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 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 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 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 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 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 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 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 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 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一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
11 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 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 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 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 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 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 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 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 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 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
一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 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 展。 一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 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 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 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稳步前进。 一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 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一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 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12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 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 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 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 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 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 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 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 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 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 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 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 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 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 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解怠、不折腾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13 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 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 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 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 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 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 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 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 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 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一○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 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 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 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一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 更加坚实。 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 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14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 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 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 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 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 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 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 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 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 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 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 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 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 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 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 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 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 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 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 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5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 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 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 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 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 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 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 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 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 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 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 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 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 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