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唐诗五首 点滴积累汇成江海 课前识记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 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曾 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 居蓝田辋川。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 园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人称“诗佛”。他还是有名的 画家,并精通音律。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 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开元进 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 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间丘晓所杀。开元、天 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被世人 誉为“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 《王昌龄集》。 杜甫(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 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自幼好学
第 14 课 唐诗五首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 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曾一 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闲 居蓝田辋川。他早年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山水田 园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人称“诗佛”。他还是有名的 画家,并精通音律。苏轼评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 右丞集》。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 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 尉。世乱还乡,道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 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被世人 誉为“七绝圣手”。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 《王昌龄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 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自幼好学
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擅长律诗, 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400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 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 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 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 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 端多有所反映;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 少侯》等较突出。 2.相关知识 (1)律诗。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 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 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 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 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字同
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 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擅长律诗, 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 1400 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 河北定州),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 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 词》等,诗集有《刘宾客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 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 端多有所反映;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 少侯》等较突出。 2.相关知识 (1)律诗。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 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 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 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 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字同
韵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 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各句用字平 仄有定;二、四句的末字同韵,各句不必对偶。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 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 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 为题目。 课时作业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0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韵。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 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各句用字平 仄有定;二、四句的末字同韵,各句不必对偶。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 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 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 为题目。 一、课外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 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 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 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 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 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1难的忧虑以 及对家乡故国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 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的凄凉伤感之情。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 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 “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一词,强调时 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 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 境。(任选两个即可)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 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 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 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 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 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 1 难的忧虑以 及对家乡故国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 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的凄凉伤感之情。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 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 “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③“夜久”一词,强调时 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 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 境。(任选两个即可)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颈联中的“浮”和“动”,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意赏 析 答案:“浮”字准确地写出了江水的壮阔,给人一种将“郡邑” 漂浮起来的错觉。“动”字生动地写出了江水的气势,波涛激荡翻腾, 震动远空。诗人生动地写出了汉江壮丽浩渺的自然景观。 (2)王维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出汉江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写 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回答出两种并结合诗的内容具体说 明 答案:①白描。诗人不着色彩,只用粗线条勾勒,构成了一幅简 约闳深的水墨画。②夸张。“江流天地外”“波澜动远空”夸张地写出 了汉江的流长以及壮阔气势。③虚实结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汉江临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颈联中的“浮” 和“ 动” ,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意赏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浮”字准确地写出了江水的壮阔,给人一种将“郡邑” 漂浮起来的错觉。“动”字生动地写出了江水的气势,波涛激荡翻腾, 震动远空。诗人生动地写出了汉江壮丽浩渺的自然景观。 (2)王维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描绘出汉江的自然景色,诗人在写 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回答出两种并结合诗的内容具体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白描。诗人不着色彩,只用粗线条勾勒,构成了一幅简 约闳深的水墨画。②夸张。“江流天地外”“波澜动远空”夸张地写出 了汉江的流长以及壮阔气势。③虚实结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