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与KD之间的关系: (1)Q。=Kp 饱和溶液,处于平衡衡状态。 2)Q。<Kp 不饱和溶液,固体可以继续溶解。 (3)Q。>Kp过饱和溶液,溶液中有沉淀析出。 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它是难溶电解质溶 解沉淀平衡移动规律的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 溶解的依据
Qc 与 Ksp 之间的关系 : (1) Qc = Ksp 饱和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2) Qc < Ksp 不饱和溶液,固体可以继续溶解。 (3) Qc > Ksp 过饱和溶液, 溶液中有沉淀析出。 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它是难溶电解质溶 解沉淀平衡移动规律的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 溶解的依据
§7.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衡 一、沉淀的生成 当加入沉淀剂后,使Q。>Kp,就会有次淀析出。 [例7-4将1mL0.1molL1的MgCl2与1mL 0.1moL1氨水混合,是否有Mg(OH2沉淀生成。 Ksp(Mg(OD2)=5.61×10-12 解:(1)两溶液混合后,Mg2+1=0.050 mol-L-1, [NH3]=0.050moL-1, com=VK,C=V1.8×105x0.05=9.5x10(mol-L) NH
§7.2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 一、沉淀的生成 当加入沉淀剂后,使Qc>Ksp,就会有沉淀析出。 [例 7-4] 将1mL 0.1mol·L-1的MgCl2与1mL 0.1mol·L-1氨水混合,是否有Mg(OH)2沉淀生成。 Ksp( Mg(OH)2 )=5.61×10-12 解:(1)两溶液混合后,[Mg2+]=0.050mol·L-1 , [NH3 ]=0.050mol·L-1 , 1.8 10 0.05 9.5 10 (mol L ) 5 4 1 OH b NH3 - − − − c = K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