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动、移动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不流通。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 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 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 政治态度。 D.该文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 这两大特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 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 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 “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 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 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 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 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 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动、移动。 D.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凝滞:不流通。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9.下列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该文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 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 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 政治态度。 D.该文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 这两大特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 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 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 “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 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 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 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 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 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
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 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 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十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 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 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 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 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 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 元卒,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己/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己/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 “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号,所以常常用 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 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 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 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 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 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 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 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 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庆元 元卒,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 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 “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号,所以常常用 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 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