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观测实验 第1页 总42页 实验目录: 实验一:月面结构观测 …2 实验二: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4 实验三:日冕日珥观测 …9 实验四:邻近行星图象观测(土星、金星、木星、火星等)…10 实验五:恒星的光谱观测处理…11 实验六:目视双星的CCD观测 ……18 实验七:变星的CCD测光 …24 实验八:邻近星团、星云和星系的CCD成像观测 …30 实验九:恒星的多色测光 ……33 实验十:大气消光的CCD观测 …39
天文观测实验 第 1 页 总 42 页 实验目录: 实验一:月面结构观测 „„„„„„„„„„„„„„„„„„„„„„„„2 实验二: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4 实验三:日冕日珥观测 „„„„„„„„„„„„„„„„„„„„„„„„„9 实验四:邻近行星图象观测(土星、金星、木星、火星等) „„„„„„„„„10 实验五:恒星的光谱观测处理 „„„„„„„„„„„„„„„„„„„„„„11 实验六:目视双星的 CCD 观测 „„„„„„„„„„„„„„„„„„„„„18 实验七:变星的 CCD 测光 „„„„„„„„„„„„„„„„„„„„„„„24 实验八:邻近星团、星云和星系的 CCD 成像观测 „„„„„„„„„„„„„30 实验九:恒星的多色测光 „„„„„„„„„„„„„„„„„„„„„„„33 实验十:大气消光的 CCD 观测 „„„„„„„„„„„„„„„„„„„„„39
天文观测实验 第2页 总42页 实验一月面结构观测 一、实验目的 拍摄月球的白光像,掌握天体照相的方法,熟悉月面结构 二、实验仪器 KP400折反射望远镜和Nikon4500照相机 把照相机的机身通过一个带螺纹接口的目镜连接到望远镜上,拍摄月面结构。 三、实验指导 1.月球的大小 当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为F(以mm为单位)时,月面像的直径d(以m为单位)为: d=2Ftan(8/2), 式中,日为月球的视角直径,平均为31',故月球像的直径d=0.009F若使400/4800的 折射望远镜,可以得到的月像直径为43.2mm。 2.拍摄清晰的月面像 调焦利用照相机上的取景器反复调焦,直到月像清楚为止。 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无严格标准,它取决于望远镜的光力、月相、月球的地平高度等。 可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后,确定曝光时间。一般情况下,当望远镜的光力为1/15,使用IS0100 底片拍满月像时,曝光时间约为1/15s。在上、下弦月时拍照,曝光时间为满月时的4倍。 在新月残月时拍照,曝光时间为满月时的12倍。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在教师指导下,熟悉望远镜和照相机的结构。 2.将照相机连接在望远镜上,调节望远镜的平衡装置,使其达到平衡。 3.将望远镜对准月球,使望远镜自动跟踪。 4.认真调焦,使取景器中的月像达到最清楚为止。 5.把月像位置调至视场中央,选定曝光时间,进行拍照。 6.将数码照片从照相机存储卡内导出到计算机上。 在月球照片上,熟悉月球的主要结构,并标出主要环形山和月海的名称
天文观测实验 第 2 页 总 42 页 实验一 月面结构观测 一、实验目的 拍摄月球的白光像,掌握天体照相的方法,熟悉月面结构 二、实验仪器 KP400 折反射望远镜和 Nikon4500 照相机 把照相机的机身通过一个带螺纹接口的目镜连接到望远镜上,拍摄月面结构。 三、实验指导 1.月球的大小 当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为 F(以 mm 为单位)时,月面像的直径 d(以 mm 为单位)为: d = 2F tan(θ /2), 式中,θ 为月球的视角直径,平均为 31′,故月球像的直径 d = 0.009F,若使 400/4800 的 折射望远镜,可以得到的月像直径为 43.2mm。 2.拍摄清晰的月面像 调焦 利用照相机上的取景器反复调焦,直到月像清楚为止。 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无严格标准,它取决于望远镜的光力、月相、月球的地平高度等。 可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后,确定曝光时间。一般情况下,当望远镜的光力为 1/15,使用 ISO100 底片拍满月像时,曝光时间约为 1/15s。在上、下弦月时拍照,曝光时间为满月时的 4 倍。 在新月残月时拍照,曝光时间为满月时的 12 倍。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 在教师指导下,熟悉望远镜和照相机的结构。 2. 将照相机连接在望远镜上,调节望远镜的平衡装置,使其达到平衡。 3. 将望远镜对准月球,使望远镜自动跟踪。 4. 认真调焦,使取景器中的月像达到最清楚为止。 5. 把月像位置调至视场中央,选定曝光时间,进行拍照。 6. 将数码照片从照相机存储卡内导出到计算机上。 在月球照片上,熟悉月球的主要结构,并标出主要环形山和月海的名称
天文观测实验 第3页 总42页 【月球地图】一正面 图shl.1月面的正面结构图 图shl.2 月面 签名: 日期:
天文观测实验 第 3 页 总 42 页 图 sh1.1 月面的正面结构图 图 sh1.2 月面 签名: 日期:
