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空间组合原理表现
第三篇 空间组合原理表现
第九章空间的性质 第一节对空间的认 、空间与形态 空间无处不在,所有形态必然依附于一定空间才能存在,才能产生价值。空间决定 形态的大小、远近、方位及显隐,而形态也对空间性状产生强烈影响。被限定的空 间也具有形态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我们所知觉到的形态只不过是被周围环境 (空间)烘托出来的主体部分;反过来说,周围环境也只不过是在主体(被视觉“聚 焦”的部分)对比下被知觉为次要部分,或有后退感的部分
一、空间与形态 空间无处不在,所有形态必然依附于一定空间才能存在,才能产生价值。空间决定 形态的大小、远近、方位及显隐,而形态也对空间性状产生强烈影响。被限定的空 间也具有形态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我们所知觉到的形态只不过是被周围环境 (空间)烘托出来的主体部分;反过来说,周围环境也只不过是在主体(被视觉“聚 焦”的部分)对比下被知觉为次要部分,或有后退感的部分。 第九章 空间的性质 第一节 对空间的认识
图9-2太极图 图9-1罗宾的杯 图9—1这个著名的“罗宾( Rubin)的杯”,被称为“两可图形”,因为它既是杯 又是人脸。当我们看到杯时,人脸就“虚”了,“后退”了,就变成“空间”了 当我们注意人脸时,杯形就“散”了、“虚”了、“后退”了,也变成空间了。 图92太极图上的阴阳(图形上的黑白)互为依存,互相推动,无始无终,常转 不止。从图形知觉的意义上说,黑白两极也互为图形和空间(又称图与地 由此可见,空间只不过是有一定距离的环境的一部分。空间也有形,也具有形 态性,同时与形态相互转化
图9—1这个著名的“罗宾(Rubin)的杯”,被称为“两可图形”,因为它既是杯 又是人脸。当我们看到杯时,人脸就“虚”了,“后退”了,就变成“空间”了; 当我们注意人脸时,杯形就“散”了、“虚”了、“后退”了,也变成空间了。 图9—2太极图上的阴阳(图形上的黑白)互为依存,互相推动,无始无终,常转 不止。从图形知觉的意义上说,黑白两极也互为图形和空间(又称图与地)。 由此可见,空间只不过是有一定距离的环境的一部分。空间也有形,也具有形 态性,同时与形态相互转化
图9—3,烘托叶子的空间只不过 是后面的“看不全”的或在视野 中未被“聚焦”的树木和花草。 在蚱蜢及中间柞叶上聚焦,其他 部分便虚空了,后退了。被知觉 为空间的部分(背景)在边框及叶 子的限定之下,也是有形的,通 常被称之为“负形”(见第一编第 三章图3-24《女牧师》), 图3-24
图9—3,烘托叶子的空间只不过 是后面的“看不全”的或在视野 中未被“聚焦”的树木和花草。 在蚱蜢及中间柞叶上聚焦,其他 部分便虚空了,后退了。被知觉 为空间的部分(背景)在边框及叶 子的限定之下,也是有形的,通 常被称之为“负形”(见第一编第 三章图3-24《女牧师》), 图3-24
这个负形(空间)、正 形(形态)与罗宾的杯及太 极图的道理是相同的,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负形 总被人忽略。实际上在 定知觉范围之内,负 形与正形是相互依存的, 改变一方,另一方也即 改变。 另外,叶子上的圆洞 是空间的—部分,但 图 其醒目性却被知觉为仅 次于蚱蜢的图形,当注 意这个圆洞及蚱蜢时, 9 叶子又成了背景
这个负形 (空间 ) 、 正 形 (形态 )与罗宾的杯及太 极图的道理是相同的 ,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负形 总被人忽略 。实际上在 一定知觉范围之内 , 负 形与正形是相互依存的 , 改变一方 ,另一方也即 改变 。 另外 ,叶子上的圆洞 是空间的——部分 , 但 其醒目性却被知觉为仅 次于蚱蜢的图形 ,当注 意这个圆洞及蚱蜢时 , 图 9 — 3 叶子又成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