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念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币记录计算、 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会计监督作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活动。长期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 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 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一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 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一一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一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 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 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计算
·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 计 概 念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币记录计算、 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会计监督作 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活动。长期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 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 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 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 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 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和计算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 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收入一本期支出=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 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即:旧管+新收 开除 或旧管+新收 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 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 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收入一支出=资产债权一负债投资 其结算过程 进缴表 利润表 进150万 进缴盈利 卓流一流水簿、总缴140万期末编制15014010 存110万会计报表 龙 门 100万 备忘录序时账 存该盈利 11010010 资产负债表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 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 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 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投入资本、历年盈余 欠人债务、收入等 利润表 草流→细流一总天方来账80万 彩项结册毛利10万 费用 簿地方去账80万 备忘录序时账 存除结册来账80万 去账80万
·2·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 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 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 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 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其结算过程: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 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 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 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入 - 去 = 余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本期结存 进 - 缴 = 存 - 该 收入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负债投资 卓流 流水簿 备忘录 序时账 总 清 簿 进 150 万 缴 140 万 存 110 万 该 100 万 进 缴 表 进 缴 盈利 150 140 10 存 该 表 存 该 盈利 110 100 10 合 龙 门 资产负债表 核对 利润表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 +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期末结存 投入资本、历年盈余 欠人债务、收入等 毛利 10万 费用 3万 净利 7万 来账 80万 去账 80万 彩项结册 存除结册 利润表 天方来账 80 万 地方去账 80 万 总 清 簿 天 地 合 草流 细流 备忘录 序时账 即: 或 期末编制 会计报表
分类账 财产物资、人欠债权 费用成本、现存等 资产负债表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收付、增 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 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处理 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是一做一一1:一一一轴匚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1.生产职能附带部分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简单的实物计量单位以货币计量综合反映 事前预测 3.记录财物收支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事中控制 事后信息反馈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 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 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1993年, 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 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3·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为收付、增 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 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 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处理 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1.生产职能附带部分 独立职能 独立学科 2.简单的实物计量单位 以货币计量综合反映 事前预测 3.记录财物收支 单式记账 复式记账 目标管理 事中控制 事后信息反馈 4.手工操作 机械操作 电算化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 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 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 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 1993 年, 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 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 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 13 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 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资产负债表 财产物资、人欠债权 费用成本、现存等 分类账 会计数据 (原始凭证) 输入 审核 汇总 计量 编表 记录 分析 计算总结, 储存 输出 财务及其他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等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各种 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 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一一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检 査。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策、控 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会计核算 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 会计监督 预测、决策 新职能 控制、分析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生产经营 管理的要求 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 加强分析数据 参与经营预算和决策
·4· (4)2001 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各种 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 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检 查。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策、控 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生产经营 管理的要求。 会 计 职 能 基本职能 新职能 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预测、决策 控制、分析 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 严格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 加强分析数据 参与经营预算和决策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 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 1.静态表现 静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的来源两方面 企业厂货币资金一一现金及银行存款 存货—一材料物资、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分布 和存 结算债权一一应收及预付 在形一固定资产一一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在建工程等 无形资产一一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企业一自有资金<投入资本 待分配利润 取得 和形借入资金一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结算债务一—应付及预收款 2.动态表现 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转换形态,周而复 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供应过程 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 储备资金 存款(材料物资) 结算资金 算资金 应付账款 收账款) 工资和其他费用 定资金 固定诊 资金周而复始循环、周转
·5·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 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 现。 1.静态表现 静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金分布和存在形态及取得和形成的来源两方面。 2.动态表现 动态表现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中不断运动并转换形态,周而复 始地循环周转。 (1)产品制造资金循环周转过程: 货币资金——现金及银行存款 存货——材料物资、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结算债权——应收及预付 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在建工程等 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企 业 资 金 分 布 和 存 在 形 态 投入资本 待分配利润 自有资金 借入资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结算债务——应付及预收款 企 业 资 金 取 得 和 形 成 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