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调研卷满分130分,调研时间150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调研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太阳从东方升起,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启新的一天。6点刚过,轨道交通 就迎来了怀揣梦想与报负的年轻人,随着轨交1、2、4号线的陆续开通和高铁新城的 迅速(jue)起,“一体两翼”有了新鲜的血脉,苏城焕发(ang)然的生机:正午 风和,拙政园、平江路、山塘街…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书写着赞(yu)不断的传奇:夜幕降临,环护城河健身步道上走来无数勤劳—(rui) 智的苏城百姓,护城河两岸流光溢彩,婉若仙境。“老苏州”“新苏州”,恰似一幅美轮 美夹的“双面纷”,古韵今风,奇幻绚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jue)起②(ang)然③赞(y)④(rui)智 (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关雎》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6)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 (7)则有去国怀乡, 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名著阅读。(5分) 根据《格列佛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小人国里的官员腰上几乎都缠着丝线,这是怎么回事?请简要说明这些丝线的 由来,并说说在作者眼里那些官员是怎样的人。(3分) (2)“年少曾有漂流梦”,如果有可能像格列佛一样岀海冒险,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国 家里的哪一个场景?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加以说明。(2分) 4.下面是两幅公益广告画,请你任选一幅说说它的成功之处。(3分)
1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2018-2019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调研卷满分 130 分,调研时间 150 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调研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24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太阳从东方升起,拥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启新的一天。6 点刚过,轨道交通 就迎来了怀揣梦想与报负的年轻人,随着轨交 1、2、4 号线的陆续开通和高铁新城的 迅速 (jué)起,“一体两翼”有了新鲜的血脉,苏城焕发 (àng)然的生机;正午 风和,拙政园、平江路、山塘街……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书写着赞 (yù)不断的传奇;夜幕降临,环护城河健身步道上走来无数勤劳 (ruì) 智的苏城百姓,护城河两岸流光溢彩,婉若仙境。“老苏州”“新苏州”,恰似一幅美轮 美夹的“双面纷”,古韵今风,奇幻绚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① (jué)起 ② (àng)然 ③赞 (yù) ④ (ruì)智 (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 分) 改 改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 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纷纷暮雪下辕门,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关雎》)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6)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 》) (7)则有去国怀乡, ,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名著阅读。(5 分) 根据《格列佛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小人国里的官员腰上几乎都缠着丝线,这是怎么回事?请简要说明这些丝线的 由来,并说说在作者眼里那些官员是怎样的人。(3 分) (2)“年少曾有漂流梦”,如果有可能像格列佛一样出海冒险,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国 家里的哪一个场景?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加以说明。(2 分) 4.下面是两幅公益广告画,请你任选一幅说说它的成功之处。(3 分)
当没有了时 再多的石头您盈有用! 关注孩 不要关住孩子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5~6题。(5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 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词?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6.有人说,李后主这首《破阵子》是对《相见欢》中“别是一般滋味”的绝佳注解。你认同 这一说法吗?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7~9题。(12分)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 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呜不已。信足荡累 颐物,悟衷散赏。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 7.选择加点字的字义
2 第二部分(46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5~6 题。(5 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②潘鬓③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 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词?请说说你的理由。(2 分) 6.有人说,李后主这首《破阵子》是对《相见欢》中“别是一般滋味”的绝佳注解。你认同 这一说法吗?请简要说明。(3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 7~9 题。(12 分)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 吴均 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 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呜不已。信足荡累 颐物,悟衷散赏⑤。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 7) 7.选择加点字的字义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义选项 ①)孤峰入汉①银河,天河。@男子。③汉族 2水之猿|④踮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 (3)春罗被径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古同 覆盖。 (4)风雨如晦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 用现代汉语翻一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 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五则材料,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 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农 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 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分。