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教学 重点、难点 支撑课程 时 方式 目标 第三节人事考评 重要性。 难点:人员考评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人员的培训与发 及各自的优缺点 展 第八章组织文化 通过本部分的 重点:组织文化的分类 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 学习,让学生了 掌握组织文化的定义、特征 目标2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构成和解组织文化的 和日响因素。 讲投 功 重要性。 难点,组织文化的构成、功 目标3 第二节组组文化造 能和反功能 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 通过本部分的 重点:领导与管理之间的 第一节领导的内通与特 学习,让学生对 系,掌捉领导的内酒和特征 第二节领导与领导者 与领导职能右 日标2 第三节领导与被领导者 基本的认识,能 难点:情最领导模型 2 够掌提经典领 掌领导特质理论、 为 目标3 第四节领导与情境 保程思政 入点:社会 导理论的主要 、情景领导模型 领导者 观点。 角色理论、权变领导理 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部分的 量点。激品机理 第十章激励 学习,让学生理 了解激励的基酷: 第一节激励基础 解激励的本质。 难点:常用的激局方法 能对如何调 深行为基础理论 第二节激励理论 过程激 2 讲授 和引导人的行 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的基 第三节激励方法 为发表看法。 观点及各自的先进性和局限 性:堂提常用的激励方法 第十一意沟通 通过本部分的 重点:沟通过程模型 第一节沟通与沟通类型 学习,让学生体 了解有效沟通的标准模型 发到管理实我 第二节沟通暗碍及其克形 中沟通的重要 第三节冲突及其管理 难点:冲突管理的策略 性,对泡渐的骑 讲授 目标2 理解如何克服沟通造得:理 理程用政动入占,通过排 有所认识,并 目标3 述伟人故事,培养学生养 能够辩证看待 解不同冲突类型及其对组织 成理解宽容、热情诚恳的 冲突 的影响:理解冲突管理中判 沟通习惯。 制和激发冲突的权衡。 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 程 通过本部分的 重点: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控制的内涵与原则 学习,让学生 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 目标 够「解控制的 第二节控制的类型 难点: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 讲投 目标2 内涵和原则,对 价缺点 日标3 第三节控制的过程 控制过程有基 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优 本认识 缺点
4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三节 人事考评 第四节 人员的培训与发 展 重要性。 难点:人员考评的主要方法 及各自的优缺点。 第八章 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构成和 功能 第三节 组织文化塑造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了 解组织文化的 重要性。 重点:组织文化的分类 掌握组织文化的定义、特征 和影响因素; 难点:组织文化的构成、功 能和反功能; 2 讲授 目标 2 目标 3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与被领导者 第四节 领导与情境 课程思政融入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对 与领导职能有 基本的认识,能 够掌握经典领 导理论的主要 观点。 重点: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 系,掌握领导的内涵和特征; 难点:情景领导模型 掌握领导特质理论、行为理 论、情景领导模型、领导者 角色理论、权变领导理 2 讲授 目标 2 目标 3 第十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基础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方法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理 解激励的本质, 能对如何调节 和引导人的行 为发表看法。 重点:激励机理 了解激励的基础; 难点:常用的激励方法。 握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 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的基本 观点及各自的先进性和局限 性;掌握常用的激励方法 2 讲授 目标 2 目标 3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类型 第二节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第三节 冲突及其管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讲 述伟人故事,培养学生养 成理解宽容、热情诚恳的 沟通习惯。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体 会到管理实践 中沟通的重要 性,对沟通的障 碍有所认识,并 能够辩证看待 冲突。 重点:沟通过程模型 了解有效沟通的标准模型 难点:冲突管理的策略 理解如何克服沟通障碍;理 解不同冲突类型及其对组织 的影响;理解冲突管理中抑 制和激发冲突的权衡。 2 讲授 目标 2 目标 3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 程 第一节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 第三节 控制的过程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能 够了解控制的 内涵和原则,对 控制过程有基 本认识 重点:控制系统的组成 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 难点: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 优缺点 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及其优 缺点。 2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学教学 支撑课程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方式 目标 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 重点:控制的过程 第一节层级控制、市场控 通过本章学习 基本车的物 掌指控制的定义、内涵、原 制与团体控制 制方法与技术。 则和控制的过程: 目标2 2 日标3 第二节质量控制方法 难点:常用的控制方法 第三节管理控制的信息技 掌据常用的控制方法。 通过本部分的 重点:风险管理的目标 学习,让学生 了解风险及其分类。 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 解到风险对企 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理 管理 业经营的导影响 目标1 第一风识别与分 时风险管理和 难点:危机预警、反应和恢 第二节风险评估与控制 危机管理的目 复的基本流形 目标2 第三节危机管理 标,内容和方法 苹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有基本的丁解。 风险控制的过程和主要方 法、簧略, 重点:创新的定义和内汤: 过本部分的 第十五音新原理 学习,让学生 了解创新评估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组织管理的创新职 理解管理创新和维持之同 创新在整个管 关系;理解不同的管理创新 能 理过程中的角 日标1 类型 第二节管理创新的类型 色右所认识,理 目标2 难点:主要动力、创新管理 基本内容 解创新与持 间的相互关 决策和创新领导 日标3 第三节创新过程及其管 系 掌握创新的定义和内通: 操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饵 理决策和创新领导。 重点: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 背景。 第十六章组织创新 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 史背景 第一节组织变革与创新 解组织创新的 理解制度结构创新、层级结 目标1 第二节组织结构创新 主要模式和变 讲授 目标2 构创新、文化结构创新的过 革申的音思.过 第三节创新与学习型组 学习型组织有 程和结果: 目标3 基本的认识 难点:理解组织学习和组数 修炼的基本观点:以及知识 创新的模式和过程。 总复习 讲投
