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4/3 其中实验/实贱学时:0学时 先锥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食品化学等 授课时间:1~12周,星期二:5-6节:星期五:3-4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B505 授课对象:202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救师姓名职称:廖俊旭/剧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上课时学生可自由提问和讨论:2.每次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答疑方式: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QQ和微信等进 行远程答疑:3.课外平时学生可到12℉201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有机化学》,赵温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第6版。所选教材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救学参考资料:(1)《有机化学学习指南》,郑艳、张文勤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第二版:(2)《有机化学》,张文勤主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4.7.第5版:(3)《有机化学》,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第2版:(4)《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下册邢其毅等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5:(5)《有机化学》(第三版),莫里森[美]编,复旦大学翻译,科学出版社,1996。 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一门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系统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是食品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 具有较广阔的专业知识结构的食品化工人才。主要介绍和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来源、制备、物性、结构、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 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和应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类化学化工相关 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
1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4/3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食品化学等 授课时间:1~12 周,星期二:5-6 节;星期五:3-4 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 6B505 授课对象:2020 级食品质量与安全 1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廖俊旭/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上课时学生可自由提问和讨论;2.每次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答疑方式;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QQ 和微信等进 行远程答疑;3. 课外平时学生可到 12F201 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有机化学》,赵温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第 6 版。所选教材为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1)《有机化学学习指南》,郑艳、张文勤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第二版;(2)《有机化学》,张文勤主编, 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4.7.第 5 版;(3)《有机化学》,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第 2 版;(4)《基础有机化学》(第 4 版)上、下册,邢其毅等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5 ;(5)《有机化学》(第三版),莫里森[美]编,复旦大学翻译,科学出版社,1996。 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一门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系统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是食品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 具有较广阔的专业知识结构的食品化工人才。主要介绍和讲授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来源、制备、物性、结构、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 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和应用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类化学化工相关 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来源、制备、物性、结构、 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应用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 C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 3.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 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 强对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等: 学的语言工具用于食品生产与加工过 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领域的复杂工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 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程问题。 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来源和制备、天然产物和有机化合 物的分离鉴定、运用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握有 机合成技术。 目标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操作,学会官能团的鉴别操作, 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C2.问题分析: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领 22: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 型方法正确表达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 本原理,用于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 具备较高的有机化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所涉及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技术、品 3.初步具备食品化工产品分析和开发实验的能力: 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科学与工 质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初步具备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理论解决食品化工实际工程问题 的能力。 2
2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来源、制备、物性、结构、 化学性质、立体化学、反应机理、波谱技术、合成分离鉴定应用等;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 3.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 强对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等;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 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用途、来源和制备、天然产物和有机化合 物的分离鉴定、运用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握有 机合成技术。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 学的语言工具用于食品生产与加工过 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C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领域的复杂工 程问题。 目标 2(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操作,学会官能团的鉴别操作, 学会使用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能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2.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具备较高的有机化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3.初步具备食品化工产品分析和开发实验的能力; 4.初步具备运用有机化学基础理论解决食品化工实际工程问题 的能力。 2-2: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 型方法正确表达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 所涉及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技术、品 质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C2.问题分析: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领 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 本原理,用于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 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科学与工 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 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13: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 C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 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 态度: 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加工 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领域的复杂工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 单元操作优化等工程问题。 程问题。 神: 4.培养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其精细有机化工职业伦理规 范、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理论敏学进程表 教学模式 授课 学时 支撑 周次 主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敏师 (线上/线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课程 下) 目标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史,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随堂作业:解释H0、 学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共价键,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类, NH的分子结构。 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程序等。 作业:P19:一)、五) 课程思攻融入点:从青蒿素的发明和新冠药物研制切入 课堂讲授 八)、十二)。 1 1绪论 廖俊旭 线上 目标3 说明什么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过程,再到屠呦呦 讨论 思政作业:每人至少阅 对抗疟特效药(医学)的巨大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 读两篇与化学发展关 尔医学奖,培养学生的科学报国精神。 的文章或书籍和教材 中的二维码阅读。 3
