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27:2018 第10页共31页 如果合适,插入足够数量且分析物浓度不同的加标样品或合成控制样品。插入空 白试验。由于没有控制限,可将偏倚和精密度与来自目的适宜性的限值或其他既 定的判定标准进行比较。 以上建议只适用于一般的情况,对特殊情况,应根据目的适宜性原则决定控 制分析的频度。 8控制数据的解释及失控的处置 在记录控制数据时,应同时记录对解释控制数据有重要意义的所有信息,以 便为此后发生失控时查找失控的原因提供可能。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控制值落在控制限之外,或观察到在一个时间段内控制 值呈现一种特定的、系统性的变化模式时,应特别警惕。 8.1控制数据的解释 控制数据的日常解释有三种可能的情况:方法受控,方法受控但统计失控, 方法失控。 (1)方法受控,如果: 控制值落在警告限之内:或 -控制值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但前两个控制值在警告限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报告分析结果。 (2)方法受控但统计失控,如果所有控制值落在警告限之内(最后3个控制值 中最多有1个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且: 一连续7个控制值单调上升或下降:或 -连续11个控制值中有10个落在中线的同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报告分析结果,但问题可能在发展。应尽早发现重要的 变化趋势(例如,大多数控制值虽然在警告限之内但离中位线很远),以避免将 来发生严重的问题。 (3)方法失控,如果: -控制值落在行动限之外或 控制值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且前两个控制值中至少有一个也 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三分之二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报告分析结果。所有在上一个受控的控制值之后分析的 2016年03月01日发布 2018年03月01日修订 2018年03月01日实施
CNAS-GL027:2018 第 10 页 共 31 页 2016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3 月 01 日修订 2018 年 03 月 01 日实施 如果合适,插入足够数量且分析物浓度不同的加标样品或合成控制样品。插入空 白试验。由于没有控制限,可将偏倚和精密度与来自目的适宜性的限值或其他既 定的判定标准进行比较。 以上建议只适用于一般的情况,对特殊情况,应根据目的适宜性原则决定控 制分析的频度。 8 控制数据的解释及失控的处置 在记录控制数据时,应同时记录对解释控制数据有重要意义的所有信息,以 便为此后发生失控时查找失控的原因提供可能。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控制值落在控制限之外,或观察到在一个时间段内控制 值呈现一种特定的、系统性的变化模式时,应特别警惕。 8.1 控制数据的解释 控制数据的日常解释有三种可能的情况:方法受控,方法受控但统计失控, 方法失控。 (1) 方法受控,如果: − 控制值落在警告限之内;或 − 控制值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但前两个控制值在警告限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报告分析结果。 (2) 方法受控但统计失控,如果所有控制值落在警告限之内(最后 3 个控制值 中最多有 1 个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且: − 连续 7 个控制值单调上升或下降;或 − 连续 11 个控制值中有 10 个落在中线的同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报告分析结果,但问题可能在发展。应尽早发现重要的 变化趋势(例如,大多数控制值虽然在警告限之内但离中位线很远),以避免将 来发生严重的问题。 (3) 方法失控,如果: − 控制值落在行动限之外;或 − 控制值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且前两个控制值中至少有一个也 落在警告限和行动限之间(三分之二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报告分析结果。所有在上一个受控的控制值之后分析的
CNAS-GL027:2018 第11页共31页 样品均应重新分析。 8.2失控的处置 给出失控后实验室应如何行动的一般原则是很难的。不同的情况不可能用完 全相同的方式处理。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常识对纠正行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1)识别粗大误差。方法是在与分析该批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严格按 照分析方法重新分析控制样品,尽可能避免粗大误差。如果新的控制值受控,可 以认为前次分析未严格按分析方法进行,或者发生了粗大误差,可以重新分析整 个分析批:如果新的控制值仍然失控但可重复,则说明极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为检查系统误差,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能够监控分析程 序正确度的控制样品,如基质CM、标准溶液、合成样品、加标的待测样品、 空白样品等。为检查依赖于试剂和方法的误差,控制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应能覆 盖整个分析范围,最少也应包括位于工作范围低浓度端和高浓度端的控制样品各 一个。在检查确认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应逐个步骤进行检查以找出导致偏倚 的原因,如变换试剂、设备和人员等。 (3)改善精密度。逐个步骤进行检查,找出对总误差贡献最大的步骤,以改 善分析方法总的精密度。 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应予以记录。 9控制数据的长期评估 评估一段时间的控制数据,目的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实验室当前的质 量(随机和系统效应)如何?质量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控制图中,用于监 测分析失控的控制限和中位线是否仍然最佳?这是QC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 文只能给出通用的指南。 9.1评审当前的分析质量 这主要是评审统计控制限和平均值中位线。评估是对控制图上最后60个数 据点进行评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60个数据点中有一些数据点可能已经包括 在上一次的评估中了,但必须至少有20个新的数据点。评审步骤如下: (1)计算控制结果落在警告限之外的点数。如果落在警告限之外的点数多于 6个或少于1个,表明(对60个数据点)分析的精密度发生了变化。 (2)计算最近60个结果的平均值,与前一次的平均值(中位线)比较,如果两 2016年03月01日发布 2018年03月01日修订 2018年03月01日实施
CNAS-GL027:2018 第 11 页 共 31 页 2016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3 月 01 日修订 2018 年 03 月 01 日实施 样品均应重新分析。 8.2 失控的处置 给出失控后实验室应如何行动的一般原则是很难的。不同的情况不可能用完 全相同的方式处理。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常识对纠正行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1) 识别粗大误差。方法是在与分析该批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严格按 照分析方法重新分析控制样品,尽可能避免粗大误差。如果新的控制值受控,可 以认为前次分析未严格按分析方法进行,或者发生了粗大误差,可以重新分析整 个分析批;如果新的控制值仍然失控但可重复,则说明极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2) 消除系统误差。为检查系统误差,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能够监控分析程 序正确度的控制样品,如基质 CRM、标准溶液、合成样品、加标的待测样品、 空白样品等。为检查依赖于试剂和方法的误差,控制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应能覆 盖整个分析范围,最少也应包括位于工作范围低浓度端和高浓度端的控制样品各 一个。在检查确认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应逐个步骤进行检查以找出导致偏倚 的原因,如变换试剂、设备和人员等。 (3) 改善精密度。逐个步骤进行检查,找出对总误差贡献最大的步骤,以改 善分析方法总的精密度。 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应予以记录。 9 控制数据的长期评估 评估一段时间的控制数据,目的是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实验室当前的质 量(随机和系统效应)如何?质量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 控制图中,用于监 测分析失控的控制限和中位线是否仍然最佳?这是 QC 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 文只能给出通用的指南。 9.1 评审当前的分析质量 这主要是评审统计控制限和平均值中位线。评估是对控制图上最后 60 个数 据点进行评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 60 个数据点中有一些数据点可能已经包括 在上一次的评估中了,但必须至少有 20 个新的数据点。评审步骤如下: (1) 计算控制结果落在警告限之外的点数。如果落在警告限之外的点数多于 6 个或少于 1 个,表明(对 60 个数据点)分析的精密度发生了变化。 (2) 计算最近 60 个结果的平均值,与前一次的平均值(中位线)比较,如果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