天文观测实验 第4页 总42页 实验二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方法: 2.运用太阳球面坐标,黑子分型的相关知识,学会太阳黑子相应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天文望远镜附加太阳投影屏,黑子观测记录纸(图s2.1) 编号 P: 日 B0: 北京时间 时 N Lo: 世界时 分 90 80 70 69高和88 tAt .on 0 一W oE_ O之 06 观测者: 090L 08乙 天气状况: 能见度: 备注: 图sh2.1黑子观测记录纸 三、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1.调节望远镜,使日面像进入视场,并按要求把记录纸固定在投影屏上,启动跟踪。 2.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使日像最清楚。 3.调整投影屏的前后位置,使日像大小与观测纪录纸上的圆重合。 4.确定投影屏上图纸的东西方向:调节望远镜,使其沿着赤经方向来回微动(利用电钮 控制来实现),移动图纸,使黑子移动方向严格地沿图纸上的东西方向运动(即图纸上的东 西线与黑子移动方向一致)。 5.描绘黑子时要求大小、形状尽可能一致,位置要准确。下笔时先轻描,当位置准确后 再重描。先描本影,后描半影,全部描完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的小黑子 6.最后记录观测完毕的时刻及观测当日世界时为0的P(日轴方位角)、B,(日面中心纬 度)、L(日面中心经度)和天气状况等。 四、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太阳黑子投影观测每日数据处理包括:
天文观测实验 第 4 页 总 42 页 实验二 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方法; 2.运用太阳球面坐标,黑子分型的相关知识,学会太阳黑子相应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天文望远镜附加太阳投影屏,黑子观测记录纸(图 sh2.1) 图 sh2.1 黑子观测记录纸 三、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1.调节望远镜,使日面像进入视场,并按要求把记录纸固定在投影屏上,启动跟踪。 2.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使日像最清楚。 3.调整投影屏的前后位置,使日像大小与观测纪录纸上的圆重合。 4.确定投影屏上图纸的东西方向:调节望远镜,使其沿着赤经方向来回微动(利用电钮 控制来实现),移动图纸,使黑子移动方向严格地沿图纸上的东西方向运动(即图纸上的东 西线与黑子移动方向一致)。 5.描绘黑子时要求大小、形状尽可能一致,位置要准确。下笔时先轻描,当位置准确后 再重描。先描本影,后描半影,全部描完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的小黑子 6.最后记录观测完毕的时刻及观测当日世界时为 0 h的 P(日轴方位角)、B0(日面中心纬 度)、L0(日面中心经度)和天气状况等。 四、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太阳黑子投影观测每日数据处理包括:
天文观测实验 第5页 总42页 1.黑子的分群、编号、分型 一般相距极近的几个黑子常属于同一群,但也有仅一个单独黑子而相当于一群的。分群 后,按黑子出现的先后,自西向东给黑子群一个顺序编号(见图s8.2)。依据黑子的分型标 准,给各群黑子标出所属类型。 5 6】 7 4 图s2.2太阳黑子图 黑子群有好几种分类方法,在此我们只介绍苏黎世天文台的分类法:按照黑子群演变的 发展阶段分为A、B、C、D、E、F、G、H、J共9种类型。演变到最强是E型和F型,演变到 最末是J型。 A类:没有半影的黑子或者单极小黑子群。 B类:没有半影的双极黑子群。 C类:同B类相似,但其中一个主要黑子有半影。 D类:双极群,两个主要黑子都有半影,其中一个黑子是简单结构:东西方向延伸不小 于10°。 E类:大的双极群,结构复杂,两个主要黑子都有半影,在两个主要黑子之间有些小黑 子:东西方向延伸不小于10°。 F类:很大的双极群或者很复杂的黑子群:东西方向延伸不小于15°。 G类:大的双极群,只有几个较大的黑子:东西延伸不小于10°。 H类:有半影的单极黑子或者黑子群,有时也具有复杂的结构:直径大于2.5°。 J类:有半影的单极黑子或者黑子群:直径小于2.5°(见图sh8.3)
天文观测实验 第 5 页 总 42 页 1. 黑子的分群、编号、分型 一般相距极近的几个黑子常属于同一群,但也有仅一个单独黑子而相当于一群的。分群 后,按黑子出现的先后,自西向东给黑子群一个顺序编号(见图 sh8.2)。依据黑子的分型标 准,给各群黑子标出所属类型。 图 sh2.2 太阳黑子图 黑子群有好几种分类方法,在此我们只介绍苏黎世天文台的分类法:按照黑子群演变的 发展阶段分为 A、B、C、D、E、F、G、H、J 共 9 种类型。演变到最强是 E 型和 F 型,演变到 最末是 J 型。 A 类:没有半影的黑子或者单极小黑子群。 B 类:没有半影的双极黑子群。 C 类:同 B 类相似,但其中一个主要黑子有半影。 D 类:双极群,两个主要黑子都有半影,其中一个黑子是简单结构;东西方向延伸不小 于 10°。 E 类:大的双极群,结构复杂,两个主要黑子都有半影,在两个主要黑子之间有些小黑 子;东西方向延伸不小于 10°。 F 类:很大的双极群或者很复杂的黑子群;东西方向延伸不小于 15°。 G 类:大的双极群,只有几个较大的黑子;东西延伸不小于 10°。 H 类:有半影的单极黑子或者黑子群,有时也具有复杂的结构;直径大于 2.5°。 J 类:有半影的单极黑子或者黑子群;直径小于 2.5°(见图 sh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