变化:常见的变化是骨质破坏,边缘表现不同: (4)骨膜增生:良性常无,恶性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 (5)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多无软组织肿胀,恶性常侵入软组织引起肿胀并形成边缘 模糊的块影 4、须结合的临床资料:发病率,年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 (一)良性骨肿瘤 1,骨日细胞脑 (1)年发在龄.2040岁 (2)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为常见。 (3)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时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4)X线表现: 1)大多为偏侧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内有不规则多少不等的纤细的骨脊分隔成大 小不的小房,是沫状局部哥影大 2)少数病例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既溶骨型: 3)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增生,易发病理骨折: 4)病变区与正常区分界明显。 2.骨囊肿 (1)发病年龄:青少年多见,80%为3~14岁。 (2)好发部位:多见于长骨干骺端,股骨及肱骨上端最多。 (3)临床表现 般无症状,多因病理骨折而被发现 (4)X线表现: 1)可见一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有时呈多囊状,内无骨间隔,可有 横形的骨脊: ))种长纵轴发展,有时旱膨胀性破坏 3)骨皮质变薄呈壳状,边缘规则, 无骨膜增生 4)囊肿易发病理骨折,小囊肿可因之消失,大囊肿可因之变小。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骨肉瘤 (1)好发年龄:多见于青年,男性较多。 (2)好发部位: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肱骨上端 (3)临床表现: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温高,浅静脉怒张病变进 展迅速。 (4)X线表现: 成骨型: 1)以肿瘤骨形成为住,为均匀的骨化影,呈斑片状: 2)早期骨皮质完整,继而被破坏: 3)骨膜增生明显 且骨膜增生或肿瘤骨常呈放射针状或垂直状: 4)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形成,无骨小梁机构。 溶滑型 13
13 2、摄片注意: (1)须摄正、侧位片; (2)须包括病变区邻近的正常骨骼及软组织; (3)必要时用体层摄影过动脉造影。 3、观片注意: (1)发病部位:不同的骨肿瘤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2)病变数目:原发性骨肿瘤多单发转移性和骨髓瘤常多发, (3)骨质变化;常见的变化是骨质破坏,边缘表现不同; (4)骨膜增生:良性常无,恶性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 (5)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多无软组织肿胀,恶性常侵入软组织引起肿胀并形成边缘 模糊的块影。 4、须结合的临床资料:发病率 , 年龄,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良性骨肿瘤 1 . 骨 巨 细 胞 瘤 (1)好发年龄:20~ 40 岁 (2)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为常见。 (3)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时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4)X 线表现: 1)大多为偏侧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内有不规则多少不等的 纤细的骨脊分隔成大 小不等的小房,呈泡沫状局部骨膨大。 2)少数病例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既溶骨型; 3)骨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增生,易发病理骨折; 4)病变区与正常区分界明显。 2 . 骨 囊 肿 (1)发病年龄:青少年多见,80%为 3~14 岁。 (2)好发部位:多见于长骨干骺端,股骨及肱骨上端最多。 (3)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多因病理骨折而被发现。 (4)X 线表现: 1)可见一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透明区,有时呈多囊状, 内无骨间隔,可有 横形的骨脊; 2)囊肿沿长骨纵轴发展,有时呈膨胀性破坏; 3)骨皮质变薄呈壳状,边缘规则,无骨膜增生; 4)囊肿易发病理骨折,小囊肿可因之消失,大囊肿可因之变小。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 . 骨肉瘤 (1)好发年龄:多见于青年,男性较多。 (2)好发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 (3)临床表现: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局部皮温高,浅静脉怒张病变进 展迅速。 (4)X 线表现: 成骨型: 1)以肿瘤骨形成为住,为均匀的骨化影,呈斑片状; 2)早期骨皮质完整,继而被破坏; 3)骨膜增生明显,且骨膜增生或肿瘤骨常呈放射针状或垂直状; 4)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形成,无骨小梁机构。 溶骨型
1)骨破坏多偏于一侧,早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状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 2)骨皮质破坏较早,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 3)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 4)软组织肿块 过无肿瘤骨 5)广泛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骨折。 混合型 1)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 2)在溶晋性破坏风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种瘤骨,密度形态不一: 3)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骨肉瘤的主要×线表现 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骨皮质的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和骨膜新生骨 的破坏,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 (三)转移性骨肿瘤 (1)好发部位:常多发,多见于胸、腰椎、肋骨和股股骨上端,其次为髂骨、颅骨和 肱骨,其他部位少见。 (2)原发病:多见乳癌、肺癌、甲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3)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疼痛、病理骨折和截瘫,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4)X线表现:血行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溶骨型: 1)在长骨多发生于骨干或邻近干骺端,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单发的小虫蚀状骨破坏, 3)骨皮质的破坏:d 4)常并发病理骨折。 5)发生在椎体表现为椎体广泛破坏、塌陷、变扁,椎弓根的破坏,椎间隙正常。成 骨型: 病变表现为松质骨内高密度影,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骨皮质完整,骨骼多 无变形。 混合型: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 第二章关节 第一节X线检查技术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1、组成: (1)见肢关节句括母拙、关节数母和关节 2)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端,其骨性关节面上覆盖有透明软骨,光滑而有 弹性,但不能再生 (3)关节囊由外层的致密结缔组织和内层较薄的滑膜所组成,滑膜可分必少量滑 液。 2、X线表现: (1)关节囊及关节软骨均不显影 (2)X线上的关节间隙上是相对骨端的关节软骨及真正关节间隙的总和。年龄越 小间隙越宽。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表现 14