2016 年I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名录 材料二: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 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 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 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 有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 材料三: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咏梅 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兴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这些诗词或写 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情怀。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 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 材料四:立春亦称“打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主持“打春” 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 牛三下。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 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这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 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的小土牛。牛角上]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 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 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 材料五
3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1)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③汉族。 (2)企.水之猿 ①踮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赶上。 (3)春罗被.径 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古同“披”,覆盖。 (4)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 8.用现代汉语翻一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 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4 分) 阅读下面五则材料,完成 10~12 题。(10 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 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农 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 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分。2016 年 I1 月 30 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名录。 材料二: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 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 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 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 有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 材料三: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咏梅 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兴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这些诗词或写 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情怀。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 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 材料四:立春亦称“打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主持“打春” 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 牛三下。柳条长 24 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 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这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 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的小土牛。牛角上]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 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 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 材料五:
太崴 春 10.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词,并联系上述材料,简要阐释你选择这首诗词的原因(4 分) 11.“材料五”所画场景反映的是哪一种习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习俗的?(3分) 12.你认为“节气”和“气节”有关系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7题。(19分) 家有如意 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她喜欢车。常常,她会为对面驰过的一辆警车、 消防车,或者水泥搅拌车、工程抢险车而惊呼,就像通常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景一般 有时,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说:“怎么连辆救护车也不见?”于是,我 们安慰她:“没有救护车是好事啊,证明没有人生急病。”对此,她很不以为然,她认为救 护车就应该时时刻刻在街上跑着,就像巡逻的警车一样 有一度时期,如意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急救手册》。那是家里的阿姨在家政公司培训 时的课本。她不厌其烦地让我给她讲里面的各种病例和急救常识,也会突然地翻开书页,指 着图片考问我:“姥姥,这是什么伤?烧伤还是割裂伤?”非常专业。她还希望我能给她买 个X光机,摆在她的玩具屋里。我告诉她,这个买不了。她拿来我的手机,摆弄一阵,说 “怎么买不了?下单吧。”我没办法给她下这样的单,只好把我的X光片拿出来给她欣赏 她很惊讶,说:“姥姥你还有Ⅹ光片啊!”顿时我的形象高大起来。她拿着我的片子,对着阳 光,用小手指点着,说:“看,姥姥,你脖子这里有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总是低头看手机 我诺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她拿着的,是我的胸片 这天,在她妈妈的汽车里,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她喜欢的车辆驰过就惊呼,她显得沉 默。忽然,她问妈妈,说 “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她妈妈一时没有明白,回答道 我们不在电视里呀 如意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我们说 话,下面还有一行字。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这匪夷所思的奇想,让她妈妈顿时肃然起敬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 在跑道上滑行时,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
