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28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学时/学分:90/4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计算机学 科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把计算机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保 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课程和实验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学 科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计算机导论》课程众多后续课程的前导课程。该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计算机科学哲学的 思想方法,以计算机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讲授教学内容,解读本专业的教学计划, 使同学们通过该课程对本专业要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个明确的认 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其次是在学生基本不具备其 他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现代计算机最基本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系 统的操作方式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达到对计算机操作初步了解的目的。 本课程共计学时:90,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30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十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 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1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学科内涵和作为本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和将要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分类、用途、特点及 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研究的范畴及解决的根本问题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28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 学时/学分:90/4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一系列计算机学 科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把计算机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保 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课程和实验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学 科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计算机导论》课程众多后续课程的前导课程。该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计算机科学哲学的 思想方法,以计算机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讲授教学内容,解读本专业的教学计划, 使同学们通过该课程对本专业要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个明确的认 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其次是在学生基本不具备其 他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现代计算机最基本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系 统的操作方式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达到对计算机操作初步了解的目的。 本课程共计学时:90,理论学时 60,实践学时 30。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 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1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学科内涵和作为本专业合格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和将要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分类、用途、特点及 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研究的范畴及解决的根本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用途及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与研究范畴 (3)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点:知识、能力和素质;检验标准;优秀学生 (4)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主要知识点: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Internet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 的需求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主要知识点:知识体系的结构;学科知识体系一览:课程体系结构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算法基础以及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逻辑代数 基础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是计算机的基 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算法基础。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主要知识点:数制;数制间的转换;码制: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信息的几种编码。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3)算法基础 主要知识点:解题的一般步骤;什么是算法;怎样衡量算法的优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用途及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与研究范畴。 (3)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主要知识点:知识、能力和素质;检验标准;优秀学生。 (4)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主要知识点:信息化社会的特征;Internet 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 的需求。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主要知识点:知识体系的结构;学科知识体系一览;课程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算法基础以及计算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运算基础、逻辑代数 基础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运算基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是计算机的基 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算法基础。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主要知识点:数制;数制间的转换;码制;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信息的几种编码。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主要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3)算法基础 主要知识点:解题的一般步骤;什么是算法;怎样衡量算法的优劣
第三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各部分的常用设 备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系统单元、内存、系统总 线、扩展卡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系统,系统单元。教学难点是系统单元,性能指标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 主要知识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评价标 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2)系统单元 主要知识点:系统主板与时钟频率;电子数据与指令;微处理器;主存储器。 (3)输入输出系统 主要知识点:输入输出原理;扩展槽与适配卡;系统总线:端口与链接电缆 (4)输入设备 主要知识点:键盘输入;定点输入设备:扫描输入设备;语言输入设备;其他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主要知识点:显示器;打印机;其他输出设备 (6)辅助存储设备 主要知识点:软盘;硬盘;光盘;闪存和U盘:磁带 第四章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和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 的不同。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工具软件的 概念和作用,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地位,掌握操作系统的用法。学会使 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来为我们服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教学难点是操作系统
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各部分的常用设 备。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系统单元、内存、系统总 线、扩展卡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系统,系统单元。教学难点是系统单元,性能指标。 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 主要知识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评价标 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2)系统单元 主要知识点:系统主板与时钟频率;电子数据与指令;微处理器;主存储器。 (3)输入输出系统 主要知识点:输入输出原理;扩展槽与适配卡;系统总线;端口与链接电缆。 (4)输入设备 主要知识点:键盘输入;定点输入设备;扫描输入设备;语言输入设备;其他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主要知识点:显示器;打印机;其他输出设备。 (6)辅助存储设备 主要知识点:软盘;硬盘;光盘;闪存和 U 盘;磁带。 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和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 的不同。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及工具软件的 概念和作用,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地位,掌握操作系统的用法。学会使 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来为我们服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教学难点是操作系统
4.教学内容 (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主要知识点:汇编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 系统。 (2)操作系统 主要知识点: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分类;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 (3)工具软件 主要知识点: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第五章计算机应用软件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 Office中Word、 Excel 和 Powerpoint三个组件的使用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文稿演示软件。教学难点是字处理软件。 4.教学内容 (1)文字处理软件 主要知识点:Word概述;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排版;表格;图文混排。 (2)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知识点: Excel概述;工作表的建立、编辑和格式化:数据处理、图表化及列表; 页面设置和打印。 (3)文稿演示软件 主要知识点:文稿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动画、超链接和多媒 体技术: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第六章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了解数据库语言(SQL)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 掌握SQL的基本操作。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初步理解数据库语言(SQL) 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初步理解SL的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数据库
4.教学内容 (1)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主要知识点:汇编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 系统。 (2)操作系统 主要知识点: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及分类;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 (3)工具软件 主要知识点: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第五章 计算机应用软件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 Office 中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三个组件的使用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文稿演示软件。教学难点是字处理软件。 4.教学内容 (1)文字处理软件 主要知识点:Word 概述;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排版;表格;图文混排。 (2)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知识点:Excel 概述;工作表的建立、编辑和格式化;数据处理、图表化及列表; 页面设置和打印。 (3)文稿演示软件 主要知识点:文稿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动画、超链接和多媒 体技术;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第六章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了解数据库语言(SQL)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 掌握 SQL 的基本操作。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初步理解数据库语言(SQL) 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初步理解 SQL 的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数据库
系统的应用领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是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 系统的应用 4.教学内容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数据库系统的定义;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 库管理系统。 (2)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 主要知识点:SQL的产生与发展:SQL的特点:SQL的功能 (3)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 主要知识点: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行数据库;演绎数据库;主动数据库; 数据仓库。 (4)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主要知识点:信息与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 掘系统。 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应用,包括多媒体 超媒体、超文本的概念,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技术及其制作工具,初步了解超文本、超媒 体的组成和创作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教学难点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与超媒体, 4.教学内容 (1)多媒体 主要知识点:媒体的定义;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多媒体系统的 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2)超文本与超媒体 主要知识点:多媒体文档;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超文本系统的体系结构。 (3)多媒体技术 主要知识点:音频技术;图像和图形:视频和动画;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系统的应用领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是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 系统的应用。 4.教学内容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数据库系统的定义;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 库管理系统。 (2)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概述 主要知识点:SQL 的产生与发展;SQL 的特点;SQL 的功能。 (3)几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 主要知识点:分布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行数据库;演绎数据库;主动数据库; 数据仓库。 (4)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主要知识点:信息与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 掘系统。 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1.教学基本要求 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应用,包括多媒体、 超媒体、超文本的概念,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技术及其制作工具,初步了解超文本、超媒 体的组成和创作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教学难点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与超媒体。 4.教学内容 (1)多媒体 主要知识点:媒体的定义;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多媒体系统的 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2)超文本与超媒体 主要知识点:多媒体文档;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超文本系统的体系结构。 (3)多媒体技术 主要知识点:音频技术;图像和图形;视频和动画;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