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ctivity和fragment 2 2 4 目标1、目标2 6 intent与intent filter 4 2 6 目标1、目标2 7 数据访问与存储 4 4 8 目标1、目标2 8 线程与异步任务 2 2 4 目标1、目标2 9 服务、广播与通知 2 2 4 目标1、目标2 10 多媒体 2 2 目标1、目标2 合计 32 16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室结合机房教学、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对学科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上机实践、项目开发和综合案例分析,把本课 程理论的学习融入对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采用PPT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 的系统,以培养其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 4.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无纸化上机考试与项目答辩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在整个过程学 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重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自学的能力。 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对于Android的核心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及知 识结构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分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 具体方案为将该课程的考核安排本学期上机课程的五个时间节点上,要求学生在五个指定日 期之前依次提交指定的实验项目,以此来考核和跟进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逐步提 高学生的移动开发技能。 考核项目的内容及提交方式: 1)根据实验要求,参考教材示例完成指定实验内容,并将指定的截图或代码提交至网络教 学综合平台相应的课程作业栏目中。 8
8 5 activity 和 fragment 2 2 4 目标 1、目标 2 6 intent 与 intent filter 4 2 6 目标 1、目标 2 7 数据访问与存储 4 4 8 目标 1、目标 2 8 线程与异步任务 2 2 4 目标 1、目标 2 9 服务、广播与通知 2 2 4 目标 1、目标 2 10 多媒体 2 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32 16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室结合机房教学、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 对学科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上机实践、项目开发和综合案例分析,把本课 程理论的学习融入对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 PPT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 的系统,以培养其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提问讨论和答疑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无纸化上机考试与项目答辩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在整个过程学 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重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自学的能力。 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对于 Android 的核心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及知 识结构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分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 具体方案为将该课程的考核安排本学期上机课程的五个时间节点上,要求学生在五个指定日 期之前依次提交指定的实验项目,以此来考核和跟进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逐步提 高学生的移动开发技能。 考核项目的内容及提交方式: 1)根据实验要求,参考教材示例完成指定实验内容,并将指定的截图或代码提交至网络教 学综合平台相应的课程作业栏目中
2)要求学生提交的实验必须在教材示例原有的代码基础之上有改进、完善或个性化内容体 现。 3)在最后一次上机课上随机抽查每个同学的所有实验源代码及运行情况,检查结果与作业 提交情况应一致,否则不予评分。 3.成绩评定 根据考核方式,学生考核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理论测试、实践考核和项目答辩成绩组成。 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其构成比例为: 成绩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含出勤、课堂表现等。 (2)实验成绩:20%,即实验报告成绩。 (3)期末考试:70%:即五次项目考核成绩平均分。 每个实验项目考核的评价标准: 1)基准分60分:完成指定的实验,并根据要求正确提交相应的截图和代码。 2)加分(5-15分):界面元素中的内容、布局或样式有改动。 3)加分(10-25分):项目功能上有补充和完善。 4)减分:运行结果有bug,提交内容有误。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疯狂Android讲义》.第三版.李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ISBN 9787121259586 参考书:Android4高级编程,(英)Reto Meier,佘建伟、赵凯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013,ISBN9787302315582 参考书:深入理解Android网络编程:技术详解与最佳实践,陈文、郭依正,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3,ISBN9787111435020 参考书: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美)Greg Nudelman,袁国忠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l3, ISBN9787115334688 参考书:Android开发实战,软件开发技术联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ISBN9787302318880 撰写人:聂莉莎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年9月18日 9
9 2)要求学生提交的实验必须在教材示例原有的代码基础之上有改进、完善或个性化内容体 现。 3)在最后一次上机课上随机抽查每个同学的所有实验源代码及运行情况,检查结果与作业 提交情况应一致,否则不予评分。 3.成绩评定 根据考核方式,学生考核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理论测试、实践考核和项目答辩成绩组成。 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形式,其构成比例为: 成绩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平时成绩:10%,含出勤、课堂表现等。 (2) 实验成绩:20%,即实验报告成绩。 (3) 期末考试:70%:即五次项目考核成绩平均分。 每个实验项目考核的评价标准: 1)基准分 60 分:完成指定的实验,并根据要求正确提交相应的截图和代码。 2)加分(5-15 分):界面元素中的内容、布局或样式有改动。 3)加分(10-25 分):项目功能上有补充和完善。 4)减分:运行结果有 bug,提交内容有误。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疯狂 Android 讲义》. 第三版. 李刚.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ISBN 9787121259586 参考书:Android 4 高级编程,(英)Reto Meier,佘建伟、赵凯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013,ISBN 9787302315582 参考书:深入理解 Android 网络编程:技术详解与最佳实践,陈文、郭依正,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3,ISBN 9787111435020 参考书:Android 应用 UI 设计模式,(美)Greg Nudelman,袁国忠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5334688 参考书:Android 开发实战,软件开发技术联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ISBN 9787302318880 撰写人: 聂莉莎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2018 年 9 月 18 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20030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44;实验(实践)学时:2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软件工程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门课是我校计算机系、电信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专业的 公共必修课。作为计算机系的数据结构、C+、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导课程,要掌握面向过 程(函数)的基本编程概念和编程思想以及基本算法书写。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上机调试程序和运行程序能力。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和理工类 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该课程也作为“四川省(包括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 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主要语种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C语言各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应用VC+/Visual Studio等集成环境进行C 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能应用C语言解决一般编程问题。(指标点2.2、5.1) 2.教学目标2.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指 标点1.3) 3.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指标点12.1、1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2、5、9、12。(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0
