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 (3)水路不便到达施工地点且适合陆上运输的小型或者可解体的船舶,采用陆运 方式。 4.4.4海上调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1挖泥船和辅助船舶海上调遺应按附录A的规定做好封舱、设备加固等准备 工作,并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拖航调遣。 4.4.4.2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海上拖航技术要求》(JT/T214)的有关规定 4.4.4.3拖航航线经过冰区时,还应具备有效的冰区航行证件或经验船师签发的批准 文件,不适合冰区航行的船舶不应在冰区航行。 4.4.4.4应根据沿途水域海况、被拖船类型、排水量计算需要的拖力等情况选用拖轮, 拖航速度应根据被拖船舶的性能确定,航速宜控制在5~7kn。 4.4.4.5被拖船舶前端应设置明显的干舷标志;舱底应设置漏水警报装置,其报警闪 光灯应与拖轮保持通视;货舱、机舱和水密舱无排水设备时,至少应配备一台具有独立动 力的移动式排水泵,并配备适量的堵漏器材;无人随船的被拖船航行灯配置临时直流电源 时,该电源使用寿命应不得少于全程航行时间的2倍,且航行灯应为光敏控制开关。 4.4.4.6出航前应编制施航计划,并针对拖航徐中可能遇到的热带气旋、寒潮大风等 恶劣气象制定预防措施。 4,4,4,7拖航途中拖轮和被拖船必须正确显示号灯、号型,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 则、VTS管理规则、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和有关港口规章制度。 4.4.4.8水上浮筒管线拖带应满足下列要求: (1)拖带前检查被拖的浮筒管线无破损和漏水及倾斜现象,保证正浮状态: (2)每次拖带长度不超过250m或30套,管线各法兰的连接螺丝必需紧固,浮筒与管 子之间、管子相互之间必需卡接牢固,排列平整,管线首尾端的管口用盲板密封; (3)浮筒管线两侧各用一根钢缆从头至尾将每一套浮筒系牢加固; (4)拖缆采用满足拖力要求的尼龙缆; (5)被拖浮筒管线用号灯、号型显示;在管线的首尾两端各设一盏环照白灯,中部每 隔100m加设一盏,并在管线的末端设一菱形体号型显示,长度超过200m时,在首端增设 一个菱形体号型:号灯、号型的高度应高出管线1.5m。 4.4.4.9采用半潜驳调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出发港和目的港选择适合半潜驳装卸作业的水域;并将待装运的船舶和设备 的数量、外型尺寸、重量、特殊结构等资料提供给承运方; (2)被装载船舶于装船前完成封舱加固,检查半潜驳为被装载船舶设备而铺设的垫 木支架等承垫设施,并注意船体特殊结构的承垫安全; (3)被装载船舶和设备超出半潜驳甲板投影范围时,提前报请船检部门勘验同意,避 免船体结构受损; (4)装船过程中,半潜驳甲板面水深大于被装船舶吃水时,船舶才可谨慎缓慢地驶人 半潜驳甲板,当半潜驳甲板浮出水面时,及时检查船舶坐墩坐垫和船壳情况,并对其进行 绑扎加固,同时关闭被装船舶所有电源、气源、油源、水源: 10
4施工准备 (5)卸船前检查并确认船体各舱室无漏损;卸船过程中,半潜驳甲板面水深大于船舶 吃水时,船舶方可谨慎缓慢驶出半潜驳甲板; (6)半潜驳同时装运船舶和其他货物时,装载时先装船舶后装货物,卸载时先卸货物 后卸船舶,装卸作业过程由承运方统一指挥。 4.4.5内河周普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1非自航挖泥船及辅助船舶在调造前应做好下列加固等准备工作: (1)抓斗、铲斗挖泥船摆正旋转机,置稳吊臂,关严水密舱口; (2)绞吸挖泥船将绞刀桥架提起并高出水面,卡牢保险缆,升高定位桩并卡牢保险缆 或插上保险销,关严水密舱口,必要时放倒定位钢桩并进行固定; (3)链斗挖泥船将斗桥提高至水面以上,卡牢保险缆,收好工作锚和钢丝缆,关严水 密舱口; (4)吹泥船收拢吸泥管,关严水密舱; (5)泥驳绞紧泥门。 4.4.5.2内河调遗应遵守船舶避碰、引航等相关航行规定 4.4.5.3调遣前应准备调遣沿途的航行图、制订拖航计划和相应措施;调遗途中通过 大桥、架空电缆、船闸时,应提前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4.4.5.4吊拖时拖缆长度应满足船舶避让操作和狭窄弯曲水道通行要求。 