5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程 目标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 术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 制与团体控制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 术 通过本章学习 基本主要的控 制方法与技术。 重点:控制的过程 掌握控制的定义、内涵、原 则和控制的过程; 难点:常用的控制方法 掌握常用的控制方法。 2 讲授 目标 2 目标 3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 管理 第一节 风险识别与分析 第二节 风险评估与控制 第三节 危机管理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了 解到风险对企 业经营的影响, 对风险管理和 危机管理的目 标、内容和方法 有基本的了解。 重点:风险管理的目标 了解风险及其分类。 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理 难点:危机预警、反应和恢 复的基本流程 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的过程和主要方 法、策略; 2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 能 第二节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 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过程及其管 理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对 创新在整个管 理过程中的角 色有所认识,理 解创新与维持 之间的相互关 系。 重点:创新的定义和内涵; 了解创新评估方法和技术。 理解管理创新和维持之间的 关系;理解不同的管理创新 类型。 难点:主要动力、创新管理 决策和创新领导 掌握创新的定义和内涵;掌 握创新的主要动力、创新管 理决策和创新领导。 2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 织 通过本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理 解组织创新的 主要模式和变 革中的障碍,对 学习型组织有 基本的认识。 重点:组织结构创新的历史 背景。 了解不同组织结构创新的历 史背景。 理解制度结构创新、层级结 构创新、文化结构创新的过 程和结果; 难点:理解组织学习和组织 修炼的基本观点;以及知识 创新的模式和过程。 2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总复习 2 讲授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计算机或网络上机考等。 考试课程成绩一般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个性化考核内容应在平时成绩中体现 期末考试同一门课程试卷保持一致。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教学参观、平时测验等 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一般以30%-60%为宜,一些含有实验、实践 性环节很强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但须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明确要求,不可降低 学习过程的评定标准。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满分为50分,占总成绩的50% 平时成绩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实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 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锁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领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单项选择愿、多项选择题、填空愿、简答题、计算愿和设计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xx%+期末成绩xx%) 期末成绩 合计 程目标 平时成绩(50%) (50%】 作业 测验 实验 课堂表现课堂讨论 (30% (0% (0% (0%) (20%) 10 0 0 5 20 2 10 0 0 0 20 35 3 10 0 0 0 10 10 0 合计(成绩构成) 30 0 0 0 20 50 100% 五、教学方法 写明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在线学习、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等)。 本课程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 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E0L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 6
6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计算机或网络上机考等。 考试课程成绩一般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个性化考核内容应在平时成绩中体现, 期末考试同一门课程试卷保持一致。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听课、作业、课堂讨论、教学参观、平时测验等 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比例一般以 30%-60%为宜,一些含有实验、实践 性环节很强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但须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明确要求,不可降低 学习过程的评定标准。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50 分,占总成绩的 5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作业、测验、实验、课堂表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 占比及评分标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设计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合计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 (50%) 作业 (30%) 测验 (0%) 实验 (0%) 课堂表现 (0%) 课堂讨论 (20%) 100 1 10 0 0 0 5 20 35 2 10 0 0 0 5 20 35 3 10 0 0 0 10 10 30 合计(成绩构成) 30 0 0 0 20 50 100% 五、教学方法 写明本课程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在线学习、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等)。 本课程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论授课、案例分 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EOL 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