14 1)骨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状溶骨性破坏,边缘模糊; 2)骨皮质破坏较早,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 3)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而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 4)软组织肿块中大过无肿瘤骨生 5)广泛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骨折。 混合型 1)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 2)在溶骨性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肿瘤骨,密度形态不一; 3)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骨肉瘤的主要 X 线表现: 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骨皮质的破坏,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和骨膜新生骨 的破坏,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 (三)转移性骨肿瘤 (1)好发部位:常多发,多见于胸、腰椎、肋骨和股股骨上端,其次为髂骨、颅骨和 肱骨,其他部位少见。 (2)原 发 病:多见乳癌、肺癌、甲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3)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疼痛、病理骨折和截瘫,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4)X 线表现:血行骨转移瘤的 X 线表现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溶骨型: 1)在长骨多发生于骨干或邻近干骺端,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单发的小虫蚀状骨破坏, 2)病变发展则形成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区; 3)骨皮质的破坏;d 一般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侵犯; 4)常并发病理骨折。 5)发生在椎体表现为椎体广泛破坏、塌陷、变扁,椎弓根的破坏,椎间隙正常。成 骨型: 病变表现为松质骨内高密度影,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骨皮质完整,骨骼多 无变形。 混合型: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 第二章 关节 第一节 X 线检查技术 1、透视:应用与关节脱位的透视下复位 2、摄片:广泛应用与关节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关节的正常 X 线表现 1、组成: (1)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2)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端,其骨性关节面上覆盖有透明软骨,光滑而有 弹性,但不能再生。 (3)关节囊由外层的致密结缔组织和内层较薄的 滑膜所组成,滑膜可分泌少量滑 液。 2、X 线表现: (1)关节囊及关节软骨均不显影。 (2)X 线上的关节间隙上是相对骨端的关节软骨及真正关节间隙的总和。年龄越 小间隙越宽。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 X 线表现
1、关节肿胀: (1)病理: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2)X线表现:1)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局部密度增高。 2)关节积液较多时可见关节间隙增宽。 (3)常见病: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 2、关节破坏: (1)病理:关节软骨及下方的骨性关节面硅谷质被病理组织侵犯。 (2)X线表现:1)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 2)破坏累及骨性关节面时,则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和缺损。 3)严重时可弓 起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3)常见病: 炎症、结核、肿瘤等。 3、关节退行性变: (1)病理:早期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溶解,关节间隙变窄。继而造成骨性 关节面骨质增生,骨缘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钙化。 (2)X线表现:1)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2)中 晚期关 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骨赘形成。 (3)常见病:老年承重关节明显,脊柱、髋、膝关节多见。 4、关节强直: (1)病理: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2)X线表现:1)骨性关节强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其间有骨小梁贯通,关 节两断骨性融合。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 2)纤维性关节强直:关节间隙仍可见但变窄,其间无骨小梁贯通, 关节功能丧失。多见关节结核。 5、关节脱位: (1)定义: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 (2)分类: 1)按程度分:完全脱位、半脱位 2)按病因分:外伤性、先天性、病理性, 第三节疾病诊断 一、关节外伤 (一)关带脱位 1,肩关节脱位 常见肱头前、后脱位两种还有盂下、隳突下、锁骨下脱位:常并发肱骨大结节 或肱骨颈骨折。 2.肘关节脱位: 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与桡骨一起向外后或内后方移位,易并发 骨折、关节囊及韧带损伤 3.髋关节脱位:外伤性:分前、后 中心脱位 4.髋关节脱位先天性:(1)股骨头位置异常改变:(2)髋臼变浅(3)沈通氏线不 连。 二、关节感染 (一)化脓性关节炎 1、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骨髓炎侵犯关节。 2、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痛、白细胞增高。 3、好发部位:承重关节,以膝、髋关节多见。4、X线表现: 15
15 1、关节肿胀: (1)病理: 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 (2)X 线表现: 1)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局部密度增高。 2)关节积液较多时可见关节间隙增宽。 (3)常见病: 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 2、关节破坏: (1)病理:关节软骨及下方的骨性关节面硅谷质被病理组织侵犯。 (2)X 线表现:1)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 2)破坏累及骨性关节面时,则出现相应区的骨破坏和缺损。 3)严重时可引起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3)常见病: 炎症、结核、肿瘤等。 3、关节退行性变: (1)病理:早期为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溶解,关节间隙变窄。 继而造成骨性 关节面骨质增生,骨缘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钙化。 (2)X 线表现:1)早期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2)中晚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面骨赘形成。 (3)常见病: 老年承重关节明显,脊柱、髋、膝关节多见。 4、关节强直: (1)病理: 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2)X 线表现:1)骨性关节强直: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其间有骨小梁贯通,关 节两断骨性融合。多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 2)纤维性关节强直:关节间隙仍可见但变窄,其间无骨小梁贯通, 关节功能丧失。多见关节结核。 5、关节脱位: (1)定义: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 (2)分类: 1)按程度分:完全脱位、半脱位。 2)按病因分:外伤性、先天性、病理性。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关节外伤 (一)关节脱位 1 . 肩关节脱位: 常见肱头前、后脱位两种还有盂下、隳突下、锁骨下脱位;常并发肱骨大结节 或肱骨颈骨折。 2 . 肘关节脱位: 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与桡骨一起向外后或内后方移位,易并发 骨折、关节囊及韧带损伤。 3 . 髋关节脱位: 外伤性:分前、后、中心脱位。 4. 髋关节脱位先天性:(1)股骨头位置异常改变;(2)髋臼变浅(3)沈通氏线不 连。 二、关节感染 (一)化脓性关节炎 1、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骨髓炎侵犯关节。 2、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痛、白细胞增高。 3、好发部位;承重关节,以膝、髋关节多见。4、X 线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