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篇量子现象和量子规律 第17章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章共3讲
? 本章共3讲 第五篇 量子现象和量子规律 第17章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17.2不确定关系(续) 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时间和能量的不确定关系 粒子能量的不确定量与其寿命的不确定量互相制约。 △E·△M≥hh 105×10-34Js 2丌 解释原子谱线宽度: 基态E稳定M→∞,△E→0,E确定 E 激发态E不稳定 M≠0,△E≥,E不确定 能级宽度:△E
一.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17.2 不确定关系(续) 二. 时间和能量的不确定关系 1 05 10 J s 2 34 = = − . h Et 粒子能量的不确定量与其寿命的不确定量互相制约。 解释原子谱线宽度: E E0 m I Im 2 基态E0稳定 t → ,E → 0,E0确定 激发态E不稳定 E不确定 t t 0, E , 能级宽度: E
E→E跃迁,辐射谱线宽度 △E (E+)-E o(E4E、 )-E0 △ h 应用举例:/Y粒子的发现 1966-1974年,丁肇中与里特克实验小组,分别在美国布鲁克 海文国立实验室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用不同方法独立发现 同一种静质量很大的新粒孑判据:m=E/c2,△t=?),用能量不确 定关系确定寿命:能量不确定度为0.063MeV 6.63×1034 2aE=2x×63×10×1.6×10-19≈1×100 由此证明存在第四种夸克(粲夸克c),为大 统一理论提供实验基础。丁肇中、里特克共同 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E → E0 跃迁,辐射谱线宽度 h E E E h E E E 0 0 ) 2 ) ( 2 ( − − − − + 应用举例: J / 粒子的发现 1966—1974年,丁肇中与里特克实验小组,分别在美国布鲁克 海文国立实验室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用不同方法独立发现 同一种静质量很大的新粒子(判据:m=E/c2,△t =? ),用能量不确 定关系确定寿命:能量不确定度为0.063MeV。 E h t 2 4 19 34 2 6.3 10 1.6 10 6.63 10 − − = 1 0 10 s −20 . 由此证明存在第四种夸克(粲夸克c) ,为大 统一理论提供实验基础。丁肇中、里特克共同 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练习已知:电子处于某能级M=103s,E-En=339V, 求:该能级能量的最小不确量△E 由该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礼及△ 解:1)△EM≥h h1055×1034 △E≥ =1055×10-(J) 10 659×10(ev) hc 2)E-Eo=hv △ c (E-E0)2 △E=713×10-(m) c6.63×103×3×10 367×10-(m) E-E 339×1.6×10-19
练习 已知:电子处于某能级 10 s, 3.39e V, 0 8 = − = − t E E 求: 该能级能量的最小不确定 量E 由该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及 解:1) 1.055 10 (J) 10 1.055 10 26 8 34 − − − = = t E Et 6.59 10 (eV) −6 = 2) hc E − E0 = h = 3.67 10 (m) 3.39 1.6 10 6.63 10 3 10 7 1 9 3 4 8 0 − − − = = − = E E hc 7.13 10 (m) ( ) 15 2 0 − = − = E E E hc
不确定关系的物理实质 1说明用经典方式来描述微观客体是不可能完全准确 的,经典模型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借用经典手段来描述微观客体时,必须对经典概念的 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加以限制 不确定关系就是这种限制的定量关系 △·Px≥h,△E·M≥h 注意:不确定(测不准)关系不是实验误差, 不是由于理论不完善或仪器不准确引起的。 它来自微观粒子的本性
三、不确定关系的物理实质 注意:不确定(测不准)关系不是实验误差, 不是由于理论不完善或仪器不准确引起的。 它来自微观粒子的本性。 1.说明用经典方式来描述微观客体是不可能完全准确 的,经典模型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借用经典手段来描述微观客体时,必须对经典概念的 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加以限制 不确定关系就是这种限制的定量关系 x px , 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