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点明 这首词的主题,“更那堪”推进一层,离愁别恨,本已不堪,离别的 时刻,偏又在冷落凄清的秋季,就使人更加忧伤。注意此句在结构上 的意义:长调的过渡最不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粘”。这 首词上片的“念去去”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 虚写。既不“全脱”又不“明粘”。下片开头“多情”句先宕开一笔, 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 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 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接下来是写景,写了些什么景物? 这些景物与上阙的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写了杨柳、风、残月。这些景物是虚写,是设想次日酒醒后 的景况。 师: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呢?为什么作 者要写杨柳、风、残月而不写其他的景物呢? 生:这些景物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它们都与离别有关 都表示离别。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 天”,关于风,如“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 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
生: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点明 这首词的主题,“更那堪”推进一层,离愁别恨,本已不堪,离别的 时刻,偏又在冷落凄清的秋季,就使人更加忧伤。注意此句在结构上 的意义:长调的过渡最不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粘”。这 首词上片的“念去去”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 虚写。既不“全脱”又不“明粘”。下片开头“多情”句先宕开一笔, 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 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 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接下来是写景,写了些什么景物? 这些景物与上阙的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写了杨柳、风、残月。这些景物是虚写,是设想次日酒醒后 的景况。 师: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呢?为什么作 者要写杨柳、风、残月而不写其他的景物呢? 生: 这些景物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它们都与离别有关, 都表示离别。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 天”,关于风,如“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 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设想别后的景况,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着缠绵的情思溢于 言表。从下阙的整个内容来看,是写想象中的别后相思。 【小结】 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 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缠绵的离 情之歌:“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念奴娇·赤 壁怀古 【导入语】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前面我们领略到了柳永的温婉 缠绵,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体会苏轼的豪迈奔放 【写作背景介绍】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 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又名 “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设想别后的景况,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着缠绵的情思溢于 言表。从下阙的整个内容来看,是写想象中的别后相思。 【小结】 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 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缠绵的离 情之歌:“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念奴娇·赤 壁怀古 【导入语】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前面我们领略到了柳永的温婉 缠绵,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体会苏轼的豪迈奔放。 【写作背景介绍】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 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又名 “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
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 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赏析】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不是 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杰出英 雄人物 明确:“大江”和“浪”是两个比喻,不能简单解释为 长江和波浪,它们比喻“时光”,即“历史的长河”。这句意思是说 千百年来,许多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变得 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水比喻时光的例子呢? 明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 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突出了空间的广阔。那么,千古呢? 又突出了什么? 明确:时间的无垠 师:因此这一句一开始就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 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往昔风流人物也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
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 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 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赏析】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不是—— 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杰出英 雄人物。 明确:“大江”和“浪”是两个比喻,不能简单解释为 长江和波浪,它们比喻“时光”,即“历史的长河”。这句意思是说 “千百年来,许多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变得 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水比喻时光的例子呢? 明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 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突出了空间的广阔。那么,千古呢? 又突出了什么? 明确:时间的无垠。 师:因此这一句一开始就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 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往昔风流人物也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