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文赏 灵魂的港湾 为了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泰然的心境,一点精神上的寄托是很需要的 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不一定有什么积极 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 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的花园 会处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怎样给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干扰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 你可以想你所要想的,做你所要做的,躲开一切你所要躲开的,逃避一一切你所要逃避的。 这片小天地就是你寄托灵魂或你自己真正的地方。 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寄托,那并不是消极的逃避,那正是一种积极的养精蓄锐。正如有位名 人说的“我休息是为了工作。”。我们也是一样,让灵魂去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间奔波 所受的伤,然后好再去奔波。 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过他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 每个人都必须被动地做些他并不想做的事,表演一些他并不喜欢表演的角色,过一种他 所不愿过的生活。所以,我们发现,有些人一有时问就吸烟,有些人一有时间就看小说,有 些人一有时间就写文章。这些一有时间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所喜欢做的事。但是,因 为他必须应付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琐事,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只管做他所喜欢做的。因 此,这些小小的嗜好,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点寄托 他从这里面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时你也懂得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使你安心, 使你忘忧,使你沉醉的所谓的寄托。 这寄托有时很容易找到。一本书、一张唱片、一支笔、几张纸,或集邮、或摄影、或游 山玩水,只看你兴趣近于哪方面,只看你是否诚心去找 辛勤地工作,然后用你的爱好去美化并充实你的生活,这样,物质与精神才可以平衡。 匆忙的牛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当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 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点评 在这个快节奏、缺失个性的社会,我们更需要“一点精神上的寄托”,能“找到他自
美文赏析 灵魂的港湾 罗 兰 为了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泰然的心境,一点精神上的寄托是很需要的。 所谓寄托,完全是属于你私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不一定有什么积极 的目的,它只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园地,是你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你躲避世俗 牵绊的堡垒,是你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灵恳谈的一个秘密的花园。 会处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怎样给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干扰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 你可以想你所要想的,做你所要做的,躲开一切你所要躲开的,逃避一一切你所要逃避的。 这片小天地就是你寄托灵魂或你自己真正的地方。 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寄托,那并不是消极的逃避,那正是一种积极的养精蓄锐。正如有位名 人说的“我休息是为了工作 ”。我们也是一样,让灵魂去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间奔波 所受的伤,然后好再去奔波。 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过他自己所愿意过的生活。 每个人都必须被动地做些他并不想做的事,表演一些他并不喜欢表演的角色,过一种他 所不愿过的生活。所以,我们发现,有些人一有时问就吸烟,有些人一有时间就看小说,有 些人一有时间就写文章 。这些一有时间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所喜欢做的事。但是,因 为他必须应付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琐事,他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只管做他所喜欢做的。因 此,这些小小的嗜好,就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点寄托。 他从这里面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时你也懂得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使你安心, 使你忘忧,使你沉醉的所谓的寄托。 这寄托有时很容易找到。一本书、一张唱片、一支笔、几张纸,或集邮、或摄影、或游 山玩水,只看你兴趣近于哪方面,只看你是否诚心去找。 辛勤地工作,然后用你的爱好去美化并充实你的生活,这样,物质与精神才可以平衡。 匆忙的牛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当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 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点评 在这个快节奏、缺失个性的社会,我们更需要“一点精神上的寄托”,能“找到他 自
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所以,本文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本文语 言流畅,哲理四射,如“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匆忙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 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 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文章具有较强思辨性与可读性 罗兰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 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 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 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 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 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 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 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 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 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 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 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 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 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 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 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 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传》赏析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 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 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一支过去唱过的歌会引起很多回忆一样,有时看到一本过去读过的书我 们会莫名的感动。一想起《名人传》中那些伟大而高贵的灵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在我身体中碰撞。虽然也许我并不能真正读懂这本虽然单薄,分量却很重的小书。然而我相 信,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体验到书中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 满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在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 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时候,就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惫, 抹去忧伤,重新上路。对于我,这本书就是《名人传》!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暂时忘掉了世界的烦嚣”,所以,本文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本文语 言流畅,哲理四射,如“人生真是一连串不停地奔波!”“匆忙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 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你找到寄托你心灵的处所之后,你才能有余情去欣赏这世界可 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文章具有较强思辨性与可读性。 罗兰简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 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 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 20 世纪 30 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 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 等剧本 8 部;3 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 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 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 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 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 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 1931 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 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 艺战士。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 说。这部巨著共 10 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 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 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 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 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 1913 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 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 感受崇高——罗曼罗兰《名人传》赏析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 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 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一支过去唱过的歌会引起很多回忆一样,有时看到一本过去读过的书我 们会莫名的感动。一想起《名人传》中那些伟大而高贵的灵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 在我身体中碰撞。虽然也许我并不能真正读懂这本虽然单薄,分量却很重的小书。然而我相 信,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体验到书中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 满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在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 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时候,就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惫, 抹去忧伤,重新上路。对于我,这本书就是《名人传》!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 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 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 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 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 曲伟大的命运之歌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 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 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 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 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 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 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 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 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 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 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 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 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一一那是可以总结他 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一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 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 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 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 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 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一一飞驰 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 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 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一—《米开朗基罗传》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一一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 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 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 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 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 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 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 曲伟大的命运之歌。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 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 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 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 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 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 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 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 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 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 ——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 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 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 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 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 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 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 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 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 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 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 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 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 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
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 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 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 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 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 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 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 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 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 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 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 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 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 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 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 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 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 城府却又明察秋毫。”一—《托尔斯泰传》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 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 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 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 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 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 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 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 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 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 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 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 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 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 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在《名人传》的开头,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
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 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 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 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 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 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 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 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 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 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 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 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 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 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 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 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 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 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传》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 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 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 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 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 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 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 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 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 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 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 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 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 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 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在《名人传》的开头,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
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他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 的人。《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中国人苏轼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 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 休无止的战斗。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 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 吸,的同学,都能寻找到前进的动力!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第5课伤仲永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 zhong谒ye称chen前时之闻泯mi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他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 的人。《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中国人苏轼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 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 休无止的战斗。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 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 吸,的同学,都能寻找到前进的动力!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第 5 课 伤仲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 zhòng 谒 yè 称 chèn 前时之闻 泯 mǐn 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