3 目标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 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 神; 4.培养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其精细有机化工职业伦理规 范、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1-3: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 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 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加工 单元操作优化等工程问题。 C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 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领域的复杂工 程问题。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 主题 授课 教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模式 (线上/线 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 课程 目标 1 1.绪论 廖俊旭 3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史,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共价键,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类, 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程序等。 课程思政融入点:从青蒿素的发明和新冠药物研制切入 说明什么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研究过程,再到屠呦呦 对抗疟特效药(医学)的巨大贡献而获得 2015 年诺贝 尔医学奖,培养学生的科学报国精神。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随堂作业:解释 H2O、 NH3的分子结构。 作业:P19: 一)、五)、 八)、十二)。 思政作业:每人至少阅 读两篇与化学发展关 的文章或书籍和教材 中的二维码阅读。 目标 3
随堂作业:①写出四个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烃和环烷烃的命名:②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原则。 写出丁烷和取代环已 烷烃和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课堂讲授 2 廖俊旭 线上 烷的构象。 目标1 环烷烃 难点: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讨论 作业:P52:一)单数,二)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单数,三),四),七),八)为 难点: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与机理。 九,十三),十五) 随堂作业:①写出四个 重点:*烯烃和炔烃结构烯烃和炔烃同分异构 烯烃的命名:②用价键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来源和制法。 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重点:*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 分析乙烯结构。 烯烃和 难点: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机理。 课堂讲授 3 廖俊旭 线上 作业:P97:一),二), 旧标1 炔烃 课程思攻融入点:从丙烯的结构性质到聚丙烯(PP)的 讨论 三)双数,四),六), 合成及无纺布和医用口罩,再到2020年初抗疫,使学 十),十六) 生感受有机化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 思政作业:以烯烃在新 生爱国精神。 材料中应用为题,完成 文献查询报告。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随堂作业:写出二个二 重点:*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二烯烃 课堂讲授 烯烃的命名 3 廖俊旭 难点:*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振论:离域体系的共振 线上 目标1 共轭体系 讨论 作业:P125:一),三) 表述法: 单数,四),九),十) 重点:*共轭二烯烃化学性质与亲双烯反应。 十二),十四)】
4 2 烷烃和 环烷烃 廖俊旭 3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原则。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难点: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难点: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与机理。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随堂作业:①写出四个 烃和环烷烃的命名;② 写出丁烷和取代环已 烷的构象。 作业:P52:一)单数,二) 单数,三),四),七),八), 九),十三),十五) 目标 1 3 烯烃和 炔烃 廖俊旭 3 重点:*烯烃和炔烃结构,烯烃和炔烃同分异构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来源和制法。 重点:*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 难点: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机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从丙烯的结构性质到聚丙烯(PP)的 合成及无纺布和医用口罩,再到 2020 年初抗疫,使学 生感受有机化学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 生爱国精神。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随堂作业:①写出四个 烯烃的命名;②用价键 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分析乙烯结构。 作业:P97:一),二), 三)双数, 四),六), 十),十六) 思政作业:以烯烃在新 材料中应用为题,完成 文献查询报告。 目标 1 3 二烯烃 共轭体系 廖俊旭 3 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 重点:*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难点:*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共振论;离域体系的共振 表述法; 重点:*共轭二烯烃化学性质与亲双烯反应。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随堂作业:写出二个二 烯烃的命名 作业: P125: 一), 三) 单数, 四), 九), 十), 十二), 十四) 目标 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单环芳烃的物性: 重点:*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作业:P167:二)单数, 难点:芳香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 三)单数四),五),六) 规则。 芳烃 课堂讲授 4 廖俊旭 4 难点:稠环芳烃:*芳香性、Huckel规则:富勒烯:石墨 线上 单数,八),十六),课程 目标1 芳香性 讨论 思政作业:查找石墨烯 烯: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及在 中的应用。 诸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前景的切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 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重点:手性和对称性:手性分子的性质一光学活性,◆具有 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分子的构型:*具有两个手性 中心的对映异构: 作业:P189:五),六), 难点:手性中心的产生,手性合成:外消旋体的拆分;不含 课堂讲授 七),十),十二),十六), 5 立体化学 廖俊旭 2 线上 目标1 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讨论 思政作业:阅读教材中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介绍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等生物碱 的二维码 的生理活性作用,树立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及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5 4 芳烃 芳香性 廖俊旭 4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单环芳烃的物性; 重点:*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难点: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 规则。 难点:稠环芳烃;*芳香性、Huckel 规则;富勒烯;石墨 烯;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及在 诸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前景的切入,培养学生的创新发 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作业:P167:二)单数, 三)单数,四),五),六) 单数, 八),十六),课程 思政作业:查找石墨烯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 中的应用。 目标 1 5 立体化学 廖俊旭 2 重点:手性和对称性;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具有 一个手性中心的对映异构、分子的构型;*具有两个手性 中心的对映异构; 难点:手性中心的产生;手性合成;外消旋体的拆分;不含 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介绍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等生物碱 的生理活性作用,树立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及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线上 课堂讲授 讨论 作业:P189:五), 六), 七),十),十二),十六), 思政作业:阅读教材中 的二维码 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