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国家社会发展的“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是对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新升华,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 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 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的有关国家社会发展的“四个全面” 的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 新要求,是对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新 升华,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提出不是一而就的,期间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一 、 “四个全面 ” 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 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这 个战略思想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经历了 几个重要阶段
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一种畅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家境富足、安居乐业、恬静和谐社会的向往。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首次把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自标,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阐述发展目标的重要词汇,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本世纪初完成初步小康之后提出的今后20年的新目标
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一 种畅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家境富足、安居乐 业、恬静和谐社会的向往。 • 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首次 把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后来成为了中国 共产党人阐述发展目标的重要词汇,其内涵也在 不断发展和丰富。 •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 们党在本世纪初完成初步小康之后提出的今后20 年的新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改动,目标由进行词变成完成词,“全面小康”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不久就要实现的蓝图,2012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创新性的系统的阐述,其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强调人群的覆盖面,要惠及全中国十几亿人口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改动,目 标由进行词变成完成词,“全面小康”不再遥不 可及,而是不久就要实现的蓝图。 • 2012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重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行了创新性的系统的阐述,其特色和亮点主 要表现在: • 强调人群的覆盖面,要惠及全中国十几亿人口,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
强调小康标准的全面性,也就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强调文明进步的协调性,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齐头并进强调小康目标的终极性,也就是要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人的本质的充分实现这个马克思主义终极目标上下功夫,这样全面小康”内涵更丰富更完善
• 强调小康标准的全面性,也就是“六个更加 ”,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 强调文明进步的协调性,即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齐 头并进 • 强调小康目标的终极性,也就是要逐步实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人的本质的充分实 现这个马克思主义终极目标上下功夫,这样 “全面小康”内涵更丰富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