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绿素 1.叶绿素的结构特征 存在于植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两种。在高等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按3∶1 的比例共存。 与血红素相似。 (1)环中结合着Mg2+,而不是Fe2+ 。 (2)除4个吡咯环之外,还形成了1个副环(V)。 (3)侧链基团不同,叶绿素分子中存在酯基
(二)叶绿素 1.叶绿素的结构特征 存在于植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两种。在高等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按3∶1 的比例共存。 与血红素相似。 (1)环中结合着Mg2+,而不是Fe2+ 。 (2)除4个吡咯环之外,还形成了1个副环(V)。 (3)侧链基团不同,叶绿素分子中存在酯基
2.性质 物性:叶绿素a:蓝黑色的粉末,熔点为117~120 ℃, 溶于乙醇溶液而呈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叶绿 素b:深绿色粉末,熔点为120~130 ℃,其醇溶液 呈绿色或黄绿色,并有荧光。二者不溶于水而溶于 乙醇、乙醚、丙酮等脂肪溶剂中,不耐热和光
2.性质 物性:叶绿素a:蓝黑色的粉末,熔点为117~120 ℃, 溶于乙醇溶液而呈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叶绿 素b:深绿色粉末,熔点为120~130 ℃,其醇溶液 呈绿色或黄绿色,并有荧光。二者不溶于水而溶于 乙醇、乙醚、丙酮等脂肪溶剂中,不耐热和光
化性: (1)Mg2+的变化 酸性条件下:被氢离子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造 成色泽转化为黄褐色。 稀的硫酸铜溶液处理时:被铜离子取代生成铜叶 绿素,铜叶绿素的绿色比叶绿素更鲜艳、更稳 定
化性: (1)Mg2+的变化 酸性条件下:被氢离子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造 成色泽转化为黄褐色。 稀的硫酸铜溶液处理时:被铜离子取代生成铜叶 绿素,铜叶绿素的绿色比叶绿素更鲜艳、更稳 定
(2)酯的性质 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叶绿酸盐和醇,叶绿酸盐的绿色较叶绿 素稳定。 (保绿原理和应用)
(2)酯的性质 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叶绿酸盐和醇,叶绿酸盐的绿色较叶绿 素稳定。 (保绿原理和应用)
3.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1)酸和热引起的变化 酸的作用,生成脱镁叶绿素,颜色由绿色向褐色转 变。如蔬菜在收获后,植株体内有机酸的存在,可 生成脱镁叶绿素,变黄甚至变褐,腌制蔬菜时则由 乳酸而致
3.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1)酸和热引起的变化 酸的作用,生成脱镁叶绿素,颜色由绿色向褐色转 变。如蔬菜在收获后,植株体内有机酸的存在,可 生成脱镁叶绿素,变黄甚至变褐,腌制蔬菜时则由 乳酸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