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因子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生物合成 的羟化反应 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 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 参与类固醇的代谢 促进肉碱的合成 (3)其它作用 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降低胃癌以及其它癌症的危险性 防治心血管疾病
2、生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因子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生物合成 的羟化反应 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 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 参与类固醇的代谢 促进肉碱的合成 (3)其它作用 有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降低胃癌以及其它癌症的危险性 防治心血管疾病
3、稳定性 抗坏血酸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如温度、PH、氧、 酶、金属离子、紫外线、糖和盐的浓度等都影响其 稳定性。 4、加工的影响 (1)水:由于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所以很容易从食 物的切面流失,为此食品加工时应尽量避免用水。 (2)温度:稳定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3)食品添加剂:如漂白剂能降低其损失,发色剂 可破坏其活性
3、稳定性 抗坏血酸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如温度、PH、氧、 酶、金属离子、紫外线、糖和盐的浓度等都影响其 稳定性。 4、加工的影响 (1)水:由于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所以很容易从食 物的切面流失,为此食品加工时应尽量避免用水。 (2)温度:稳定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3)食品添加剂:如漂白剂能降低其损失,发色剂 可破坏其活性
5、Vc的营养状况的评价 (1)血浆(或全血)维生素C浓度 血浆维生素C浓度低于4mg/L时认为缺乏 低于2mg/L时可出现坏血病症状 (2)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 <10μg/108为缺乏 11~19μg/108为不足 20~30μg/108为正常 (3)负荷试验 4h尿中Vc>10mg为正常,<3mg为缺乏。 (4)空腹尿中抗坏血酸和肌酐含量测定
5、Vc的营养状况的评价 (1)血浆(或全血)维生素C浓度 血浆维生素C浓度低于4mg/L时认为缺乏 低于2mg/L时可出现坏血病症状 (2)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 <10μg/108为缺乏 11~19μg/108为不足 20~30μg/108为正常 (3)负荷试验 4h尿中Vc>10mg为正常,<3mg为缺乏。 (4)空腹尿中抗坏血酸和肌酐含量测定
6、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Vc的供给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Vc成人的RNI为100mg/d UL为≤1000mg/d 食物来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深色蔬菜:豌豆苗、韭菜、辣椒、花菜、苦瓜等 水果:柑、桔、橙、柚、柿、枣、草莓
6、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Vc的供给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Vc成人的RNI为100mg/d UL为≤1000mg/d 食物来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深色蔬菜:豌豆苗、韭菜、辣椒、花菜、苦瓜等 水果:柑、桔、橙、柚、柿、枣、草莓
二、硫胺素(维生素B1) 1、结构: 硫胺素(thiamine),也称维生素B1,其分子是由 一个嘧啶结构,通过一个亚甲基连接在一个噻唑环上 所组成。 2、生理作用 (1)辅酶功能 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氧化脱 羧酶的辅酶,参与三大营养素的分解代谢和产生能量
二、硫胺素(维生素B1) 1、结构: 硫胺素(thiamine),也称维生素B1,其分子是由 一个嘧啶结构,通过一个亚甲基连接在一个噻唑环上 所组成。 2、生理作用 (1)辅酶功能 焦磷酸硫胺素(TPP)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氧化脱 羧酶的辅酶,参与三大营养素的分解代谢和产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