4.4.5.5将挖泥船和辅助船舶组编成船队进行拖带时,编队应满足下列要求: (1)拖航过程中的阻力最小; (2)纵向船舶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不妨碍船舵的操纵,横向船舶之间绑系牢固,不发 生相互碰撞; (3)最大、最坚固的船舶安排在船队的前部; (4)船队最大长度、宽度、高度和吃水符合沿途航道和跨河建筑物等设施的相关 规定; (5)便于组编和解编。 4.4.5.6自浮管宜分段编排拖运,也可装船调遣或陆运。 4.4.6陆上调遣应符合下列规定。 4.4.6.1陆上调造时,船舶、设备的单件重量、外形尺度应符合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相 关规定,并符合沿程道路、桥梁、隧道、站场的通过条件。超长、超宽、超高的大件运输应事 先对沿途进行勘查,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 4.4.6.2挖泥船或其部件的重量应符合公路或铁路运输的规定,合理配载,并考虑运 输和起重设备的能力。 4.4.6.3船舶采用陆运方式调遣时,应制定船舶到场后的组装、下水方案,并落实相应 的场地、岸线和机械设备。 11
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 5疏浚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挖泥船的选择应综合工程特点、工程量、工期、土质、水文、气象、水深条件和疏浚 土管理方式等因素,并结合疏浚设备技术性能确定。 5.1,2施工前应结合现场条件和工程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细化工艺方案和参 数;施工中应遵循在保证设备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的 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控制施工参数的准确运行和不断校核优化;新设备投入施工或 新辟地区工程开工之初应收集各项施工信息和进行必要的施工测定。 5.1.3施工中应定期进行水深检测,检测周期视施工设备,方法及施工阶段确定,施工后 期特别是扫浅阶段检测周期应缩短,施工测量按现行行业标准《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 范》(JTS181一5)的有关规定执行。 5.1.4挖泥船施工定位精度应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挖泥船宜采用GS定位,也可采用 前方交会等方法定位。 5.1.5施工中水位站应保持与挖泥船的通讯联络畅通,并按时向挖泥船准确通报水位。 5.1.6挖泥船挖掘机具下放深度应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5.1,7挖槽边坡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放坡宽度,按矩形断面开挖;若泥层较厚,应分层按 阶梯形断面开挖;边坡分层的台阶厚度应依据土质及挖泥船性能设定。 5.2耙吸挖泥船施工 5.2.1粑吸挖泥船施工可采用装舱溢流、抽舱不溢流、旁通等方法,也可边抛或直接装驳 施工,施工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下列情况宜采用装舱溢流施工: (1)溢流对施工区周边水域不会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2)疏浚区、调头区、抛泥区和抛泥航行区能满足挖泥船重载航行和调头的需要。 5.2.1.2下列情况应采用抽舱不溢流施工: (1)疏浚污染土; (2)溢流对施工区周边海产养殖等有严重影响; (3)溢流对施工区周边水域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4)疏浚不易在泥舱内沉淀的粉土、粉砂、流动性淤泥且施工区水流不能将溢流土有 效带出施工区。 5.2.1.3下列情况可采用边抛或旁通施工:
