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包括密度;初级种群参数 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逻辑斯蒂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增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可表现为季节消长、波动、平衡、爆发和衰落与死亡。种群调节理 论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调节理论两种。 作业: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简述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内容。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5节种内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内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密度效应 1.1、动物的密度效应 1.2、植物的密度效应 1.2.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12.2、自疏法则 2、动植物性行为 2.1、植物性别 22、动物婚配制度 3、领域行为 4、社会等级 10 5、通信行为 6、利他行为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6节种间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种间竞争 1.1、种间竞争的概念 12、种间竞争类型及其特点 12.1、竞争类型 122、竞争的一般特征 1.3、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 14、种间竞争的模型 2、捕食作用
小结: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的重要群体特征包括密度;初级种群参数, 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逻辑斯蒂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增长。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可表现为季节消长、波动、平衡、爆发和衰落与死亡。种群调节理 论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调节理论两种。 作业: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简述逻辑斯谛增长模型内容。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5 节 种内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内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密度效应 1.1、动物的密度效应 10 1.2、植物的密度效应 1.2.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10 1.2.2、自疏法则 10 2、动植物性行为 2.1、植物性别 10 2.2、动物婚配制度 15 3、领域行为 15 4、社会等级 10 5、通信行为 5 6、利他行为 10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6 节 种间关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掌握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种间竞争 1.1、种间竞争的概念 5 1.2、种间竞争类型及其特点 1.2.1、竞争类型 10 1.2.2、竞争的一般特征 15 1.3、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 15 1.4、种间竞争的模型 15 2、捕食作用
2.1、捕食的定义及类型 35 2.2、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3、共生关系 3.1、原始协作 3.2、偏利共生 3.3、互利共生 他感作用 第7节生态位 1、生态位的概念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密度效应 2、他感作用 3、种间竞争 4、生态位理论 5、共生 难点:竞争;捕食作用 小结: 种内竞争在植物中表现为密度效应。社会等级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 为。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作业题 1、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什么是生态位?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授课章节: 第2章、种群生态学第8节繁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的生活史对策、r-选择和k-选择。了解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能量分配与权衡 2、体型效应 3、生殖对策 3.1、r-选择和k-选择 3.2、生殖价和生殖效率 4、生境分类 5、滞育和休眠 6、迁移 7、复杂的生活周期 000055 8、衰老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殖对策
2.1、捕食的定义及类型 35 2.2、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5 3、共生关系 3.1、原始协作 10 3.2、偏利共生 10 3.3、互利共生 10 4、他感作用 25 第 7 节 生态位 1、生态位的概念 10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密度效应 2、他感作用 3、种间竞争 4、生态位理论 5、共生 难点: 竞争;捕食作用 小结: 种内竞争在植物中表现为密度效应。社会等级和领域性是动物的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 为。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作业题: 1、 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 什么是生态位?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 授课章节: 第 2 章、种群生态学 第 8 节 繁殖对策和生活史对策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的生活史对策、r-选择和 k-选择。了解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生活史对策。 教学方法与教具: 讲授;提问式,讨论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时间(分钟) 1、能量分配与权衡 5 2、体型效应 5 3、生殖对策 3.1、r-选择和 k-选择 20 3.2、生殖价和生殖效率 10 4、生境分类 20 5、滞育和休眠 10 6、迁移 20 7、复杂的生活周期 5 8、衰老 5 讲授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殖对策