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给出了宏观与微观物理世界的界限,经典粒子模型 可应用的限度 Ax·x≥h,△E·M≥h 若在所研究的问题啦是可忽略的小量: 即可认为→0,则 由△x和△ △E和△t 可同时取零 和 E和t 可同时确定 该问题可用经典力学处理,否则要用量子力学处理
2.给出了宏观与微观物理世界的界限,经典粒子模型 可应用的限度 由 E t x px 和 和 可同时取零 E t x px 和 和 可同时确定 该问题可用经典力学处理,否则要用量子力学处理。 即可认为 则 若在所研究的问题中 是可忽略的小量, 0, , → x px , Et
3,互补原理哥本哈根精神 为什么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遵循的规律有如此巨大的 差别? 观测行为在被测事件中所引起的那部分原则上不 可控制的干扰是讨论原子现象时起决定作用的一个 特征” 海森伯 测量反映着客体、仪器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 宏观世界:可不计及“测量”对被测对象状态的影响。 1)认为自然过程是连续的,原则上可把测量干扰连续减 小,限制在所需的测量精度內。 2)认为客体与仪器的相互作用服从因果决定论,可以估 算和控制干扰,修正测量值
3 .互补原理——哥本哈根精神 为什么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遵循的规律有如此巨大的 差别? “观测行为在被测事件中所引起的那部分原则上不 可控制的干扰是讨论原子现象时起决定作用的一个 特征” ——海森伯 宏观世界:可不计及“测量”对被测对象状态的影响。 1)认为自然过程是连续的,原则上可把测量干扰连续减 小,限制在所需的测量精度内。 2)认为客体与仪器的相互作用服从因果决定论,可以估 算和控制干扰,修正测量值。 测量——反映着客体、仪器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
微观世界:不能不计及测量行为产生的干扰 1)以“量子化”取代连续性,作用量子h的存在规 定了千扰的下限,无法超越。 2)以概率性描述取代“决定论”,使对测量的干扰 不可控制,不可预测,不能校正。 不同的实验装置决定了不同的可测量,显示出客体某 些方面的特性而抑制其它方面的特性 电子 电子 显示粒子性 显示浪动性 抑制波动性 抑制粒子性
微观世界:不能不计及测量行为产生的干扰。 1)以“量子化”取代连续性,作用量子 h 的存在规 定了干扰的下限,无法超越。 2)以概率性描述取代“决定论”,使对测量的干扰 不可控制,不可预测,不能校正。 不同的实验装置决定了不同的可测量,显示出客体某 些方面的特性而抑制其它方面的特性 显示粒子性 抑制波动性 显示波动性 抑制粒子性
类比: 弹簧的两个影子:一个是浪 另一个是圆。如果只能从影子 去认知这个弹簧,你会认为它 是什么呢? 量子现象不只属于被观测的客体,而是属于客体和 仪器整体,反映的不仅仅是客体的存在和性质,而 且是客体和仪器的“关系”。 类比: 相对论中,长度、寿命、质量的测量结果反映了客体与作为参考 的惯性系间的关系。 仅在“课堂”条件下观察,不可能了解某同学在运动方面的特长。 犹如“瞎子摸象”,我们得出的各种结论不是互相排斥 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协调的,共同揭示客体的属性
量子现象不只属于被观测的客体,而是属于客体和 仪器整体,反映的不仅仅是客体的存在和性质,而 且是客体和仪器的“关系”。 弹簧的两个影子:一个是波, 另一个是圆。如果只能从影子 去认知这个弹簧,你会认为它 是什么呢? 类比: 相对论中,长度、寿命、质量的测量结果反映了客体与作为参考 的惯性系间的关系。 仅在“课堂”条件下观察,不可能了解某同学在运动方面的特长。 类比: 犹如“瞎子摸象”,我们得出的各种结论不是互相排斥、 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协调的,共同揭示客体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