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材料 指定教科书 马工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散材: 序号作者(或编者译者等) 教材或参考书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美]达夫特著 《管理学》(第10版 机城工业 2018年 出版社 2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复日大学 2020年 出板社 主撰人:车斌 审核人:车斌 英文校对:赵玲 教学副院长:李玉峰 日期:2022年9月26日
7 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六、参考材料 指定教科书 马工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参考教材: 序号 作者(或编者译者等) 教材或参考书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美]达夫特著 《管理学》(第 10 版)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18 年 2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 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复旦大学 出版社 2020 年 主撰人:车斌 审核人:车斌 英文校对:赵玲 教学副院长:李玉峰 日 期:2022 年 9 月 26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及格 分数≥90分) 78≤分数 (6≤分数 (60≤分数 不及格 (分数<60分 限程目标 90 78) 68) 管理 学的基本 理学的基 管理学的基 台理学的基本 学的基 其本 课程目标 概念基术 (10%) 正确论述 程完整,答案 题过程较 过程基本 过程基本 60%,或存在作 确,书写清晰。 案较 答案基本 业抄装现象。 热练掌握管理学 能够较为正确 能够基本正确 以正确章握 无法正确辈握 熟练运用管理环 能自 识。难以运月 境分析计 较为热分 基本热污 管理利 理环 课程目标 领导职能和控 (10%) 能等业案 制 导职能 能和 例,基本正确」 职能等知识。 职能等知识 分析企业具体 不具条分析 业案升 倒误 业案例 确率达到80% 确事达 生算现学理 学论详细 以运 用管到 课程目标3 会热点圈 论详细分析管 析管理热点问 细分析管理 管理热点问 (10%) 养。 具有较高的管 的管理养 次缺管到 理素养。 2.课堂讨论评价标准 成绩 良好 中等 优秀 及格 (78≤分数 (68≤分数 (60≤分数 不及格 分数90分】 (分数(60分) 课程目标 90 官理 学的基 基本 的基不 本椒令正确 基本 基 基 解讨 课程目标 (5 程完整,答案 愿过程较完 过程基本完 过程基本完 60%,或存在行 确,书写清晰 容案基才 正确 案大音 业抄袭现象。 正确 热练拿握管埋学 上 能够基本正确 难以正确掌握 无法正确草 练远用管理 计划印 设为热 用 课程目标2 管理环 (5%) 计 组织职 组织职 ,基本正确 能等知识 职能等知识 分析企业具付 具条分析 一定分制
8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10%) 管理学的基本知 识掌握全面,基 本概念正确、论 述逻辑清楚、层 次分明,解题过 程完整,答案正 确,书写清晰。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较全 面,基本概念 较正确、论述 比较清楚,解 题 过 程 较 完 整,答案较正 确,书写清晰。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较全 面,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比 较清楚,解题 过 程 基 本 完 整,答案基本 正确。 管理学的基本 知 识 掌 握 一 般,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基 本清楚、解题 过 程 基 本 完 整,答案大部 分正确。 管理学的基本 知 识 掌 握 较 少,解题过程 不完整,答案 正 确 率 低 于 60%,或存在作 业抄袭现象。 课程目标 2 (10%) 熟练掌握管理学 基础知识。能够 熟练运用管理环 境分析、计划职 能、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具 备 分 析 企 业 案 例,基本正确。 能够较为正确 掌握管理学基 础知识。能够 较为熟练运用 管 理 环 境 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具备一定分析 企业案例,正 确率达到 80%。 能够基本正确 掌握管理学基 础知识。能够 基本熟练运用 管 理 环 境 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具备一定分析 企业案例,正 确率达到 70%。 难以正确掌握 管理学基础知 识。难以运用 管 理 环 境 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分析企业具体 案例,错误率 较高。 无法正确掌握 管理学基础知 识。无法运用 管 理 环 境 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不具备分析企 业案例。 课程目标 3 (10%) 能够熟练管理学 理论详细分析社 会热点问题,具 有很高的管理素 养。 能够较为熟练 运用管理学理 论详细分析管 理热点问题, 具有较高的管 理素养。 能够运用管理 学理论详细分 析管理热点问 题,具有一定 的管理素养。 能够基本运用 管理学理论详 细分析管理热 点问题,基本 具 有 管 理 素 养。 难以运用管理 理论详细分析 管 理 热 点 问 题,欠缺管理 素养。 2.课堂讨论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 90) 中等 (68≤分数< 78) 及格 (60≤分数< 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5%) 管理学的基本知 识掌握全面,基 本概念正确、论 述逻辑清楚、层 次分明,解题过 程完整,答案正 确,书写清晰。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较全 面,基本概念 较正确、论述 比较清楚,解 题过程较完 整,答案较正 确,书写清晰。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较全 面,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比 较清楚,解题 过程基本完 整,答案基本 正确。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一 般,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基 本清楚、解题 过程基本完 整,答案大部 分正确。 管理学的基本 知识掌握较 少,解题过程 不完整,答案 正确率低于 60%,或存在作 业抄袭现象。 课程目标 2 (5%) 熟练掌握管理学 基础知识。能够 熟练运用管理环 境分析、计划职 能、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具 备分析企业案 例,基本正确。 能够较为正确 掌握管理学基 础知识。能够 较为熟练运用 管理环境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具备一定分析 能够基本正确 掌握管理学基 础知识。能够 基本熟练运用 管理环境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具备一定分析 难以正确掌握 管理学基础知 识。难以运用 管理环境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分析企业具体 案例,错误率 无法正确掌握 管理学基础知 识。无法运用 管理环境分 析、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领 导职能和控制 职能等知识。 不具备分析企 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