4 10.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词,并联系上述材料,简要阐释你选择这首诗词的原因(4 分) 11.“材料五”所画场景反映的是哪一种习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习俗的?(3 分) 12.你认为“节气”和“气节”有关系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3~17 题。(19 分) 家有如意 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她喜欢车。常常,她会为对面驰过的一辆警车、 消防车,或者水泥搅拌车、工程抢险车而惊呼,就像通常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景一般。 有时,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说:“怎么连辆救护车也不见?”于是,我 们安慰她:“没有救护车是好事啊,证明没有人生急病。”对此,她很不以为然,她认为救 护车就应该时时刻刻在街上跑着,就像巡逻的警车一样。 有一度时期,如意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急救手册》。那是家里的阿姨在家政公司培训 时的课本。她不厌其烦地让我给她讲里面的各种病例和急救常识,也会突然地翻开书页,指 着图片考问我:“姥姥,这是什么伤?烧伤还是割裂伤?”非常专业。她还希望我能给她买一 个 X 光机,摆在她的玩具屋里。我告诉她,这个买不了。她拿来我的手机,摆弄一阵,说: “怎么买不了?下单吧。”我没办法给她下这样的单,只好把我的 X 光片拿出来给她欣赏。 她很惊讶,说:“姥姥你还有 X 光片啊!”顿时我的形象高大起来。她拿着我的片子,对着阳 光,用小手指点着,说:“看,姥姥,你脖子这里有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总是低头看手机 了。”我诺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她拿着的,是我的胸片。 这天,在她妈妈的汽车里,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她喜欢的车辆驰过就惊呼,她显得沉 默。忽然,她问妈妈,说: “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她妈妈一时没有明白,回答道: “我们不在电视里呀 如意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我们说 话,下面还有一行字。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这匪夷所思的奇想,让她妈妈顿时肃然起敬。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 在跑道上滑行时,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
“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 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此时, 她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那是她非常、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那 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 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她 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那些讲 给小孩子听的道理,那些正能量的教诲,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却一无用处。没有办法, 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警察就要 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知道吗?小孩子受教育,这是—一法律。”如此耸人听闻,效果差强 人意。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 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 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 完全碾压我的智商。那时,她三岁 我抱着如意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的小区,在郊外,离寸土寸金的城市很远,但环境清幽,拥有大片的林木和草地 自然,空气和天空,都要比喧嚣的城里干净一些。 如意还不很会说话,却特别喜欢发问。 “哒哒?”她随便指着一样东西这么说。 意思就是:这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蒲公英。” “哒哒?”又指一样发问。 这是树,白杨树。”我说。 “哒哒?”这一次,她抬头,指在了天上。 哦,这是月亮。”我告诉她。顺口就哼出了几句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听着,忽然在我怀中,非常陶醉地,起舞,随着旋律,摇头晃脑,小胳膊一摆一摆 地,舒张有致。我们俩,我歌,她舞,好默契。 转天,在家里,傍晚,月亮升起来了,如意跑到我身边,隔着玻璃窗,指着树影之上 的月亮,对我说:“哒哒?”我明白了,说:“这是月亮。”心里加了一句:“苏东坡的月 亮。”然后就又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果然,她又跳起来。自由地、陶醉地、全身心地,伸胳膊动腿,摇头晃脑,恣情肆意 我莫名地感动。这望月起舞的小人儿,像某种小动物,浑身是原始的欢腾 那时,她还没上“欧园”,她不满两岁。 13.文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事情,你觉得哪两件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4分) 14.请品析“完全碾压我的智商”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3分)
5 “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 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此时, 她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那是她非常、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那 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 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她 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那些讲 给小孩子听的道理,那些正能量的教诲,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却一无用处。没有办法, 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警察就要 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知道吗?小孩子受教育,这是——法律。”如此耸人听闻,效果差强 人意。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 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 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 完全碾压..我的智商。那时,她三岁。 我抱着如意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的小区,在郊外,离寸土寸金的城市很远,但环境清幽,拥有大片的林木和草地。 自然,空气和天空,都要比喧嚣的城里干净一些。 如意还不很会说话,却特别喜欢发问。 “哒哒?”她随便指着一样东西这么说。 意思就是:这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蒲公英。” “哒哒?”又指一样发问。 “这是树,白杨树。”我说。 “哒哒?”这一次,她抬头,指在了天上。 “哦,这是月亮。”我告诉她。顺口就哼出了几句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听着,忽然在我怀中,非常陶醉地,起舞,随着旋律,摇头晃脑,小胳膊一摆一摆 地,舒张有致。我们俩,我歌,她舞,好默契。 转天,在家里,傍晚,月亮升起来了,如意跑到我身边,隔着玻璃窗,指着树影之上 的月亮,对我说:“哒哒?”我明白了,说:“这是月亮。”心里加了一句:“苏东坡的月 亮。”然后就又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果然,她又跳起来。自由地、陶醉地、全身心地,伸胳膊动腿,摇头晃脑,恣情肆意。 我莫名地感动。这望月起舞的小人儿,像某种小动物,浑身是原始的欢腾。 那时,她还没上“欧园”,她不满两岁。 13.文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事情,你觉得哪两件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4 分) 14.请品析“完全碾压..我的智商”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