5疏浚施工 (1)在紧急情况下,突击疏浚航道浅段,迅速增加水深; (2)施工初期水深不能满足挖泥船装舱的吃水要求,须开挖施工作业面或作业通道; (3)施工区水动力条件好,水流足以将疏浚的泥沙携带出挖槽。 5.22粑吸挖泥船施工方式可按疏浚土不同处置方法分为挖运抛和挖运吹两种,施工方 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在设定的抛泥区或储泥坑进行疏浚土处置时,可采用挖运抛方式施工。 5.2.2.2在吹填或海滩养护等工程中,需将装舱的疏浚土卸至挖泥船无法直接抛卸的 区域时,可采用榜运吹方式施工。 5.2.3粑吸挖泥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分段、分条、分层施工,并符合下列规定。 5.2.3.1下列情况宜分段施工: (1)挖槽长度大于挖泥船挖满一泥舱内疏浚土所需的挖泥长度时,按挖泥船的性能、 土质挖掘的难易程度、挖泥航速和泥土的装舱效果进行分段; (2)挖泥船施工受水深限制时,根据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段: (3)挖槽尺度不一、泥层厚度差距较大或工期要求不同时,按设计尺度、泥层厚度或 工期要求进行分段; (4)分段施工能避免或降低航行及其他施工干扰时,根据商定的避让办法进行分段。 5.2.3.2下列情况宜分条施工: (1)挖槽宽度较大的航道、港池按挖泥船性能进行分条; (2)同一地段多艘挖泥船同时进行施工时,根据挖泥船航行需要和性能,按安全合理 的原则进行分条: (3)同一挖槽横断面上泥层厚度或开挖难易程度差距较大时,按泥层厚度或土质进 行分条: (4)部分挖槽需要先行增深时,按工期要求进行分条。 5.2.3.3下列情况宜分层施工: (1)疏浚泥层厚度大或各区段泥层厚度差距较大时,根据挖泥船性能和泥层厚度进 行分层: (2)当挖泥船最大挖深在高水位达不到挖深要求,或在低水位不能满足装载吃水要 求时,根据水位变化进行分层,高水位挖上层,低水位挖下层; (3)当工程需要分期达到不同的深度时,按分期的深度要求进行分层。 5.2.4耙吸挖泥船宜采用逆流施工;在水域宽阔,水流流速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顺流 施工。 5.2.5粑吸挖泥船施工顺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施工区浚前水深较浅,挖泥船吃水受限时,先利用高水位挖浅区,逐步加深拓宽; 在条件允许时采取抽舱、旁通等方法施工; (2)施工区泥层厚度和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并有一定自然回淤时,先挖浅段,逐次 加深,待挖槽各段水深基本相近后再逐步全段加深,全段的扫浅和清淤在施工后期一次 完成;
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 (3)单向水流的河段,从上游端开始挖泥,逐渐向下游延伸;落潮流占优势的河口和 感潮河段利用落潮流的作用由里段向外段开挖: (4)挖槽断面水深两侧较浅、中间较深时,先开挖两侧;当一侧泥层较厚时,先挖泥层 较厚的一侧,待整个断面深度基本相近后,再整体逐步加深; (5)挖槽断面中间与两侧浚前水深基本相近时,先开挖两侧,再挖中间: (6)浚前水下地形平坦,土质为粘性土时,全槽逐层均匀增深; (7)施工区回淤较大,且流向基本与挖槽轴线平行时,先开挖浅水区贯通深槽,然后 逐步拓宽; (8)水域条件复杂、疏浚作业难度不等的挖槽,优先安排有利改善其他区域施工条件 的地段施工。 5.2.6把吸挖泥船施工操作宜遵循下列原则: (1)单程挖泥不能达到最佳装载量时,采用往返法施工; (2)挖槽终端水域受限制不能调头、浚挖局部浅段时,采用进退法施工: (3)挖掘粘性土时,采用S形法施工; (4)溢流口高度可调时,根据挖泥船设计装舱容重和土质按下式选择合理的舱容 (5.2.6) y 式中 舱容(m),当计算的舱容在挖泥船两档舱容之间时取高一档的舱容; W一泥抢的设计净装哉量(t): Ym 泥舱内沉淀泥沙的平均密度(/m),可通过试挖或取土样做沉降试验确定 成按表5.2.6-1确定 泥舱沉淀泥沙的平均密度值 表5.2.6-1 序号 土的名称 土的天然密度(m) y.(Vm) 流动性淤泥 <1.40 1.10=1.25 淤泥士类 <1.6的 1.15-1.30 3 软钻十 1.65175 125145 硬粘士 1.75-1.80 1.30-1.50 5 粉土、粉砂 1.60-1.85 1.10-1.30 细砂 1.65-1.90 1.30-1.50 中砂 1.70-2.00 1.50-1.60 8 粗砂、细酥 1.80-2.00 1.60-1.80 (5)施工中根据不同的条件对把吸挖泥船最佳装舱时间进行测定,最佳装舱时间的 测定方法参照图5.2.6,即BD/AB比值最大时所对应的B点为最佳装舱时间: (6)疏浚不易在泥舱内沉淀的粉土、粉砂、流动性淤泥等时,采取抽舱和低浓度排放 措施,并结合高档位装舱,适当时机调低溢流口排放上层低浓度泥浆,再恢复高档位,继续 装载提高舱内泥浆浓度; (?)根据设备性能和开挖的土质选择合理的挖泥对地航速,不同土质的挖泥对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