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酶不是蛋白质 上世纪加0-80年代,发现核糖核酸酶等酶,除蛋白质 外还包含RNA(对 RNase p,RNA占77%),且后者在 催化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Aman发现该酶可耐 受胰蛋白酶的作用,但 RNase a处理失去活性;将蛋白 质与RNA分开后,单独都不表现 RNase p活性;重组后 恢复活性。 Cech在研究rRNA加工中发现RNA前体本身就具有 催化能力。之后,Aman和Pac两家实验室同时证明 RNA的催化能力-核酶( Ribozyme)。Cech和Aman 因此获1989诺贝尔奖。其后,还有大量RNA催化剂的 报道,甚至还有DNA催化剂及糖催化剂的报道。但这 些并不否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结论
有些酶不是蛋白质 上世纪70-80年代,发现核糖核酸酶P等酶,除蛋白质 外还包含RNA(对RNase P,RNA占77%),且后者在 催化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Altman发现该酶可耐 受胰蛋白酶的作用,但 RNase A处理失去活性;将蛋白 质与RNA分开后,单独都不表现RNase P活性;重组后 恢复活性。 Cech在研究rRNA加工中发现rRNA前体本身就具有 催化能力。之后,Altman和Pace两家实验室同时证明 RNA的催化能力-核酶(Ribozyme)。Cech和Altman 因此获1989诺贝尔奖。其后,还有大量RNA催化剂的 报道,甚至还有DNA催化剂及糖催化剂的报道。但这 些并不否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结论
作为生物化剂 1、所有的酶都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几乎所有的生物包 括病毒都能编码和合成酶。 2、酶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酾参与了生物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 (执行具体生理机能;清除有害物质;协同激素等生理 活性物质在体内发挥信号转换、传递和放大作用,调节 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催化代谢反应) (2)酶的组成和分布是生物进化及组织功能分化的基 础 (3)酶能在多种水平上进行调节以适应各种生命活动 的需要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 1、所有的酶都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几乎所有的生物包 括病毒都能编码和合成酶。 2、酶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酶参与了生物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 (执行具体生理机能;清除有害物质;协同激素等生理 活性物质在体内发挥信号转换、传递和放大作用,调节 生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催化代谢反应)。 (2)酶的组成和分布是生物进化及组织功能分化的基 础。 (3)酶能在多种水平上进行调节以适应各种生命活动 的需要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如加快反应速度、 反应前后无变化、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催化效率高: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比其他催化 反应高107-1013 2、酶活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易失活。 3、生物体内,酶活性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和控制。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结构专一性(绝对 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酶的特点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如加快反应速度、 反应前后无变化、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催化效率高:比非催化反应高108 -1020 ,比其他催化 反应高107 -1013 。 2、酶活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易失活。 3、生物体内,酶活性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和控制。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结构专一性(绝对 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施学研究中 1713年 Reaumur(法)胃液消化作用研究 1783年 Spallanzani发现鸟的胃液能消化肉 1814年 Kirchhoff发现稀酸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麦芽抽 提液加入淀粉后能生成麦芽糖,即麦芽抽提液中必定 有能水解淀粉的水溶性物质→ ferment(酵素)】 826年 Mitscherlich提倡水溶性酵素为 i unorganized ferment 1830年 Kuhne,首次使用Enm这一术语 1833年 Payen& Persoz从麦芽抽提液得到了 ferment,称 diastase〖溶于水、稀酸,但不溶于高浓度 酒精,即现在的 amylase 1835年 Berzelius提出 ferment起的是催化作用
1713年 Reaumur(法)胃液消化作用研究 1783年 Spallamzan 发现鸟的胃液能消化肉 1814年 Kirchhoff发现稀酸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麦芽抽 提液加入淀粉后能生成麦芽糖, 即麦芽抽提液中必定 有能水解淀粉的水溶性物质→ferment (酵素)】 1826年 Mitscherlich提倡水溶性酵素为 " unorganized ferment " 1830年 Kuhlne,首次使用Enzyme这一术语 1833年 Payen & Persoz 从麦芽抽提液得到了 ferment, 称diastase 【溶于水、稀酸, 但不溶于高浓度 酒精, 即现在的amylase】 1835年 Berzelius提出ferment起的是催化作用 酶学研究史 1
施堂研究中2 1857年 Pasteur认为发酵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一步都有 特定的酶参与,但酶只在活体细胞中才能起作用。 1894年 Bertrand发现了水解酶以外的酶。 1897年 Buchner兄弟以“没有酵母的酒精发酵”证明 了酶可以离开细胞起作用。 1910年 Halden& Young发现酶是蛋白质与耐热性低 分子量化合物( cofactor)的复合物,提出蛋白质只是担 体 1913年米氏方程建立。 1926年 Sumner得到了 Urease的结晶【1~2年后 Northrop结晶化了 Pepsin, Trypsin等蛋白酶】结晶中 测定不到 cofactor
1857年 Pasteur认为发酵分几个阶段进行, 每一步都有 特定的酶参与, 但酶只在活体细胞中才能起作用。 1894年 Bertrand发现了水解酶以外的酶。 1897年 Buchner兄弟以 “没有酵母的酒精发酵” 证明 了酶可以离开细胞起作用。 1910年 Halden & Young 发现酶是蛋白质与耐热性低 分子量化合物(cofactor)的复合物, 提出蛋白质只是担 体。 1913年 米氏方程建立。 1926年 Sumner得到了Urease的结晶【12年后, Northrop结晶化了Pepsin, Trypsin等蛋白酶】结晶中 测定不到cofactor。 酶学研究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