10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20030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44;实验(实践)学时:2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性质以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软件工程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门课是我校计算机系、电信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专业的 公共必修课。作为计算机系的数据结构、C++、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前导课程,要掌握面向过 程(函数)的基本编程概念和编程思想以及基本算法书写。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上机调试程序和运行程序能力。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和理工类 专业来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该课程也作为“四川省(包括全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 应用能力水平考试”二级考试的主要语种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掌握 C 语言各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应用 VC++/Visual Studio 等集成环境进行 C 语言的编写、编译与调试,能应用 C 语言解决一般编程问题。(指标点 2.2、5.1) 2.教学目标 2. 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指 标点 1.3) 3.教学目标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指标点 12.1、12.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2、5、9、12。(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3: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复杂的系统工 程,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2)指标点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3)指标点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术工具。 (4)指标点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 (5)指标点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 高、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通过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掌握T新技术的学习方法,特别 是通过网络学习,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一通过小项目的合作开发,激发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任课教师:叶安胜、鄢涛等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1.3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选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复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杂的系统工程,对模型进行推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和求解。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毕业要求5: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和技术,对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现。 评价依据:项目实现、项目演示、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11
11 (1)指标点 1.3: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复杂的系统工 程,对模型进行推理和求解。 (2)指标点 2.2: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3)指标点 5.1: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术工具。 (4)指标点 12.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 (5)指标点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 高、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点的 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 C 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掌握 IT 新技术的学习方法,特别 是通过网络学习,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项目的合作开发,激发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理解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任课教师:叶安胜、鄢涛等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3 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选 择恰当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复 杂的系统工程,对模型进行推理 和求解。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毕业要求 2: 2.2 能够应用基本原理,识别和 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对项目需求分 析的能力,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依据:实验交流、项目设计文档、考试。 毕业要求 5: 5.1 能够针对复杂问题,选择与 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 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解 决方案,并使用所学的技术实现。 达成途径:通过综合实验项目,训练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和技术,对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实现。 评价依据:项目实现、项目演示、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12: 12.1 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学习不断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发展。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新生首次上课,进行了筒短的专业教育: 2、介绍C语言课程的地位、在整个课程设置的位置、 重要性,学习方法,达到的目标,学习要求 3、介绍了C语言的概述(特点,发展,基本语法成分, 4、简单操作与演练,VC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及调试程 序。 重要补充(计算机基础): 1、进制的概念、二级制、八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 之间的相互转换 2、编码方案:ASCi码,GB231280编码 3、信息存储单位:bit,Byte(字节),KB,MB,GB,TB 4、计算机基本组成:CPU,存储器(内存,硬盘)等构造等等。 1、C语言的程序结构 2、C语言的调试环境(编辑、编译和连接和运行等调 试环境) 安装DE环境 上机操作TC和Visual Studio C++6.0的集成调试环境的 撰写第一个程序 介绍 调试几个筒单的程序以及调试技巧 1、引言: 什么是数据类型(取值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可以进行的 操作的集合) 2、介绍C中的数据类型 举例:以整数为例子,介绍其在内存中得字节数,如何 计算其表示范围;在此范围可以进行操作等等。 介绍:整型(有符号和无符号),各三种;浮点数两种; 完成教材后面习题 字符型。要求学生掌握:类型的名字;所占字节数以及可以 完成配套习题集上相关习题 表示的取值范围。 3、介绍常量 字面常量:整型常量(十进制、八和十六进制)表示方 式;实型常量(小数和指数形式):字符常量(转义字符方 和字符串常量。 符号常量:一带而过。 12
12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毕业要求 12: 12.2 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通过 学习不断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 发展。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达成途径: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特别是通过 网络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评价依据:网上在线学习、课堂交流、项目答辩。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1、新生首次上课,进行了简短的专业教育; 2、介绍 C 语言课程的地位、在整个课程设置的位置、 重要性,学习方法,达到的目标,学习要求; 3、介绍了 C 语言的概述(特点,发展,基本语法成分, 4、简单操作与演练,VC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及调试程 序。 重要补充(计算机基础): 1、进制的概念、二级制、八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 之间的相互转换 2、编码方案:ASCii 码,GB231280 编码 3、信息存储单位:bit,Byte(字节),KB,MB,GB,TB 4、计算机基本组成:CPU,存储器(内存,硬盘)等构造等等。 1、C 语言的程序结构 2、C 语言的调试环境(编辑、编译和连接和运行等调 试环境) 上机操作 TC 和 Visual Studio C++6.0 的集成调试环境的 介绍 调试几个简单的程序以及调试技巧 安装 IDE 环境 撰写第一个程序 1、引言: 什么是数据类型(取值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可以进行的 操作的集合) 2、介绍 C 中的数据类型 举例:以整数为例子,介绍其在内存中得字节数,如何 计算其表示范围;在此范围可以进行操作等等。 介绍:整型(有符号和无符号),各三种;浮点数两种; 字符型。要求学生掌握:类型的名字;所占字节数以及可以 表示的取值范围。 3、介绍常量 字面常量:整型常量(十进制、八和十六进制)表示方 式;实型常量(小数和指数形式);字符常量(转义字符); 和字符串常量。 符号常量:一带而过。 完成教材后面习题 完成配套习题集上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